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家治理 下的文章+
-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全文) Aug 31
- 中国公务员的升迁概率,科员到县处级,升迁比例4.4%,县处级到厅局级,升迁比例是:0.01%,厅局级到省部级,升迁比例是0.025% Aug 31
- 科学投诉的标准话术:您好请问是XX部门吗?我是公民XX,身份证号XXXXXX。为了保证通话质量,本次通话将被录音。首先请问,您的工号是多少?——这话一说,几乎所有接到电话的人第一时间都会提高三个警戒度,猜想打电话的人什么来头,或者是不是单位某位领导来微服私访了之类的。++ Aug 24
- 经济管理的三个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目前的情况是以行政手段为主,以审批制为核心,法律手段为辅,经济手段用得很少 Jul 29
- 有关部门,如发改委,颇有“奉旨”改革的味道,从不与人民群众沟通,极少履行立法程序,畸形的经济政策不断出台,各个产业的垄断愈益严重,导致了要素价格和经济结构极度扭曲。改革正在被改革者带入歧途—— 《对危机和改革的一些看法》 Jul 29
- 改变需要资源,但你不是领导就不可能拥有资源,当你真的是领导了,考虑的因素也变得多而复杂,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就不会想改变了。 Jul 28
- 以义教,则民纵;民纵,则乱;乱,则民伤其所恶。《商君书》 Jun 06
- 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商君书》 Jun 06
- 过去几十年我国社会矛盾的主要变化:++ Mar 21
- 为啥疫情期间,西方国家不愿意封城的一个理由:组织能力与分配机制跟不上。++ Mar 14
- 政治充满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价值判断,而行政的大部分时候是在妥协。 Jan 24
- 说实在话,特朗普是个好人。在他主政期间,世界实际上是在变好的,除了美国自己 Jan 16
- 某种意义上,中国的治理模式是会议治理——这个意义基于的基础是:中国有一个强组织化的国家体系和高集体性的社会文化,人多了,组织化程度高了,可不就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做协调么。(a:vim,d:210107) Jan 07
- 党管大事,大事包括:路线方针,价值塑造,干部管理,纪律维护 Jan 07
- “我们花了35年来消除烟雾,其中的30年对抗政客,5年治理烟雾本身。” ——《洛杉矶雾霾启示录》 Jan 03
- 在中国做啥事都最好同时了解一下国家(地区)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致走向,他们不一定是完美的,甚至可能阶段性走些弯路,但大体上是科学的和规范的,而且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国范围整体的资源分配和决策偏好,了解一下,没坏处的 Dec 25
- 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基金会”的地方为0 Dec 21
- 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社会组织”的只有一处,在“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的第48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表述为“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 Dec 21
- 十四五规划中,关于“社会治理”最全面的表述,出现在“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的第48条“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主要表述如下:++ Dec 21
- 十四五规划中,“慈善”一词只出现了1次,在“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中,表述为“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公益则出现了4次,主要强调“公益性”,面向:基础性服务、就业、教育、医疗,分别出现在第四“产业和经济体系升级”和第十二部分“民生和社会建设提升”上++ Dec 21
- 如何学习为一个社会工程制订有效的战略规划和执行计划呢?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1.认真学习两办文件,中央层面的或者地方层面的都可以,这真是社会工程的战略典范;2.再适当的了解一下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以及广义政府(包括群团、事业单位、国企、GoNGO)的部门设置及分工;3.再看看相关的政府工作报告,与前面的东西对照着看++ Dec 20
- 不要妖魔化政府对市场的干涉,当面临的深层次问题特别复杂、无法根治的情况下,行政干涉有时候是对深层次问题的一种对冲——似乎可以理解为:行政干涉是不完美经济管理模型(或社会治理模型)的一种常量设置 Dec 10
- 国家建设基于的是国家主义的叙事逻辑,其底层基础是现代化(或现代性)的假设,它不一定为所有人接受,但在可见的视野内,它似乎是足够有效、善意和有建设性的 Dec 06
- 社会组织党建,只谈党的组织建设(小党建)基本是没什么效用的;至少要谈到党的建设(大党建),而即使是大党建,也只是国家建设的一个投影;也只有在国家建设的整体格局下,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才能为各方面所接受,工作才可能比较顺利的开展下去 Dec 06
- 中国政府是一届接着一届干,美国政府是一届反着一届干…… Dec 03
- 关于顶层设计: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没有经验,谁也不知道怎么改,我们只有从实践中学习。中央做的事,本质上来说是在政策上给地方松绑,释放出更多的资源,并非出具一份详尽的操作图。宝贵的经验全部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Nov 27
- 官僚体系的特点。一个部门如果最初是“派出机构”,“监察机构”最后往往发展为不得不成立的“常设机构”。最终成为一级政府。 Nov 27
- 大城市、高层次、大型的公益组织,一定会走向精英结社,而且一定会内卷,一定会俱乐部化,这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积极因素,没必要意识形态化的反对,没有必要,也做不到……我们要做的是:坚持要在这个系统里保持公共性的要素和机制在,它可以是道德化的,但更先进也更有保障而且有额外价值的是[广义党建]的纳入。(a:vim,d:201123)(#精英结社,#内卷,#外部性.) Nov 23
- 公益领域这几年很强调要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坦诚的说,如果一个生态系统里的相关主体,不能在这个系统里实现生态循环,也就是养活自己,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生态系统,最多算是小生态。而小生态必然是依附性和边缘化的,是靠上游的可有可无的开支过活的,这种所谓的生态体系,是一种假性的存在 Nov 23
- 陆铭同志的发言对社会系统演化的逻辑过度简化了:主要谈的是功能的正当性问题,结构的正当性问题讨论的较少,两者不匹配,而且主要是在业务层面讨论,系统性略弱……发展谈得太多了,基础设施过分简化…… Nov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