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基金会 下的文章
-
关于真爱梦想的一些想法:(a:vim,d:230412)( #真爱梦想 #基金会 #案例 .)
Apr 12
-
行业协会的秘书长们的商务洽谈,感觉比公益组织的秘书长们抱团取暖还是有很明显的区别的:一方面行为模式挺不一样的,但另一方面类似场合的social结果可能差不多。(a:vim,d:221111)( #商协会 #秘书长 #观察 .)++
Nov 11
-
这一年多的时间跑下来,进一步确认了我关于中国企业基金会发展的预判:1.当前中国由民企发起的企业基金会,绝大部分实质上是企业家发起的私人公共事务办公室;2.这些基金会不企业的一部分、更不是公益行业的一部分,工作人员也不是(认为是的基本上会出情况);3.这些基金会的发展方向,会是欧洲式的家族办公室和美国式的家族基金会的中国版本。(真正意义上的那种,不是目前那些打着家办和家基形式存在原金融服务机构)。(a:vim,d:220215)( #基金会 #家族慈善 #家族办公室 .)
Feb 15
-
王振耀院长写了篇文章《家族基金会是未来公益慈善发展的潮流》,是这个理,不过如果把“家族基金会”改为“家族办公室”可能会更接近现实。在中国,成立基金会的话,发起人会较为实质性的失去财产的所有权和实控权,这和美国那种把财产所有权形式性的转化为财产的长期控制权,差别还是蛮大的。(a:vim,d:211206)(#基金会 #家族慈善 #家办.)
Dec 07
-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1年会结束了,本来想做个总结评论。但是听了邓国胜同志的总结发言和历史回顾,我觉得不需要我评论啥了吧,相当的全面,角度和深度都杠杠的,而且显然是有着长期深入系统的观察研究的,和这种行动研究比起来,我这种闲话式的评论不说也罢。不过顺着邓教授发言的部分内容,倒是可以做一些延伸讨论,我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是:对基金会的基于本质和功能的重新分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差异化工作——CFF需要,政府也需要,基金会自身可能也需要。(a:vim,d:211124)(#基金会 #公益 #行业生态.)
Nov 24
-
在深圳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调研了三个小时,相当创新,相当靠谱,只是其模式对于其它城市也相当难以借鉴……虽然创新基于的是项目,但设计和执行项目所依赖的团队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协调能力,门槛高的可以,目前没看到其他城市的从业者可以简单模仿,包括上海。少量行业平台型组织有借鉴的基础,但是人才是根本性问题。(a:vim,d:210225)(#基金会,#创新,#模式.)
Feb 25
-
鉴于中国公益基金领域的现实,只谈“基金会发展促进”是不够的,以“专项(公益)基金”为对象的发展促进,可能更有空间——说明:这里的专项基金,可以是基金会下挂的,也可以是企业或者其它类型的法人主体内设的,比纯粹面向基金会的发展空间会大许多。多的不说,监管部门的那些过分严苛的合规要求和成本都会少许多。(a:vim,d:210105)
Jan 05
-
深圳和杭州的两个基金会发展促进会,看组成结构和相关方发言,参考一些圈内人的说法,感觉深圳的更可能出活儿。直觉:深圳的更像专业结社,杭州的更像私人结社。不一定对,回头调研时再具体看++(a:vim,d:210105)
Jan 05
-
企业基金会的几种类型:1.理想的那种独立治理的法人2.以法人形式存在的企业家公共事务办公室3.企业的一个边缘部门
Nov 13
-
基金会必须从一个成本中心变为一个价值中心,否则在里面干是没多大前途的,除非它实质上是总办或者共青团。(a:vim,d:200422)(#基金会,#定位.)
Apr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