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认识论 下的文章
-
当我们无法理解或者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可以尝试从这个问题的上游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有可能会有突破。所谓的上游,指得就是形成这些问题的前置知识和前置环境,它里面内涵着这些问题的形成、维持和演变的内生原理、动力机制和条件约束。所谓的XX原理、系统思维、科学方法,差不多说的是同一件事。(a:vim,d:230530)( #思维方式 #认识论 #方法论 .)
May 30
-
讨论三次分配前,我们必须先搞清几个前置问题:1.分配的“标的”是什么,即哪些是可分配的;2.“分配”本身指什么,它除了过程性意义外,它的系统性意义是什么;3.所谓的“三次”,除了简单地对应于一次二次的分类范畴之外,它的实质性定义是什么。(a:vim,d:230526)( #三次分配 #认识论 #GS .)
May 26
-
“广义资本”这个框架作原理分析确实好用,把“资本”映射到“资产”后,在应用层面也基本具有可用性。虽然不想再搞理论,但作为后面咨询工作的原型要素,大致梳理一下还是有必要的。明天白天整一下。(a:vim,d:230103)( #认识论 #资本 #理论 .)++
Jan 03
-
感觉傅里叶变幻和傅里叶级数的思路,可以用于确定现象背后的议题及其所处合法空间的归属问题。如果可证明,那么这就是可计算的。(a:vim,d:220802)( #灵感 #认识论 #形式科学 .)
Aug 02
-
概念不是一个实现态,也不是态的简单集合,也不是场,它更接近于一个被边界条件、系统路径和实现过程封装的函数或者类。所谓的内涵是其系统性定义的狭义阐述,而所谓的外延是其广义合法性实例的集合。(a:vim,d:210718)(#概念 #定义 #认识论.)
Jul 18
-
以前我只觉得文科的[c:叙事]标榜的意义就是扯淡,然而,有可能理科的[c:分析]可能也没有什么意义,或者说,[c:意义]这个东西就不存在于逻辑空间,理论分析只具有形式效用——或者通俗一点说:绝大部分情况下,理论自恰可能根本就是一种形式错觉。这个可以套用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表述:形式系统不可能完备,形式系统的内在一致性不能在系统内被证明。(a:vim,d:210623)(#理论,#形式逻辑,#错觉.)++
Jun 23
-
现代知识论意义上的一个悖论:理性的发展和理性的局限是同构的,知识对于人的建构和知识对于人的束缚是同一件事情。这个不分人的身份、智商和社会地位,所以我们往往看到一个很有知识的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无知的与其知识水平总体对应。即在讨论一件事情时,知识分子对知识的正确运用和错误运用的程度比,和普通人基本持平。也可以理解为,人对于认识论的掌握水平,与其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没有对应关系。(a:vim,d:210604)(#认识论,#认知.)
Jun 04
-
真的想求求那些很有“权利”意识的同志们,不管追求的是哪一种“权利”:你们不要再读那种在中层理论里绕啊绕啊绕的“X权理论”了,它们有它们的价值,但它们只是整个社科知识体系里局部碎片化的一小块,拿它们做全部,你们关于社会的认知就只是一块碎玻璃,整个社会在你们看来都是畸形的。(a:vim,d:210418)(#社会学,#中层理论,#人权.)
Apr 18
-
我们需要考虑在人的社会性存在的分析中导入集合式的分析方法,比如一种社会关系中,[权利]和[职责]同时计算,如A和B的特定社会关系中,两者的基本I(|权利)O(|职责)描述:A{I(x),O(y)},B{I(x),O(y)}。y的值可以是0甚至负数,但不能把y描述为x的形式存在,否则逻辑会发生短路,现实中的很多公婆有理的争议,问题就缘于此。(a:vim,d:210415)(#形式逻辑,#认识论,#方法论.)++
Apr 15
-
人的社会性,可以简化为共生基础上的[权利]和[职责]这两个极简概念,这两个概念是人的生物性的社会化赋值。在这一过程中,形式逻辑和主体性映射进一步生成人的观念性存在。形式逻辑的表象“知识和科学”和主体观念的表象“意义和价值”,存在架空运算的可能,但如果其始终不基本面上的基本属性交互,符号世界将僭越事实世界,世界从而被撕裂,人也因为被撕裂。(a:vim,d:210405)(#GS,#认识论.)++
Apr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