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哲学 下的文章+
-
一羊顿悟,它对它的窝说:“嘿,我想我们应该搬家了!”它的窝回答说:“为什么?” 羊说:“因为这里太乱了!”
Feb 04
-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Jan 01
-
“我们在讲台上拼命地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的就是让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觉得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毕业之后就一定只能与资本共舞,进而顺应这种‘合理化趋势’。要让学生明白,与它博弈的另外一条路是存在的,需要有人闯出来。我也希望通过哲学思政课,让学生明白成才不应该是人和人竞争到你死我活。人才是一批一批地,不是一个一个地成才。” ——张双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
Sep 16
-
哲学问题:如果医生把我的脑残治好了,那他算不算剥夺了我作为傻叉的权利?
Apr 27
-
119个哲学术语,重构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Nov 15
-
真实事件,美国的一位极限运动员再一次事故中,严重受伤,被医生确诊为植物人。十五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医生发现他只是丧失了身体的全部机能,但是大脑还是和正常人一样,他就这样躺了15年。
Sep 07
-
西方哲学术语++
Jul 29
-
怎样自学哲学(新手如何入门哲学)(代达勒斯@知乎)++
Jul 29
-
[物化]使人自由,物化他人得到相对的自由,物化自己得到绝对的自由。[物化]这个概念可以用更合适的词来替代,它的含义包含了康德所说的“理性”。除非同时放弃对理性背后的主体性的执着,否则理性是无法让人自由的,归根结底,理性只是人试图用[观念]对[存在]的一种僭越。或者说:理性即迷信。(a:vim,d:210723)(#理性 #物化 #自由.)
Jul 23
-
逻辑思维、批判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
Jul 19
-
哲学的四个分支:1.形而上学:事物是什么?2.认识论:我们如何知道事物是什么?3.逻辑学:怎样的“知道”才是站得住脚的?4.价值论:怎样的事物才是值得追求的?
Jul 17
-
如何看待复旦哲院毕业典礼上杨泽波老师的讲话?<https://www.sohu.com/a/475544281_120244154>
Jul 11
-
“人性本善”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概念:“本”是主体性的,“善”是观念性的,“本”无所谓善恶,率性而行而已,不用绑定“善”,那是下一个层次的议题,混在一起容易引起反向的东西。(a:vim,d:210703)(#伦理,#认知,#哲学.)
Jul 04
-
[c:道德]对人和社会只有极其有限的调节作用,因为其本质是社会性次生的,是属于[c:社会人]的属性和尺度,相对于更广义的[c:人]的概念超集,[c:道德]预测和分析不具备相关形式逻辑的基础。两个形式空间能够映射,但不表示A空间的方程能用于解B空间的问题。(a:vim,d:210703)(#形式逻辑,#道德,#认知.)
Jul 03
-
对于[c:意义]和[c:价值]这些[a:观念性]的东西,还是抱着[c:解构]的心态去看去做的好。有无相生,你立起了一个[c:意义]和[c:价值]的观念尺度,你必然同时得到它的反面,没有例外——要么你有能力包容一切,要么,你也可以选择“没有期待,就没有伤害”。——这里讨论的不是观念,而是认知。(a:vim,d:210703)(#观念,#意义,#认知.)
Jul 03
-
你如何信仰,便如何生活——克尔凯郭尔
Jun 26
-
宏大叙事无法回避,这是人的观念性存在的叙事原型。任何试图进行哲学、宗教、历史、文化、政治、社会、经济、及至艺术等讨论,那么,其讨论的实质就是其依存的 “宏大叙事”的子集映射。其言说的内容和形式,事实上是建构其[存在]的宏大叙事的同位呈现。也就是说,反宏大叙事,从形式意义上是无法实现的,但能形成一种文学意义上的微观史诗式的虚无美感。(a:vim,d:210624)(#宏大叙事,#存在主义,#虚无主义.)
Jun 24
-
以前我只觉得文科的[c:叙事]标榜的意义就是扯淡,然而,有可能理科的[c:分析]可能也没有什么意义,或者说,[c:意义]这个东西就不存在于逻辑空间,理论分析只具有形式效用——或者通俗一点说:绝大部分情况下,理论自恰可能根本就是一种形式错觉。这个可以套用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表述:形式系统不可能完备,形式系统的内在一致性不能在系统内被证明。(a:vim,d:210623)(#理论,#形式逻辑,#错觉.)++
Jun 23
-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1.一个(包含皮亚诺算术的)形式系统如果是一致的那么是不完备的;2.对于一个(包含皮亚诺算术的)形式系统,该系统的一致性不能在系统内部证明。
Jun 22
-
符号就是在场的意识。在场是本质直观的呈现。在场中把握的事物才是本质的存在。
Jun 20
-
绝大部分的人,在大部分的时候,其日常的思考和表达,极其的凑合,仅仅具有基本的功能性意义,但也凑合着能用。但如果你想要严肃地去理解他,你会发现,其只能被简约的理解,而无法被严格的转述。因为在其形式空间中的形式逻辑,只有存在主义的形式意义,而不具备现实主义的逻辑基础。(a:vim,d:210618)(#形式逻辑,#认知,#人格.)++
Jun 18
-
认知本身的形式化分析,在直觉上是可能的,某种意义上,它能使许多的人的日常甚至严谨的理解和表达显得像小孩子的异想天开,而沟通的基础也能用信息论直接分析。也许不久的将来,分析哲学会直接数理化,或者成为一种交叉学科(而非元学科)而存在。(a:vim,d:210618)(#分析哲学,#AI,#认知.)
Jun 18
-
第一不完全性定理(哥德尔, 1931a)任何可以进行一定数量初等运算的一致形式系统F都是不完整的;也就是说,有些F语言的表述在F中既不能被证明也不能被证伪
Jun 16
-
只有表达的描述(即逻辑中的任何句子)是可以预设的。——《逻辑哲学论纲》维特根斯坦(1921)。
Jun 16
-
海德格尔语录:++
Jun 06
-
“意义”或者“价值”是否存在:存在主义:必须的;荒诞主义:也许吧;虚无主义:无所谓
Jun 06
-
价值的价值在于价值是有价值的,价值的呈现似乎能论证价值的内在,价值的存在即价值本身,于是价值的存在使价值具有了价值,于是,人类也有存在了存在的价值,即,价值的存在就是存在的价值,反之亦然,存在的价值就是价值的存在。——以上内容,可以直接把“价值”换成“意义”,一个意思(a:vim,d:210423)(#价值,#意义,#逻辑.)
Apr 23
-
理解和分析社会议题或者人与人的关系时,我们需要有[同构性]这个意识。当我们说不同问题的背景和形成原因是相同的,或者不同的现象是同一事物的一体X面时,我们指得就是它们具体某种意义上的同构性。即,所有利益相关方共同建构了一个特定的社会系统,这个系统会输出一系列相关的结果,可以理解为,所有的结果都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在一定的概率内,是同一个事物。(a:vim,d:210423)(#同构性,#认知,#系统论.)
Apr 23
-
知识是通过恰当的因果关系产生的真信念。(a:阿尔文·戈德尔曼)
Apr 13
-
用“好人”这个尺度来测量“慈善”,这评价标准就有问题,这是个流氓度量衡,只要这把尺子你用得足够多次,测量对象一定会“成为”“坏人”,而用这把尺子的人,基本上都是流氓,有没有自觉而已——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这是一个哲学问题(a:vim,d:210411)(#标准,#慈善,#认知.)
Apr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