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学 下的文章+
- 科学家们发现,经常出去看世界的孩子,成功的机率,往往要比其他人大很多。那么为什么经常旅行的孩子,在成年后更容易成功呢?经过大量调查后,科学家得出了结论:因为他们家通常比较有钱。 Aug 30
- 婚姻的本质是财产保护,婚姻是有限责任公司,它保护两个股东在经营期间的合法收入,界定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至于恋爱,那太宽泛了 Aug 30
- 旋转门机制,事实上是在提供一种制度性的广义资产交易的机制,对精英极其友好,对知识精英和政治精英尤其友好——所以,不要听知识分子的吹嘘旋转门对于“开放社会”和“开放权力”的意识形态P话,他们只是想创造一个市场,有机会把自己卖个好价钱而已 Aug 24
- 归根结底,对公益的道德化。是人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居然把“我”和“我之外”对等视之,你就是一堆人里的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个体而已,世界轮不到你的价值观来拯救,扮演好你应该扮演的角色,履行好社群中你应尽的责任就好,意义之类的东西,除了对你自己有意义,对别人没有任何功能和体验之外的意义++ Aug 24
- 公益这码子事,关键点就是3点:1.主体的公共意识和正外部性;2.系统的有效性和合法性;3.观念层面的正当性共识。强调一下:公益是社会层面的东西,和个体层面的爱和利他不在一个逻辑体系,不然你觉得为了孩子出国读书受贿算公益吗。面向非特定人群的利他也不是公益:比如为了本村的水源和邻村械斗算公益吗——如果你觉得对本村算公益,这就对了,恭喜你有了边界意识和条件意识。 Aug 24
- 白人天生就有一杯水,黑人和西班牙裔天生就只有一只空杯子。民主党说,水多的人给水少的倒点。第一代移民靠自己的努力赚了半杯水,心中想着的是水只有半杯,打死都不愿意倒给别人。第二代移民生下来就有半杯水,盯着半空的杯子,想法自然不一样。 Aug 23
- 人的自然属性是社会权利的基础,两者不是直接转化的,中间有一个社会化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是科学的,也可以是神学的,但不管是哪种,中间都有一个社会工程的过程和体系在——任何试图用“假设”和“信仰”简化或者略过这个过程,都是一种赌博和不负责任,也是一种反自由的意识形态暴力 Aug 21
- 自由主义关于“个人让渡权利行成社会/国家”的叙事,有认识论层面的根本性错误:社会不是由自然人让渡权利后才形成的,而是社会人是与社会同步形成的,社会人的权利空间和责任空间是被社会规则建构的,而非天赋的——没有社会范畴的形成,社会权利是不存在的——天赋人权是一种玛丽苏式的天真,叙事无异于爽文,看看就好,别当真 Aug 21
- 财务自由的本质,就是向社会提出无限量财务主张的权力——所以你可能永远也碰不到几个承认自己财务自由了的人,他们的回答往往是:别别别,还差得远……(a:vim,d:200820)( #财富自由 #GS #经济学 .)++ Aug 20
- 扶贫在成为一个政治问题之前,它是个社会问题;在成为社会问题之前,它是个经济问题;在成为经济问题之前,它是个哲学问题——这个哲学问题是:当下的所谓贫困,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它于现代化相关,是被现代性和现代话定义出来的++ Aug 19
-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最重要的工作是经济建设,需要上很多项目和很多工程,对官员的技术要求相对的就多一些,技术人才因此获得了更多的晋升机会。但如今,民生问题、公平问题越来越突出,要求领导者要善于了解公共服务的需求,善于进行利益平衡和妥协,善于利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公共治理,才能更好地使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满足社会的需要 Aug 16
- 在中国,尽管女性自1949年开始享有了"半边天"的光荣,但这主要是通过政治运动的形式来完成的,女性基本没有经过自己努力争取平等的阶段,妇女解放很重要的-块一思想,并没有真正得到解放。中国女性几乎是在一种糊里糊涂的状态下被政治抬上了"男女平等"的地位。这种没有稳固基础的“平等",在1990年代开始的“金钱挂帅"时代现了原形。高涨的房价、物价和严重的不安全感,让很多女性不得不按经济条件去择偶,还有一些人则退出了竞争激烈的职场,回归家庭。(联合早报) Aug 16
- 人口的流动已经超过人口生育,成为人口管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Aug 16
- 城市的活力来自于移民,原住民的惰性很明显。原住民已经建立了一种总体上利于他们的社会分工和分配结构,在农业社会,可能新移民和原住民还能各居一域,一段时间内相安无事;现代城市社会,移民从一开始,就是这社会结构和分配体系的一部分,没什么主体性,边缘化和附庸性是自然会发生的 Aug 16
- 我们所感受到的社会,通常以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总在说社会问题 Aug 13
- 当资源存量和劳动产出的可分配率大于一定数值时,自由主义的正面效用更大,反之则负面意义更大,而同时集体主义的效用则刚好相反。不是哪个主义更好的问题,而是不同的社会基础和系统博弈上,什么样的治理组合更有效——空谈主义只是人自身的观念异化和利益格局使然,复读机卡带了而已 Aug 13
- 奢侈品与其说是商品,不如说已演化成一种阶层标签——这种阶层标签不只在金钱层面,更多是精神层面的归属。 Aug 12
- 天真boy,读书读傻了,什么时候世界是按人们理想的架空逻辑运转了?宪政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化的简化模型,忽略的变量不计其数,你指着这就半部宪法治天下了?知识份子的无知和傲慢……建议学法律的没过基础社会学课的,不要给本科以上学位和律师资格证 Aug 10
- 生产和分配如果在一个系统里,这个系统在在宏观意义上就是均衡的;如果不在一个系统里,就会形成外部性,正外部性体现为贡献,负外部性意味着掠夺。一些常见的让向往的东西,本质上就是掠夺,包括微观的财富自由、宏观的人口红利、中观的产业链分配,系统没崩,只意味着更大的结构上没有突破结构张力的边界,还没触到极值,但不意味着这就是道德的。 Aug 07
- PUA的泛化含义:为了达到自身的某种需求(不论好坏),一边控制他人的想法和行为,一边把这种控制道德化(意识形态化),并灌输到对方的意志里,实现对他们的精神和行为控制,而无视他人的精神伤害和利益损失——这可以被视为一般性抽象之后,目前社会上更普通理解的PUA的含义。 Jul 31
- 关于法律价值的一个错觉:有些人总喜欢拿美国的集体诉讼说事,说这是消费者维护自身权利的非常好的制度安排,充分体现了民主社会的优越性——幼稚!美国五大权力来源,资本家、政客、律师、媒体、高校/智库,集体维权的本质是资本集团和律师集团的利益博弈,关消费者什么事?不好好做你的工具人,想那么多干嘛? Jul 31
- 知识分子事实上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叫专家,一类叫文人,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物种,专业方向完全不同,社会作用也完全不同。 Jul 28
- 作为一个国际人的最大好处在于:你可以获得比传统自由更自由的自由,你可以在全球范围配置你的权利和责任,并可以在全球治理不到位的现实情况下,获得到在一国内更宽的权利空间和更少的责任空间——不太理想的情况是,如果国际形势波动大时,你也可能因此失去传统的保障 Jul 23
- 消费主义的本质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种姓制,它以生活方式为综合指标,很大程度上界定了一个人的职业范围、生活区域、思维方式、收入来源和消费形态等等,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于现存社会的建构和反证++ Jul 20
- 自由主义中间阶层的错觉——不是说你们手里有点称得上资本的东西,你们就可以姓赵了……++ Jul 19
- 秀才其实是古代的中上层了,一个县也就这么几百个,开个私塾,就差不多是现代的高级自由职业者了,因为考学是入仕的基础,和师傅带学徒差不多,日子很好混的。现代搞此类教育,要考虑背后的社会学逻辑,而不要只考虑教育本身,不懂社会学是搞不好教育的++ Jul 19
- 中产阶层似乎以为分蛋糕是他和比他富的均分,但实际上是他比他穷的人均分。真切蛋糕,不可能说从上面的蛋糕开始切,然后切到你这儿就不切了++ Jul 08
- 第三部门++ Jul 07
- 不需要承担风险和成本的人,对事情是做不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的,因为他们分析问题的基础就是不真实的——这就是白左、小孩子、精英和城市中产阶级、以及中产适龄女性在大量社会议题上很多匪夷所思的想法和观点的起源++ Jul 06
- 陈春秀、苟晶系列招生事件引发的社会讨论中,存在一个认知上的偏差:不少人似乎认为这是代表公权利的当官的、有权的对代表底层老百姓的私权利的严重侵犯——事实上不是,我们看到的做恶的那些都是一些普通人,最多也就是一些小官僚,他们不代表公权力,他们仅仅是有一个相应身份的私权利的代表,而且他们似乎普遍并不觉得自己在做什么坏事……这是一种社会中结构性化的恶,恰恰是私权利的自然发展和公权力的缺位的结果 Jul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