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创新 下的文章+
-
疫后重建,对政府(国家)而言,经济社会逐步恢复需要时间,而明年迫在眉睫的有两个大问题:财政没钱、就业没岗位。上海都要靠预支国企未来若干年的税收来救急,其它二三四线城市的情况可想而知。上周主持退休的国企私企的小座谈时,有个思路,大概能为疫后重建争取两年缓冲时间。(a:vim,d:221219)( #社会创新 #疫后重建 #想法 .)++
Dec 19
-
公告:准备将这些年做的关于社会创新与人才工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整体对外分享(主题见首条回复),其中独立研究默认全文分享,委托研究和委托机构确认后看能分享多少,原始素材未来和助理整理后,不涉密的也会分享。计划第一阶段先和前期合作机构以及参与众筹小伙伴分享,之后陆续在官网上发布。(a:vim,d:220719)( #社会创新 #研究 #分享 .)++
Jul 19
-
为应对疫情带来的高度不确定性,做出以下策略调整:1.将主推业务从3-6个月中重度的“青年创新”项目,调整为5-6天轻焦点的“青年观察”项目,并尽量在1个地区内完成全项目周期;2.为配合疫后重建的大环境,在社创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经创的内容;3.去中心化,与地方政府和在地青年领域合作开展项目。(a:vim,d:220621)( #业擎 #社创 #策略 .)++
Jun 21
-
把上周末做了一次小范围的在线讲座,主题是《公益产业与我们的关系》,尝试跳出行业视角和理论叙事,系统地聊了一下中国当下公益的背景和分析层次、以及公益产业与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刚把录制的内容下载来看了一下,才发现自己动作真多和表情真丰富……和这么严肃的主题略有点不搭……(a:vim,d:220429)( #vim #社创 #课程 .)++
Apr 29
-
准备新的讲座,面向有公益标签的资方、投资人、企业家,分别代表广义资本的所有人、管理人、创造者。题目暂定为《新时期公益产业的价值基础与行动逻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方位实现》,谈谈中国环境下,公益产业的有效发展和广义精英的有效参与,行业和组织融入主流体系,个人如何实现统战价值。(a:vim,d:220419)( #公益产业 #社会创新 #公共事务 #精英 .)++
Apr 19
-
正好被疫情困着,好多事做不了,我也准备一个发言提纲吧,给出一个基于基本社会和行业现实,结合不同学科叙事和抽象层次的导论性质的公开课和讲座,题目就用一直在用的那个大主题《社会创新的中国实现——副标题机动》(a:vim,d:220316)( #vim #社会创新 #课程 .)
Mar 16
-
ToB的服务性业务,主要卖的无外乎这几样:1.外包(帮对方做事);2.咨询/培训(帮对方更好的做事);3.公关/BD(帮对方获得做事的资源关系)。每一项最多再分个黑白灰。不过似乎业界似乎还有一种服务,就是甲乙双方都不太清楚怎么合作才是对的,但只要有这个形式也是好的。不能有啥错,只是有些可惜。(a:vim,d:220228)( #商务服务 #商业模式 #现状 .)
Feb 28
-
把机构的宣传资料更新到了最新版(20220222),并在各个平台上做了内容的同步。同时也把这两年的线下具体工作中升级的内容,和介绍资料实现了同步。业务聚焦到了:2个服务版块(咨询和培训)和1个行业建设版块(区域性产业生态建设),同时把业务流程和收费标准也规范化了。接下来和大家沟通相关事情,就不用都靠说了。磨刀花的功夫太久了,接下来该行动起来了。(a:vim,d:220222)( #业擎 #社会创新 #行业支持 .)++
Feb 22
-
预告:2022年度专家志愿服务明天正式开始,计划每个月提供1-2个工作日的免费服务。主要面向两个方向:1.社会创新(重点:区域性公益产业生态建设);2.青年发展/人才培养(重点:社会创新创业、组织公共事务)。计划在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正式发布公告,有需要的可以预约。(a:vim,d:220215)( #志愿服务 #社会创新 #青年发展 .)
Feb 15
-
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包括三个关键词:社会创新,青年发展,产业促进。切入口是社区公益产业生态中的青年创新创业,以城市为单位,以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为目标,以精英阶层的年轻人为主要工作对象,与地方政府和条块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在此基础上,适当延伸至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和更广泛的青年精英。以上,供参考。(a:vim,d:220120)( #社会创新 #青年发展 #业擎 #vim .)++
Jan 20
-
住房已经具有和前现代社会的土地类似的性质,在北上这种大城市,其资本性质、公共服务附加远超过了居住这种功能性性质,这对社会结构和权利关系形成了一种结构性的绑定。解决住房问题,是在与所有的有产即得利益群团对抗,房改和土改已然类似。(a:vim,d:210915)(#房地产 #资本 #改革.)
Sep 15
-
这半年为了推动我们面向“公益资方”的新业务,开始越过熟悉的公益领域和党政群团口,更多的与经济精英(以及他们的家族成员)开始打交道。这一轮轮的跑下来,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和他们谈公益——相比业界,他们反而更像纯粹的“公益人”。挺喜欢和他们谈生意的,只要大概的把生意的社会价值说清楚,然后能和他们自身的需求结合,基本上生意已经成了七八成。后面就是落地执行的事了。(a:vim,d:210815)(#社会创新 #公益 #生意.)++
Aug 15
-
城市社区的服务治理工作,如果是以社区自治、或者专业社会组织(包括官办和民办)为重心来开展,基本上不太可能做好。一方面,这只是做好社区服务治理工作的基础要素,中观层面的业务和体系机制很难自然演化出来;另一方面,现代性的基本逻辑,社会创新的过程中,矛盾和问题更容易被感知,而正面的东西往往会被忽略。于是,政府表现得更像是在给自己挖坑。(a:vim,d:210622)(#社会治理,#社会创新,#现象.)++
Jun 22
-
终于完成了“城市公益产业生态建设”这个业务的产品化改造,把之前项目化的业务设计,调整成了标准化的产品化设计。这次算是把发起方、出资方和参与方的角色和关系理顺了(之前受财务假设影响,关系有些乱,搞得挺纠结)——包括某市和某市的业务,接下来可以往前推了。(a:vim,d:210603)(#创业,#业擎,#社会创新.)
Jun 03
-
这半年的行动研究下来,基本证明了去年开始忙活时的假设:公益行业的业态升级,所需的早期资本性的投入,是不太可能由业界自己投入的。生态层面的成本,得由这个层面的玩家提供,或者由其它上位生态体系里的资源注入。算是走了一圈弯路,也甩掉了一些包袱,地图和主线基本上解锁了,开干吧。(a:vim,d:210531)(#社会创新,#产业生态,#投资.)
May 31
-
关于社会创新的城市策略,是需要政府/社会/市场的有效联动。但客观的说,至少现阶段,代表政府的政策规划和代表社会的创新实践,基本上是没有有效协同起来的,要么高度依赖,要么各行其事。而市场(资本)在这里面是个双刃剑,社会创新少不了他们的参与,但生意人的本能,很容易把事情带偏,是这几方里最不好把握的因素——但绝不能因此忽略他们,行业的内卷和困境,必须有相关的考量。(a:vim,d:210510)(#社会创新,#城市,#生态体系.)
May 10
-
社会创新的城市调性,其实差别相当的大,除了政府/市场/社会的环境影响外,和行业社群的氛围、以及领军人物的处境和行为模式高度相关,没有好坏,只有适不适合,以及怎么样顺势创新。(a:vim,d:210510)(#社会创新,#城市.)
May 10
-
社会创新的城市调性:1.上海:一群大企业/政府背景的经理人/小老板在做小生意;2.北京:一群教科文政背景的知识分子在作项目;3.深圳:一群行业/资本/政府背景的社会精英在玩大的;4.杭州:一群中小企业/行业/政府背景的乡贤在找各种可能性;5.中西部大中城市:传统中国社会和行政主导的社群混合体;6.其它三四五六线城市:小市镇中产阶级结社模式。——简单粗暴的观察小结,没啥科学性,大概参考就好。(a:vim,d:210509)(#社会创新,#城市治理,#公益创业.)
May 09
-
任何一种社会层面的好事,如果没有考虑足够的公共性和正外部性,而是一切以效率和主体权利考量,一定会卷起来,不太可能有例外——不过,前者往往没人买单,后者更容易赚到钱[抠鼻](a:vim,d:210507)(#创新,#公益.)
May 07
-
行业生态是会早衰的,而且如果没有合适的体制机制和价值链保障,为了内生的平衡与存在,较低水平的卷是难免的,这种卷不一定与道德相关,它很可能只是必然的发展而已,所有人都将按低纬度的合理逻辑,将系统卷到一种平衡态——问题在于,一旦平衡态形成,帕累托改进将会失去空间,温和的改革可能失去基础,颠覆式创新可能因为必然会带来新的不确定性而被抵制。(a:vim,d:210428)(#内卷,#创新.)
Apr 28
-
内卷这个东西吧,虽然名声不好,政治不正确,但它是客观的,也是微观合理的自然演化。2020年它被提及得太多,也被批评得太多,但客观的说,这些批评基本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形成内卷的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摆在那里,外部的批评和外人的闲话无异,当事人是不会鸟你的,突破内卷需要一些社会工程意义上的创新机制,比如前面提到的[虚拟机模式]。(a:vim,d:210325)(#内卷,#社会创新,#社会工程.)
Mar 25
-
虚拟机模式的社会创新:IT领域做软件开发时,为了解决不同系统环境(windows、linux、bsd、iOS等)和硬件环境(x86、arm等)下软件可用性的问题,通过提供虚拟环境(vm、docker、jre)的方式,可以实现不同条件下,都能有统一的系统架构和软件系统,提供一个更加有效和便于统一管理的工作体系。中国改革进程中,经济社会领域的特区、开放区、自贸区、试验区,采取的是类似的工作思路……++
Mar 25
-
内卷这件事,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演进规律,只要足够自由,基本无法回避。但凡一个系统中,微观主体均采取对已最有利的策略行事,且没有结构性的调节机制,这个系统一定会内卷。小尺度的内部小团体,大尺度的阶层固化,宏观尺度的历史循环,基本都是这个逻辑。所以,创新很重要、顶层设计很重要,科学发展观很重要。(a:vim,d:210312)(#内卷,#社会创新,#GS.)
Mar 12
-
我的行业研究历程,大概分这几个阶段:1.2010-2013主要从行业主体/项目的微观层面,研究公益主体(社会组织、CSR部门等)的经营管理;2.2014-2018主要从行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中宏观层面,研究党政部门和枢纽组织的社会组织工作;3.2018-2020在继续前面研究的同时,更多的关注相关社会科学和形式科学的东西,似乎有些脱实向虚,但很多问题讨论到后面,就是这些底层的问题了……(a:vim,d:210309)(#研究,#vim,#社会创新.)++
Mar 09
-
有效的公益行业赋能,其实和投资有些像,都是盘活被低估的(社会&)“资产”和“经营实体”。换言之,要先找到有一定的基础盘,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发展好的领域和机构,然后提供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发展陷阱,然后在增量市场中获得共同的发展空间。立足存量的行业服务不会是个好生意,社会价值也相当有限。(a:vim,d:210201)(#行业赋能,#咨询,#创新)++
Feb 01
-
十四五规划中,“慈善”一词只出现了1次,在“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中,表述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公益则出现了4次,主要强调“公益性”,面向:基础性服务、就业、教育、医疗,分别出现在第四“产业和经济体系升级”和第十二部分“民生和社会建设提升”上++
Dec 21
-
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两者未来5-10年共同的核心议题,是中观层面社会组织工作体系的建构——顶层设计已经确认,基础空间已经释放,各地党政拼社会治理的政绩,这方面可以下重手
Dec 10
-
英国社会企业的支持机构的名称,英文原意是“保护伞”,和孵化器没啥关系,有点意思
Nov 27
-
为项目设计做需求分析,一圈电话下来,差不多等于做了一个轻量级的社区基金会现状调查,太有代表性了,政企社三方合作的主要问题,基本都存在,很中国,很社会,挺好,问题就是需求,基础弱更容易出活儿
Nov 02
-
中国当代公益的宏观社会基础:社会结构调整中,新的经济形态中,各类“人口红利”对于个人及其家庭结社的全生命周期中的社会保障和社会再生产投资的结构性掠夺,公益绝不仅仅是帮助可见的困难个体,而是要对这种结构性问题的功能性供给和结构性的完善——好牛X的长句子,先赞赏一下我自己,有机会把这句话展开弄篇小文章。
Aug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