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学 下的文章+
-
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国企民营化、放松产业管制,将带来交易成本的降低——同时,也会带来分配差异的放大,以及社会矛盾的加剧。
Jul 29
-
强者更倾向于慷慨,而不是施以社会正义。(神学家雷因霍尔德·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
Jul 26
-
为啥中国没有形成公民社会、为啥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不起来呢?同一个原因,因为没必要。欧洲公民社会的形成,是因为天主教会的没落导致的公共服务缺位;美洲那压根一开始就没有成建制的公共服务体系。可不就得靠相对比较简单和粗糙的公民社会,来解决社会自身的需求和有效性、合法性的问题了。(a:vim,d:210723)( #公民社会 #社会学 #解构 .)
Jul 23
-
性格缺陷总是以户口本形式出现。如果你觉得孩子性格有问题,很有可能根源在你;如果你觉得父母性格有问题,那么你大概率也有类似的问题……
Jul 20
-
中国的女性地位相对比较高,不是女权主义争取来的,而是因为中国女性就业的比例更高。这得拜毛时代所赐,半边天理念和国家基础建设,主要是因为新中国的建设需要劳动力,轻工业(如纺织业)、基础公共服务(教科文卫)的劳动者男女差不多,女性甚至还有相对优势。家里靠你赚钱,地位可不就高了么。(a:vim,d:210720)(#女性发展 #国情.)
Jul 20
-
教育改革很难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因为所谓的教育问题,绝大部分的本质是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你教育水平再高、教育态度再好也解决不了的,甚至根本就没触及真正的问题。(a:vim,d:210720)(#教育 #社会.)
Jul 20
-
人不是必然的存在,人只是现代性的特殊历史产物,现代主体意义上的人,注定是历史中将被抹去的面孔。(a:福柯)
Jul 06
-
清代领了贞节牌坊的妇人,可以得到官府给的“坊银”三十两。此女的名字入地方志。其娘家可以得到嘉奖,成为一方新贵。但一旦妇人得了牌坊却失贞。是需要承担相应的社会代价的。而没领牌坊的女性,失贞的影响就没那么大。
Jul 03
-
[c:社会化]指啥呢?合作共建也是一种社会化,通过武力强迫服从也是一种社会化,通过观念规训也是社会化,用显性和隐性的洗脑塑造社会个体的行为模式也是社会化。对应的[c:结社]机制:你帮我我帮你也是社会化,你骗我我骗你也是社会化,你买我我买你也是社会化,你抢我我抢你也是社会化——这是一种客观,无所谓前置的价值。(a:vim,d:210703)(#结社,#GS,#社会学.)
Jul 03
-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研究论文:在过去的八百年中,英国的贵族阶层至少需要一千年才会沦落与社会平均水平一样。遗产税并没有减少现代贵族的特权和优势。
Jun 24
-
契约精神有三重含义,一是契约严守,二是契约自由,三是契约正义。
Jun 09
-
最高法司改办主任何帆去美国交流的时候,曾经私下问过美国法官们他们到底怎么看陪审团?美国法官说: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假话是12个人的智慧,总比1个人强。真话是黑锅12个人来背,总比1个人背强。
Jun 06
-
“假”通“暇”,闲暇的“暇”,所以,假日就是闲暇的日子,是让你和亲友多交流多联系的日子,这是中国文化下的含义。至于洋节,指得是休息日和消费日,更有钱途,自然更容易火。
May 31
-
罗马帝国的经济制度允许女性拥有财产权,这些女性有产阶级即而开始在帝国境内进一步要求女性的相关权利。当时还有相当地下结社性质的基督教,睿智的支持男女在宗教上的平等,并尽可能支持社会生活中的平权运动。通过这一手段,基督教会就得到了贵妇人们的支持,不仅有了自己的基本盘,也有了进一步向上层发展的基础。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的好感,很大原因也是基于其母海伦娜的影响。(清蒸韭菜馅汤圆@知乎)
May 27
-
如何看待中国男比女多3490万人?也就那样吧,考虑到很多男人不把丑女当女人,更多的女性不把穷男当男人。再考虑到丑是生物学属性,正态分布加化妆手术,以及男人的lowB低等生物的尿性;穷是社会学属性,有内卷的内生倾向。这么一换算,“男人”怕反而会比“女人”的数量少许多,所以,3490万这个数字P都不是。(a:vim,d:210513)(#社会性别,#人口.)
May 14
-
全世界4%的高端人口在指责剩下的96%人消耗了75%的资源。
May 14
-
生育问题的基础是生养不起和社保机制对传统生育型社保的替代,其次是生活主义,国家政策加速了这一进程、放大了里面的内生性问题。前面的要么没具体的批评对象,要么不能把板子打在自己身上,有个什么什么坦来批评一下,还是蛮人文的~~~(a:vim,d:210502)(#人口问题,#现代性.)
May 02
-
内卷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种有效的机制,其自身的效率化的演化过程就是[内卷]本身。也就是说,内卷是主体性存在和主体存在及其实现的自然属性,它无法被自身所调节,它只能被其依存的外部系统所调节。比如,我们所处在的经济社会政治系统,不管在哪个层面上,都是无法被为其自身所调节了,他们只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卷起来,所以,我们需要社会主义和党建。(a:vim,d:210501)(#内卷,#GS,#社会主义.)
May 01
-
俞敏洪:我也有个建议,均衡教育资源最好的方法是老师抽签轮换,在同一个区里抽签轮换,你根本搞不清第二年哪个老师在这个学校教书,你就没有任何动力再把孩子指定送到这个学校去了。校长也轮换,不能一个校长在一个学校待个几十年,校长积累的资源最后就足够让这个学校变成一个特权机构。
Apr 29
-
国际中产阶级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迁徙性食腐动物,哪里有剥削的肉腥味,就往哪里迁徙。
Apr 27
-
美丽新世界存在的常见逻辑:如果这个社会没有某些问题出现,那它就是一个没有问题的社会。
Apr 23
-
理解和认识现代社会,需要对社会主体进行有效的分类。但是现在主流的,不管是左派的“阶级”,右派的“社区”,或者中间一些的“阶层”“社群”“世代”,都似乎不太好用。过于具体的“X族”这类的分法,也过于微观了——我总觉得“种姓”这个概念,有一定的分类基础,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整个新概念出来。(a:vim,d:210423)(#社会学,#分类.)
Apr 23
-
对于的女权态度我没有多的意见,我也相信性别差异带给女性长期的负面感受是真实的,虽然愤,但愤得有原因,至少可以被尊重。 同时,某些女权主义者对于局部知识体系的内卷化认知,只会强化自身的情绪,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没有帮助。当然,如果她们觉得情绪的表达本身就是价值,那也可以。 女性的社会困境是客观的,但形成机制和解决方案,不只只用“性别”这一个变量来分析和调节,这是一个现象层面的表述,无法落到社会工程层面。——女性是现代社会的相对弱者,这种情绪化的做法,只会造成使女性更被动的局面,搞不懂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对自己不利的策略…… “女权”属于“社会性别”的一个维度和子议题,不把母议题理顺,子议题很难说得清楚,有解释力的也是运气。多了解一些系统性的东西,对女性没有坏处。(a:vim,d:210418)(#社会性别,#女权,#社会学.)
Apr 18
-
小知识:1921年美国女性争取到投票权靠的不是男权恩赐,不过也不是靠的女性的抗争,而且因为长年战争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生产无法持续,传统的男外(社会生产)女内(自然家庭生产)的体系无法维系,为新的社会关系提供空间的结果。这不是女权的成功,而是社会的演化。上海的女性地位高,出小男人,根本原因也是类似的经济社会原因。(a:vim,d:210418)(#社会性别,#女权,#社会学.)
Apr 18
-
群众们就社会议题进行撕逼时,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知识水平和归因能力不足,比如,关于社会性别议题中的招聘歧视问题。对于资本家而言,一些女性声称那些利用所谓“性别红利”胜出的男员工,其最大优势只不过是……便宜。这个和其对性别的态度没太大关系。(a:vim,d:210418)(#社会议题,#思维方式,#社会性别.)++
Apr 18
-
“公知”并不天然是贬义词,但你必须先区分理想的“公知”和“中华田园公知”、“营业型公知”的区别。即使是理想的公知,其提出的问题往往也不是真问题,而只是现代性内生矛盾的现象“陈述者”,而知识分子所需的“阐述”能力,他们普遍并不具备。(a:vim,d:210414)(#公知,#现代性,#GS.)
Apr 14
-
把女性主义和阶层问题放到一起,会发生很多很有趣的反应,比如上中女的不婚主义。两个基础:1.阶层金字塔:阶层越向上,成员比例指数级下降;2.上嫁:不然为什么;3.性别均等:阶层越高,性别比率越接近。在此基础上,女性的社会地位越往上走,可婚对象选择越少。加上家庭本身的生物社会学本质。对很多上中女性而言,不婚更能保障生活品质。(a:vim,d:210403)(#社会性别,#社会学.)
Apr 03
-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原则:责任不要分散。具体实践就是:能直接把责任和具体的人对应的,就不要让大家自己商量着来。比较讲课时提问要点名,比如开会协调工作要确认负责人,比如社群运营时要让核心成员有具体的任务和角色去做。(a:vim,d:210402)(#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
Apr 02
-
谈社会性别这个议题,你不能只能性别,不谈社会,只谈性别压迫,不谈阶级压迫。如果你按阶级和性别两个维度分类,简化为上中下、男和女,那么,当下的社会性别结构里,权利层次大概是:上男≈上女>中女>中男>下男≈下女。因为教育和社会流动性的原因,这里面下女的比例极少,因此,事实上的底层是下男。(a:vim,d:210401)(#社会性别,#社会学.)++
Apr 01
-
反于左和右的斗争,存在一个基本的认知错误:因果倒置。左倾和右倾是果,而不是因。也就是是说不是左倾和右倾导致了各类社会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导致了左倾和右倾的出现。于是,左和右的根源不是政治学问题,而是社会学问题,或者说是[基础社会学|GS]的问题。政治学提供的只是一个分析系统,但分析的基础不是政治学的重心。(a:vim,d:210321)(#GS,#社会学,#政治学.)
Mar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