标签 社会学 下的文章+
-
男生:我终于有钱了,可以结婚了。女生:我终于有钱了,可以不用结婚了。
Mar 18
-
女生所谓的优秀往往体现为“消费”,男生所谓的优秀则往往强调为“资产”——这本质上就是在推动男外女内的男性中心社会的内卷化能力机制啊。想一想这样标榜的女性往往还以女权自居,这个逻辑也不是太能理解……(a:vim,d:210316)(#家庭,#社会性别.)
Mar 16
-
内卷这件事,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演进规律,只要足够自由,基本无法回避。但凡一个系统中,微观主体均采取对已最有利的策略行事,且没有结构性的调节机制,这个系统一定会内卷。小尺度的内部小团体,大尺度的阶层固化,宏观尺度的历史循环,基本都是这个逻辑。所以,创新很重要、顶层设计很重要,科学发展观很重要。(a:vim,d:210312)(#内卷,#社会创新,#GS.)
Mar 12
-
情感关系中:因为我爱你,所以我愿意为你做什么;和因为你没有为我做什么,所以你不爱我。两者不是一个逻辑。事实上两者逻辑上都不完备,前者可以在一定的补充条件下证实或者证伪,而后者基本上不具备逻辑演绎的形式基础。(a:vim,d:210308)(#情感,#心理.)
Mar 08
-
婚姻是一场大型的资产重组:你要么带着资本入局,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专业资本等等都行,你有名有影响力的话,符号资本也算……但从来没听说资产重组时,消费者会拥有控股权并被请进董事会的……(a:vim,d:210307)(#社会学,#家庭.)
Mar 07
-
穷人在消费,富人在积累,这个社会走在内卷的不归路上……只靠中下层的消费来贡献流动性,而中上层则倾向于把财产资本化,资本除了作为生产基础外,资本也是权益性分配的凭证——也就是说,富人财富的资产化,进一步的在极化社会财富的分配结构。这种资本的积累,会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形成血栓,到流动性流不动的时候,也就差不多要出事了……(a:vim,d:210307)(#GS,#分配,#资本.)
Mar 07
-
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都有极其复杂的底层的形成机制和过程,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在情境中,只能做出其可见可理解可作为的范围内的理性选择。另一种生存环境下的人,其价值观念和可选行为,并不一定适合那些情境里的人。可以情感、道德上不接受,但最好先保持一些包容度和好奇心,了解一下问题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才可能给出较有建设性的言行。(a:vim,d:210306)(#社会工作,#宽容,#社会学.)
Mar 06
-
社会新闻中的中产阶级叙事(a:vim,d:210305)(#中产阶级,#社会学.)++
Mar 05
-
看各种社会热点新闻的讨论,比如这次的55岁打工大叔和22岁智障女孩的新闻,除了看到社会观念冲突得厉害外,最大的感觉就是:中产阶级真的是活在主流社会里太久,对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和逻辑的认识能力、对边缘群体的外境和诉求缺少足够的同情心同理心——中产阶级们没有什么大错,只是,他们在温室里待得太久,活在一个建构的主流社会里,太不真实了……(a:vim,d:210304)(#中产阶级,#社会现象,#人类学.)
Mar 04
-
社会权利的定义和行权,基于的是常态社会和常态人格的假设,并不完全适用于边界外结社和个体。而热点社会议题,往往属于社会边缘性个体/群体的边缘性事件,其生长成的叙事场域中,一般人的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往往是失范的,有效性的丧失和叙事的人格反向建构诉求,使得这种热点社会议题的讨论,往往不具备可沟通性,而仅仅是一堆人的观念独白。没有啥建设性,可能只对于媒体和学术才有正面价值吧。(a:vim,d:210302)(#社会性,#认知,#GS.)
Mar 02
-
这个社会,公民对社会的声明的权利总额,远超过这个社会可分配权利总额。所以,这个社会以及公权力主体永远表现“不称职”;同时,批评社会和公权力,永远道德正确。(a:vim,d:210302)(#社会学,#现代性,#GS.)
Mar 02
-
没有足够的钱、没有体面的生活的人,在中国被称为“穷人”,在美国被称为“loser”,穷人是一种人的生存状态,是需要去帮的,而loser也就是失败者,这是一种道德描述,是应该被鄙视和绕道走的。(a:vim,d:210218)(#贫困,#社会心理.)
Feb 18
-
不管是婚姻法还是其它什么面向家庭的法律,保护的都不是感情,也不是性别,而是财产。
Feb 18
-
顺我者民主,逆我者民粹!不多讽刺,这句话背后的认识论启发是:任何一个涉及[价值判断]的说法,都是一种“类矢量叙事”,它必然有一种叙事的起点和参照系,这种参照系是一种社会结构和观念结构的混和体,而叙事者的[处境]和[愿景]是这种[矢量叙事]的[叙事路径]和[约束条件],它不具有“主体性的客观性”,但具有“系统性的客观性”。++
Feb 16
-
“寒门”并不是贫穷人家,而是没有政治特权的庶族地主。
Feb 12
-
但凡一个收入超过平均水平的人,不论男女,一旦选择放弃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基本都能过上“精致生活”
Feb 10
-
有一种思维方式是:世界是[应该A][应该B][应该B][应该C][应该D]etc的集合,对于事实的认知,必须装进这些[应该x]才能被其理解和表达,这种思维方式里没有超纲的东西,貌似很严谨,但这种思维方式是被架空的。(a:vim,d:210202)(#认知,#形式逻辑.)
Feb 02
-
关于“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是手段”这句善意而无用的废话——以社会性别中家庭关系为例的反思(a:vim,d:210131)++
Jan 31
-
“我先是人,才是中国人”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问题?(a:vim,d:210129)++
Jan 29
-
为啥有些人喜欢说:首先我是个人,其次我才是个中国人。这话有问题吗?逻辑上没啥问题,只是一句废话而已。但在观念意义上,这句话往往的真实含义是:“人”应该具备某些特质,中国人不具体这些特质,所以他不是“真正的人”,而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生命存在。至于为什么那些特质是“应该具备”的,虽然我说不清楚,但这是不容被置疑的。(a:vim,d:210128)++
Jan 28
-
当你习惯了特权,平等对你来说都是压迫
Jan 26
-
孩子的作业++
Jan 24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现代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项目中有一篇研究成果《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研究》,有以下几个发现:++
Jan 16
-
男性和女性在情感安全感上的差异:女性的安全感主要源于对方的态度,男性的安全感主要源于双方的社会处境。所以,有不安全感时,女性通常需要对方不断的通过表态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男方则通常选择改变自己或者对方的社会处境,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前者简单但不解决问题,后者困难且容易变成控制或者逃避。(a:vim,d:210115)
Jan 15
-
所有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你以为你在给女生帮小忙,其实已经把女生当作了弱者,这是一种男性凝视行为,非常不女权。
Jan 13
-
美国的事情,本质上就是阶级斗争啊……被全球化牺牲了的美国中下层劳动人民,对全球化受益的精英阶层和金融资本的反抗,暴力是暴力了点,但是可歌可泣。(a:vim,d:210112)
Jan 12
-
穷这件事,你说没有收入、名下没存款,这真不代表你穷,只能代表你没钱。你的贫困程度,不是取决于你的收入情况和存款情况,而是取决于你能享受的条件。否则,没有工作阔太太和富二代,名下几套房在居委会帮忙找点事干赚点零花钱的北上广的某些土著也算穷人了——当然,他们也有他们的问题要面对,但那是另一个问题。(a:vim,d:210108)
Jan 08
-
贫困和穷是两个概念,穷是一种人的状态,而贫困是一种人的处境。贫困贫困,重点不是贫,而是困,被生活困在了一种无法腾挪的结构性处境中,不得自由。扶贫强调的是解决人“贫”的现状,而症结在“困”上;扶贫济困给钱就行,而让人摆脱贫困的处境,则需要的是一种社工式的做法,这里的社工有两个意思:社会工作、社会工程。(a:vim,d:210108)
Jan 08
-
亲历者利益相关所以不能给出公正的评价,旁观者因为没有亲历信息不全所以也不能给出公正评价……那大概是没有公正这回事的吧
Jan 07
-
我国素来有 “由点及面,再由面回归点” 的思路,简单来说,大致的推论是:“一个男人是坏的——男人都是坏的——你是男人,所以你是坏的。”
Jan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