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vim 下的文章+
-
给NAS升了一下级,现在可以同时跑四台虚拟机了,加上NAS本身,相当于现在同时有5台设备做各种用途:存储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软路由、下载机、测试机等等……客观的说,很浪费时间、很不符合我的社会身份、很直男的玩法,但是我喜欢啊,谁说技术宅不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个人趣味。(a:vim,d:210828)(#IT #宅 #生活方式.)
Aug 28
-
我还是比较喜欢站着用ppt和mindmap的方式写方案,省眼睛、不头晕、注意力集中,而且直接码字容易陷入文字和细节,影响对大结构的把握。(a:vim,d:210806)(#经验 #办公 #写作.)
Aug 06
-
我以为我的主要能力应该是战略咨询和国情、社科教育,咋现在老在干些家庭(亲子、两性)咨询和心理辅导的事呢……一定是哪里走偏了……(a:vim,d:210729)(#vim #莫名.)
Jul 29
-
如是我闻,诚如所愿
Jul 28
-
写了一篇非常没有可读性的文章《如何认识的理解社会——关于社会的形式表述》,做社科研究或者社会工作的朋友可以看看。讨论的是认识论意义上对于“社会”的认知和理解,尝试用形式化的方法其做了一个抽象的表述。同时讨论了“社会”和“人”在存在意义上如何形成、认知和调节。非常抽象,配上其它具象的知识体系才有用,但配上合适的应该很有用。(a:vim,d:210720)(#GS #社会 #形式化.)
Jul 20
-
北京这次的出差,进展和反馈超预期。三天连轴转的跑下来,平均每天3-4个会,和相关机构和朋友们谈得都不错,除了两家因为客观原因暂时只能非正式的参与外,其他都提供了超预期的反馈和支持。同时多轮沟通下来,把我们的公益研学/双创实践的业务和价值逻辑以及各方的关系进一步理顺了,可行度从差不多70-75%提升到85%以上,下周和团队抓紧时间推进吧。(a:vim,d:210718)(#创业 #BD #产业生态.)
Jul 18
-
我喜欢和企业出身的公益人谈合作,目标清晰,行动敏捷,简单粗暴,态度积极,不计较不矫情,一起服务社会,一起赚钱,妥妥的。(a:vim,d:210715)(#BD #合作.)
Jul 15
-
谢谢老板,老板霸气
Jul 11
-
给个人公众号"vim"改版,把“看世界”“囤知识”两个栏目改成了“围观主义”(热点社会议题的分析评论)和“知识囤积”(各种理论、方法、信息、数据)。另外把“公告”栏目改成了“vim闲话”,栏目口号“不扯淡,毋宁死”,以后经常发些500字以内的mini论文和评论。(a:vim,d:210703)(#vim,#自媒体.)
Jul 03
-
推广了一波公众号,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原计划增加30-40个关注就不错了,结果两天陆陆续续涨了90个关注——据说粉丝数到了1000+,就能稳定的增加,看来还是比较有可能的。(a:vim,d:210702)(#vim,#自媒体.)
Jul 02
-
在宏观层面和基础意义上,人永远是经济和社会的基础,是社会性生产和分配的根本。这句话的一个意思是:不要陷入微观经济学、管理学、或者某些政治学理论的中层理论的演算过程中,它们只能保证限定条件边界内的中观合理和微观有效,但这不是基础面,会误导理解和决策。(a:vim,d:210701)(#人口,#GS.)++
Jul 01
-
某友人,本科数学、研究生金融,理想是毕业后进基金公司,写巨牛逼的数学模型跑量化,像华尔街大佬一样大割全世界的韭菜,傲视天下,俯视众生。工作之后,倒也是进了不错的基金公司,不过现在主要的工作是西装革履的四处跑销售,为高净值人群做理财,鞍前马后的很是会做人,不过赚得确实挺多。(a:vim,d:210701)(#理想,#生活.)
Jul 01
-
感谢大家支持,经过昨天的一波推广,目前公众号用户已达554,单日新增65人,原计划有个30-40人就不错了,略意外。承蒙抬爱,明天我准备点福利在公众号里发一下,感谢大家的支持。(a:vim,d:210630)(#vim,#公众号,#答谢.)
Jul 01
-
乌合麒麟沸腾这件事吧,他就是一个真诚的小二。虽然他性格挺可爱,但嘴也确实硬,估计是他真的相信那个14+14>7的消息吧。作为一个曾经的做过半调子IT的闲人,只能说,乌合转的那个消息真TM的扯,爱国也得尊重基本科学原理啊,不过,那个更像是在蹭流量的自媒体……热点要蹭,但不懂的内容蹭着最好还是谨慎些的好。
Jun 29
-
搞研究时,听别人的八卦;做实践时,你就是别人的八卦;行动研究时,听别人讲你自己的八卦。(a:vim,d:210628)(#社会,#人际关系.)
Jun 28
-
点赞、评论、转发的好人,愿你所信仰的上位的存在,能抚平你脸上的皱纹,安慰你受伤的灵魂,唤回你远去的爱人,陪伴你一路的旅程
Jun 26
-
vim的赞美诗:亲爱的忙碌而不知所以的人们,愿你所信仰的存在,此在的神,能抚平你脸上的皱纹,安慰你不安的灵魂,唤回你远去的爱人,守护你羁绊的旅程。(a:vim,d:210627)(#赞美诗,#vim.)
Jun 26
-
又是到了下午两三点,整个人的精神才逐步进入状态。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这整个上午都迷迷乎乎。这生物钟怎么就这么顽固呢?必须得少在办公室写东西,得多在外面跑跑……要不这样吧,近三个月,如果是上午找我咨询和讲课的,不管商业还是非商业的,都按政府的标准来,政府的同志找的话,可以再打一个折……(a:vim,d:210622)(#vim,#.生物钟,#健康)
Jun 22
-
准备给“小杂烩”系列的版式做个小升级,前半部分定义为“light part”,后半部分定义为“dark part”。比较正能量、轻松、易于理解和学习的内容放在前面;比较批判性、阴暗、复杂且抽象程度高的内容放在后面——方便大家选择性阅读,也避伤害到小朋友。(a:vim,d:210615)(#vim,#小杂烩.)
Jun 15
-
时间调整了好几天,终于确认要去山里一趟。帮小伙伴和武汉的校长们梳理一下思路,看看怎么支持城里的名校精英阶层的孩子怎么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开展素养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管理层面的议题,也包括家校协作方面的问题。——虽然小学生不是我们的关注重点,不过校长和家长的沟通还是相通的。(a:vim,d:210610)(#公告,#教育,#乡村振兴.)++
Jun 10
-
按理说该睡觉了,可脑子极其的清醒,就是睡不着。而且白天迷迷糊糊到下午三四点才开始作事,现在睡真有些罪恶感……这生物钟调整还真有些难……(a:vim,d:210607)(#失眠,#闲话.)
Jun 07
-
调整一下“小杂烩”的内容结构:1.每个版块的内容包括3-5条;2.每个版块的内容不超过500字;3.如果1、2两条冲突,每个版块的总字数可以超过500字,但条目数不能超过3条;4.每期每个版块的内容优先考虑同一个主题的内容;5.后半部分的小观察、小思考、小独白不受以上限制,当期有多少内容放多少内容。(a:vim,d:210604)(#小杂烩,#编辑.)
Jun 04
-
现代知识论意义上的一个悖论:理性的发展和理性的局限是同构的,知识对于人的建构和知识对于人的束缚是同一件事情。这个不分人的身份、智商和社会地位,所以我们往往看到一个很有知识的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无知的与其知识水平总体对应。即在讨论一件事情时,知识分子对知识的正确运用和错误运用的程度比,和普通人基本持平。也可以理解为,人对于认识论的掌握水平,与其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没有对应关系。(a:vim,d:210604)(#认识论,#认知.)
Jun 04
-
终于完成了“城市公益产业生态建设”这个业务的产品化改造,把之前项目化的业务设计,调整成了标准化的产品化设计。这次算是把发起方、出资方和参与方的角色和关系理顺了(之前受财务假设影响,关系有些乱,搞得挺纠结)——包括某市和某市的业务,接下来可以往前推了。(a:vim,d:210603)(#创业,#业擎,#社会创新.)
Jun 03
-
给“v笔记文本标注系统”升了个小级,从av3.4.1r升级到av3.5.0r。修改内容:在“标记对象类型”中,删除了参数“a:公理”和“e:元素”,增加了新参数“a:属性”和“c:概念”——算是增加了实用性,减少了属性的复杂度。当然,目前的参数分类还是有些糙,边用边优化。(a:vim,d:210530)(#vim,#模型.)
May 30
-
我决定放弃抵抗,生物钟看来一时半会儿是调不过来了。每天早上脑子总是转得很慢(除非有特别安排),中午之后开始调整过来,下午三四点可感知的进入状态,小周期到八九点到低谷,然后22点以后又开始精神,12点前后尤其精神,不到后半夜一两点都没有睡意……调整了一段时间了,除了浪费大量的前半夜的时间,生物钟没有任何调整……先这样吧,工作时间重点调到下午和晚上,早上有事算加班,这样时间会利用得更好一些吧。(a:vim,d:210527)(#生物钟,#时间管理.)
May 27
-
喜欢吃什么是人的神圣不可侵犯权力,以及作为存在的人的伟大的人性价值的所在,外人对此的置疑都是放P!!!我就是喜欢面包皮皮、蛋挞边边、酸奶盖盖、煲汤底底,有啥问题不?(a:vim,d:210521)(#vim,#喜好.)
May 21
-
三浦建太郎去世了,《剑风传奇》随之也就没有结尾了……真的很可惜,另外比较可惜的是,贱山创为啥不在巨人123话之前也挂掉呢,那巨人妥妥就是个伟大的传奇了……(a:vim,d:210520)(#漫画,#烂尾.)
May 20
-
MD,本来只想蹭蹭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热点,写篇关于人口问题与公益的流量文章。写着写着,重心就变成了讨论公益的社会性根源和社会创新的原理,以及与新中特相关的社会宏观和微观正当性的问题,还弄出一个量表和一个模型……腔调是够了,可是热点已经到尾巴上了,而且文章越写越难抽象,又有些走偏了……(a:vim,d:210515)(#vim,#写作,#跑偏.)
May 15
-
整理自媒体上的发布的小文字,从2012年9月起,断断续续整理了几个月,到2019年1月了,概念逻辑和表达方式和现在已经比较接近了,主要是开始有形式逻辑的自觉了,代表性的结点差不多在2019年1月13日听李文林关于《二十世纪数学的发展趋势》的科普讲座开始。数学是个好东西。(a:vim,d:210513)(#vim,#回顾.)
May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