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社会性别这个议题,你不能只能性别,不谈社会,只谈性别压迫,不谈阶级压迫。如果你按阶级和性别两个维度分类,简化为上中下、男和女,那么,当下的社会性别结构里,权利层次大概是:上男≈上女>中女>中男>下男≈下女。因为教育和社会流动性的原因,这里面下女的比例极少,因此,事实上的底层是下男。(a:vim,d:210401)(#社会性别,#社会学.)++

男权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对中下层男性并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主导性别的阶层流动性是相对固化的,而边缘性别的社会流动性较为容易发生。在当下的社会里,则体现为,条件较好的较低阶层女性,较为可能通过婚姻实现阶层上行,而男性的这个路径会狭窄许多。在阶层固化越来越明显的当下,这种社会性别结构,对各方的影响到底是什么?

上男是明确的受益群体,他们不会多说什么;上女物质上没有问题,性别的负面体验会更容易使其有想法;下男总体上认命,佛系和三和成了显文化,也可能通过对下女的性别地位作为心理补偿;下女相当部分通过教育和流动变成了中女,很少数的是发不出声的底层;中女和中男成了这种性别文化社会结构中的最大的意见士,又都喜欢说话,于是,所谓的社会性别议题,其实主要是中产阶级男女女的话语场。

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客观上受伤害最大的是下男下女,考虑到心理因素,意见最大的是中女,其次是中男。大家的处境和视角不同,很多时候争论的议题完全不在一个场域,于是,我们看到社会舆论场上,各方骂娘时,指向的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叙事场域,这种争论能解决社会性别问题才有鬼了。

中国近十几二十年的性别平等是可见的倒退的,本质上不是性别问题,而是经济社会演化带来的阶层分化的问题,性别冲突只是其中的一种客观发展和附带因素,只是性别矛盾更容易被感知,也更有话题性,而且还是商业价值,于是各方动力合流,把它催成了主议题。

当下中国社会性别的客观情况是,在同阶层中,上下阶层里,女性都是相对弱势群体,中阶层中,男性是相对弱势群体,但似乎主流声音中,对社会性别现状,最有意见的是中女,这也是一件挺搞的事……

杨笠事件中,最荒谬的是:她(及其代表的群体)所感受到由于社会性别问题带来的不爽,和她们矛头指向的“普却信”的中下层男性,关系并不大,而且这种情绪发泄,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处境的改善。杨笠同志最应该去怼的,是把她送进这个火坑的男性老板李诞啊,这资本家利用了你,搞出了事,现在躲在后面装孙子,这种男人,此时不怼,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