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认知 下的文章+
-
我的基础思维模式是网状的,也就是所谓的跳跃式思维。好处是容易突破认知局限、系统思考,坏处是有时候会逻辑迷走、叙事跳跃,也就是无意识间就从一个线性逻辑中跳出,进去了另一个叙事场域,显得乱,如果语言能力再跟不上,思维过于活跃时还会语速过快、甚至结巴……我从小的痛,显得这孩子智商不高的样子——全靠考试成绩消除误会了。(a:vim,d:221124)( #vim #闲话 #认知 .)++
Nov 24
-
系统性议题,用主体性叙事,大部分情况下都会陷入混乱,极少情况下也能说通,但是会没必要的复杂。(a:vim,d:221112)( #认知 #形式系统 #系统思维 #逻辑 .)
Nov 12
-
我们探讨一件事情,必须在一个对等的原则探讨,你跟一个外行怎么探讨?没法儿探讨,你连加减乘除还算不清呢,四则运算还不知道哪儿在前,哪儿在后,你跟我探讨微积分,肯定是不行的。(马未都)
Oct 01
-
我现在不和人争吵了,因为我开始意识到每个人只能在他的认知基础上思考。以后有人告诉我2+2=8,我会说你真厉害,你完全正确!(a:马斯克)
Oct 01
-
理工生与社会科学++
Sep 30
-
现在的女性主义的内生矛盾基本无解,社会性别是个社会议题,但女性主义者似乎总想从个体价值为基础讨论问题,起点就不在点上。——不过这不是女性主义自身的问题,而在更底层的认知基础上。以“主体性”为基础的“人”是分析不了人的“社会性”存在的,不具备相应的形式分析基础。(a:vim,d:220927)( #社会性别 #形式科学 #认知 .)
Sep 27
-
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所说的商业的“正当性”,往往指的是一个生意的基于法人存续和产业运转的“效用”,或者法律或者行政意义上的“合规”,和伦理意义上的“正当”没太大关系。这不同的表述中,“法”的定义和“叙事场域”的界定以及“分析维度”的选择是完全不同的。有效的讨论,必须对前置的立场、价值判断和思维模型客观化,面对对象沟通。(a:vim,d:220907)( #正当性 #经济 #认知 #GS .)
Sep 07
-
所有公务员面试考生的答题其实是分为三种答题思维的,即政府思维,群众思维和学生思维++
Aug 24
-
“法无禁止即可为”这句话这些天满天飞,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分清楚,这到底是一种原则还是一种信仰。(a:vim,d:220819)( #闲话 #意识形态 #认知 #GS .)++
Aug 19
-
语义连接和认知连接是不一样的。(a:vim,d:220812)( #认知 #沟通 .)
Aug 12
-
道理,是拗出来的,只要你愿意,啥道理都是可以拗出来的
Jul 27
-
不要神话逻辑思维,所谓的说话思考很有逻辑,也不一定真的是好事。首先,逻辑这玩意儿是有适用范围的,它对观念性的东西撞上,基本上会被后者带偏;其次,现象未经还原时,逻辑经验经常无法有效印射到对应的形式空间;最要命的,有些人会把其主体性的经验和观念都当成是“逻辑”,能不能忽悠别人不知道,但至少他自己先被自己忽悠住了。(a:vim,d:220724)( #逻辑 #认知 #形式科学 .)
Jul 24
-
也不用过分讽刺文人,他们的认知系统属于上古时代不假,社科学者的问题在于他们把系统性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等等撕裂成了无数被称为“中层理论”的东西,试图用简化的模型和维度解释复杂的对象,使得对事物的认识成了一种解读,而非真的理解,再与观念系统/价值系统的认知扭曲结合,客观的世界越发的奇奇怪怪了起来……(a:vim,d:220710)( #认知 #形式科学 #知识分子 .)
Jul 10
-
分析一句话、一个观点、一种说法是否靠谱,有一个简单的方法界定它的合法性场域,可以通过三个条件界定:前提条件、边界条件、约束条件,大体上能有个面上的判断;再结合观念函数的场偏差矫正,理论上可以计算,但我不知道怎么代数化,先简单凭经验阅历,可以统计意义上提高一些有效性。当然,经验本身也内涵着正当性的场偏差,问题有点递归了,所以,只能说统计意义上有正向价值吧。(a:vim,d:220706)( #认知 #分析 #正当性 .)
Jul 06
-
为什么有些时候,提出一个好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句话的意思类似于:制定好的战略比打一场好的战役更重要。提出一个好问题的前提是,你能正确的定义这个问题及其场域、能确认它的涉及哪些关键因素、能更加精准有效的去理解它和调节它,这些前置的事情处理好了,解决问题更多的是一个技术问题。(a:vim,d:220623)( #战略 #问题 #认知 .)++
Jun 23
-
人性是个伪概念,当你习惯于用人性这个词来分析人和社会,事实上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懒惰,也是一种道德和伦理上的傲慢,因为以“人性”为基础的分析,本质上是通过把一部分人类的特质非人化、以及通过把一部分人开除人籍,从而获得一种知识和观念上的快捷的自恰和自我的上位化。怎么说呢:人性,太人性了。(a:vim,d:220621)( #人性 #认知 #观念 .)
Jun 21
-
当A>>B>>C的时候,在C会将A和B理解为同类事物;当A>B>C时,C才能理解A和B的区别。A这一端的情况类似。
Jun 20
-
因果问题++
Jun 01
-
另一方面,有一种说法似乎过于强调要为这次疫情中的上海相关方面的追责,心情可以理解,但可能真的没太大意义。先不谈这种超纲社会下,很多服务于常态社会的治理体系是不适配的,你要追究谁的责任呢;而且,这种追责同样也无助于事情的改进,因为议题自限于了一个架空的形式空间,根本无法摆脱叙事的短路。(a:vim,d:220505)( #社会治理 #认知 #批评 .)
May 05
-
推翻了昨天准备的讲座框架,感觉陷入到了知识的诅咒中,“公益产业的价值基础和行动逻辑”,这种命名和后面的逻辑,基本上就是自我感觉良好、自说自话的姿势。这两年的一个毛病,就是习惯性的想做些观念颠覆和理论创新的事,相当的不接地气,圈内人都理解不能,还怎么做圈外人的工作呢?(a:vim,d:220420)( #认知 #讲座 #沟通 .)++
Apr 20
-
先有结论,再来论证,就好像先看见了影子,再去想像真实的物体的模式。
Apr 17
-
一种难以言状的无意义感……整理这些年写的东西,从2012年起,包括正式的研究报告、以及个人兴趣写的那些小文字。从乱七八糟、到逐步成型、到充满洞见、到自成体系、到不过如此。感觉用了十年的时间,只是把本来如此的事物,能够用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而已,而那些社会存在,一向如此,也将继续如此……(a:vim,d:220331)( #闲话 #认知 #vim .)++
Mar 31
-
叙事就是表态,这不是一个文学描述,而是一个哲学阐述。它意味着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和观念构成,而不仅仅是其表述的价值观或者事实的一个面向。所以,只要你的话说出来了,就不要期待别人会按你说的字面意思那样理解,事实上你表述的也绝对不是字面上那点意思。(a:vim,d:220303)( #叙事 #认知 #沟通 .)
Mar 03
-
以任何个体/群体为中心,结合混乱的知识体系,可以得出任何其想要的逻辑……(a:vim,d:220202)(#认知 #自由主义 #叙事.)
Feb 02
-
所有“大文字”和“严谨理论”都是预设形式系统下的小表述和条件实例,可阐述性和可沟通性是负相关的。(a:vim,d:220108)( #形式系统 #理论 #认知 .)
Jan 08
-
现代社会的失序,本质上可能是由于对于事实世界的理解和调节,已经陷入到了一种形式空间的迷宫中,并进一步被权利结构和观念系统所扭曲。我们需要一个新的中间层的知识体系,能有效的将事实世界、形式空间和观念系统进行映射,这里面同时需要一种能随时进行基础合法性校验的评估体系,以避免知识体系对存在本身的僭越、以及形式合法性和观念合法性对事实合法性的僭越。(a:vim,d:211231)(#认知 #合法性 #现代性.)++
Dec 31
-
事实世界,形式空间,观念系统——把概念规范一下,这样的表述,应该把三者都称为“系统”会更好一些,也有更多的延伸空间。(a:vim,d:211222)(#形式系统 #概念 #认知.)
Dec 22
-
有效的认知,源自于我们如何利用形式系统和客观信息,有效的建构分析对象和分析过程,使逻辑和现实能有效对应。事实世界是一堆无意义的原始存在,认知就是通过形式系统将其转化为知识和逻辑的过程,这其中还存在一个存在主体的观念结构通过“价值观”和“立场”对于形式系统和事实世界扭曲的过程。(a:vim,d:211221)(#认知 #形式系统 #知识.)++
Dec 21
-
任何计算机问题均可通过增加一个间接(indirection)层来解决,但通常会带来另一个问题。(David Wheeler)
Dec 19
-
出门的时候,又看到两个多月前在墙上的白板上画的这个半成品的图,很佩服自己,毫无强迫症症状。一个模型的草图,在身边放了一个季度,就是不去完成它[翻白眼] 这个模型我暂时叫它“单元人UH“,简单说就是把人的全生命周期IO作为一个集合对象,作为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的基础单元,就像高等数学的计算对象包括复数集合和拓扑结构一样,没那么复杂,配套的形式工具和思维方式需要额外学习一下而已。(a:vim,d:211212)(#形式系统 #认知 #闲话.)
Dec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