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组织工作 下的文章+
-
关于民政的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的工作经验材料,真是越来越像了(a:vim,d:230412)( #民政 #社会组织工作 #评论 .)++
Apr 12
-
今天座谈会上的部分发言:1.社会组织从业者,除了事业型、职业型,生活方式型可能更重要;2.社会组织不是第三部门,在中国其主体性是依附性、边缘性的;3.社会组织需要的不是横向的协会,而是纵向的产业生态;4.面向社会组织的培训普遍没抓住重点,专业能力并没那么重要,需要的是短链的筹资和交付的能力;5.社会组织统战,同样应该立足党建,社会资本是关键。(a:vim,d:220810)( #社会组织工作 #产业生态 #人才工作 .)++
Aug 10
-
之前有大概3-4年的时间主要是研究社会组织工作这个方向,基本结论是:社会组织工作的相关政策(尤其是民政的政策),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基本上是螺丝壳里做道场,不管态度怎么样,天生就有很多的条件约束,不会有太大本质性的影响。但是如果能突破一些横向的政策性约束和观念性约束,打通一些公共服务之外的市场,更有可能为社会组织及行业带来实质性帮助。(a:vim,d:220809)( #社会组织工作 #政策 #产业生态 .)
Aug 09
-
现阶段,政府对于社会组织的要求和期待,简单说就是:多干活,少拿钱;不出事,有亮点——翻译一下:非常时期,做好基础社会服务的压力非常大,但政府的财政预算严重吃紧,需要能帮着干活、最好自带干粮的社会组织;知道你们也不容易,但不要搞出点事让大家都为难,如果能干出些能成为的政绩亮点的,有关部门是会尽量帮你们争取各种荣誉和资源的。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a:vim,d:210811)(#社会治理 #政社合作 #社会组织工作.)
Aug 11
-
好的公益组织,应该是有主的,只要能确保其公益性产出的有效性和正当性就好。过度强调法人治理、理事会治理,对机构的发展大部分时候不是什么好事,你不能高估这个领域从业者的能力和人品,抛开职业身份,他们的靠谱程度和道德水平不会比企业和政府更好,很多时候甚至相反。(a:vim,d:210731)(#公益 #治理.)
Jul 31
-
大部分无主的公益组织的理事会的组成都是有问题的,如果里面的理事主要需要从组织获得好处、而不是通过组织获得好处的话……反倒是创始人拉起的朋友圈、或者政府拉起的集邮式的理事会,反而更有效。——根本原因在于,绝大部分的社会组织,并不需要治理意义上的理事会,而是需要资源型、生态型的理事会——但政府不这么想,很多理事对自己的定位也不太懂事。(a:vim,d:210731)(#理事会 #组织治理 #创业.)
Jul 31
-
社会组织培育扶持的误区:靠谱的社会组织不是培育出来的。如果用培育的思路扶持社会组织,绝大部分的机构,在入基地时和出基地时的差别不会太大。早期的孵化器,里面的优秀社会组织事实上是选育出来的;现在的优秀社会组织,很多是杂交或者嫁接出来的;未来的优秀社会组织,可能是基因改造的,可能根本就不再是“社会组织”。(a:vim,d:210527)(#社会组织,#培育.)
May 27
-
重新扒中办发【2016】46号文:推动发展的两部分(3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4完善扶持社会组织发展政策措施);加强管理的四部分(5依法做好社会组织登记审查,6严格管理和监督,7规范社会组织涉外活动,8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此外还有四部分关于组织运营方面的内容。(a:vim,d:210318)(#社会组织工作,#.社会治理,#政策)++
Mar 18
-
一个社会组织财务管理的小知识:社会组织应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管理费用列支,可按照有关规定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中办发[2015]51号
Mar 18
-
在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调研了三个小时,相当创新,相当靠谱,只是其模式对于其它城市也相当难以借鉴……虽然创新基于的是项目,但设计和执行项目所依赖的团队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协调能力,门槛高的可以,目前没看到其他城市的从业者可以简单模仿,包括上海。少量行业平台型组织有借鉴的基础,但是人才是根本性问题。(a:vim,d:210225)(#基金会,#创新,#模式.)
Feb 25
-
民政部公布十个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Feb 18
-
社会组织党建碰到的问题,和群团改革是一样一样一样的:都是去四化创三性的问题,简单点说就是——政治性的工作需要用政治的思维和方法来做,而当前的体系太容易把一切往行政化方向引导了。(a:vim,d:170625)
Jan 30
-
性质的非盈利性和运作的市场化,是社会组织治理创新的基本方向。(a:谈志林,d:170622)
Jan 30
-
关于社会治理和政社合作的问题,公民基本素质没到位。国家层面和省市层面那些高大上的设计,到了基层就是一地鸡毛,很难落实。从机关转到基层的干部,有想法的都成了实用主义者,没想法的都成了保守主义者。好的政策,必须得充分考虑这些大大小小的约束条件,才算是接地气。(a:vim,d:170621)
Jan 30
-
机关才谈社会组织的培育支持,基层只谈社会组织哪里找怎么用如何管——这意味着,街镇的支持型社会组织,要发挥作用,基本上是在市场纬度起左右,社会纬度和政治纬度为辅,行政纬度基本无效。可惜以官办为主的基层枢纽,普遍行政思维很重……(a:vim,d:170619)
Jan 30
-
基层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选择保守和区域保护策略是合理的。街道社区里有那么多的人是要靠这些事情吃饭的,你不能只强调改革,不管这些人的生活了,不然和当年市场改革时强迫工人下岗并承担改革成本性质类似。现在政府有钱了,得有过渡措施,确保改革大方向的基础下,帮助基层官办组织的社会化转型。(a:vim,d:170607)
Jan 30
-
和中央、省、市关注社会组织如何系统参与社会治理不同,基层找社会组织合作的逻辑很简单:1.能不能帮着干活儿;2.钱怎么出;3.好不好管。(a:vim,d:170607)
Jan 30
-
某社会组织去社区做养老服务,有老人在接受了服务后,这样对他们说:你们得感谢我,我帮你们填你指标……全能政府的后遗症,社会组织要继承政府的职能,也得继承一部分老百姓对这些服务的认知惯性……(a:vim,d:170602)
Jan 30
-
党建事实上对社会组织是件好事,它使社会组织从边缘渐入主流,社会组织的价值表达、工作开展、主体性建构,需要政治参与,党建事实上在制度性的提供这种路径和体系保障。(a:vim,d:170509)
Jan 24
-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破局的关键,是回归党建工作的政治属性。强调“大党建”逻辑,避免“小党建”思维局限。“小党建”的实质是党的组织建设这一行政性工作,而“大党建”是包括了组织建设、统战工作、意识形态工作、相关群团工作、甚至纪检工作在内的整个党的政治性工作,背后的叙事逻辑事实上是国家建设。(a:vim,d:170509)
Jan 24
-
关于社会组织参与社区事务,社区书记如是说:我们花了这么多钱请他们,他们干得不如我们——他们要入户,要我们带路;遇见上访户,他们躲在后面;他们说的先进名词,群众听不懂……怎么弄?
Jan 24
-
虽然我经常说“孵化器的生命周期过了”、“部落式的公益小生态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别误会,我对背后的恩派和南都没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虽然不排斥一些知识分子式的狂狷^_^),相反,我认为近15年来,对中国公益领域正面影响最大的两个枢纽型组织,就是恩派和南都,可能没有第三家(:如果不算是特定条和块的官方平台的话)(a:vim,d:210118)
Jan 18
-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的核心职能是:社会组织的法人管理,即确保社会组织法人主体形态的合法合规,在此之外的工作都是外围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培育孵化、党建、公益创投、公共服务购买——如果需要登记管理机关承担这些职责,三定方案得先明确:登记管理管理机关不定应该是“局”,而应该是“委”或者“办”。(a:vim,d:170309)
Jan 17
-
在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个体的“公民”的“主体性”成长到位前,什么法制社会基本就是扯蛋——我只看到一个手忙脚乱的威权家长,和一群只标榜权利而无视责任的孩子——只有每个人都是责任主体,法制社会才有可能,别跟我扯什么孩子都是无辜的,你们真当自己是巨婴啊。++(a:vim,d:170328)
Jan 07
-
有效的社会组织工作需要两个枢纽型组织或部门:一个定位于提升能力,可以是办或者联,由基层为主;一个致力于完善体系,可以是委或者联,由机关为主。职数留给负责协调工作的机关在编人员,负责类似秘书长的工作;决策和执行由外部的委员来做。(a:vim,d:170318)
Jan 07
-
“收钱还叫公益?”孙大妈愤愤地想,“这些有钱人真不要脸,不给钱还想要名声”
Jan 07
-
民政社会组织工作主要内容分类:++(a:vim,d:170223)
Jan 07
-
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的用时安排:咨询:0.5-1.0小时,审材料:1.0-2.0小时,做材料:1.0-2.0小时,开会:1.0-4.0小时,窗口接待:0.5-1.0天,现场执法:0.5-1.0天,写报告:没准,部门间协调:没准,评估:没准,行政诉讼:没准……[vim](d:210107!)
Jan 07
-
地市级行政单位,市本级通常有社会组织300-500家,登记管理机关工作人员2-3人,平均约150:1,而合理的比例大概在50:1,还得是足够专业的情况下,现在大概一个人专业度在60-70分,而且工作量还在加。算下来,市本级工作人员平均缺口在5-6个人,算上区县估计缺口在18-25人。++(a:vim,d:170222)
Jan 07
-
上海社区基金会的基本治理结构:一个社区基金会就2-3个人,加上个不管事的理事会,以及一个很管事的街道办……某些街道办领导的说法是:做得越好的社区基金会越是管不住的——也不能光指责政府,工作体系不完善,政府要承担责任的,而且,钱都是财政出的、或者用政府信用背书筹来的,不管不行啊……(a:vim,d:210107)
Jan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