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认知 下的文章+
-
所有的理论阐述,只在自己的理论容器中有限度有效。如果你的理论容器和现实不兼容,你这理论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思想玩具
Jul 24
-
所有的表达,在进行意思表述的同时,都同时进行着认识基础的布局,包括基于质性和数据的罗列的事实布局、基于理论和语义的逻辑而已、基于意识形态的观念布局,这三个体系的布局以某种认识的叙事集合,形成一种多态的复合体系,而表述获得在这种布局体系中呈现出“真实性”和“合法性”。++
Jul 12
-
知识的诅咒:你越是有知识,你越容易以为别人都懂,现实是,人家还真不知道。所以你拥有的知识越多,你跟别人沟通起来,别人就觉得你莫名其妙。
Jul 09
-
一般人看东西是关注不同点。而高手则善于发现两个很不一样的事物之间的相同点。
Jul 09
-
悖论这个词的英文是 paradox ,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para是并行的意思, dox 是真相、真理的意思。也就是说,相反的两种真相并行在一起。
Jul 03
-
批评自由主义,不能只从现象层面讨论,也不能只在逻辑系统进行批评,这是没有用的。自由主义总体上是观念系统的产物,它的合理性和荒诞性却存在于逻辑系统和事实系统中,这存在一种叙事和讨论上的错配。有效的批评,要从其思想基础上进行分析和重构,才能形成有效的讨论,进而才可能进行论证或者调整。(a:vim,d:200628)(#自由主义,#思想,#分析.)
Jun 28
-
万物皆为IO
Jun 27
-
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Jun 26
-
一个概念如何才能得到广泛传播?一方面,它必须足够简单,任何人都能看懂;另一方面,它又必须足够复杂,能够在字面意思之外,唤起大家更多的想象和联想。
Jun 26
-
人们之所以常常会把别人的不经意动作当成恶意,是因为不会换位思考。我们总倾向于以为世界上的事都是围绕自己进行的。所以,能解释为愚蠢的,就不要解释为恶意。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愚蠢。能解释为可原谅的错误的,就不要解释为无知。能用你未知的其他原因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错误——万维钢
Jun 26
-
所谓“真正的XX”,那只是架空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一部分——而且往往的,那个架空世界里,只有那个强调“真正的”人才是player,其它人都是NPC。(a:vim,d:200624)(#人本思想,#心理.)
Jun 24
-
“主义”和“思想”是要放在社会文化语境下去理解的,比如存在主义的“存在”脱离了基督教神学对西方大众的思想形塑的背景,是没法准确理解的,没有存在主义将“自由”从文化神学中的释放,自由主义在结构功能之外的思想基础,也是不那么好理解的——当然,还有许多其它的构成要素和影响维度,只是举一个例子。(a:vim,d:200620)(#认知,#文化,#社会科学.)
Jun 20
-
纯从认识论方法论层面来说,人文学科是前现代的,社会科学是现代的,类似中医和西医的发展阶段的区别。(a:vim,d:200618)(#科学,#认识论.)
Jun 18
-
所有不容置疑的前置观念,都是可以、应该甚至必须被置疑的,尤其当这种观念没有利益表述、仅仅是纯粹的价值观标榜的时候,它绝对是可疑的,后面跟着的不是坏就是蠢。(a:vim,d:200614)(#观念,#意识形态.)
Jun 14
-
如果一个所谓的专家学者,和你讲东西,言必称哈耶克、熊彼特……看不见的手、乌和之众……又或者动不动要求你看了书再和他说——那么,你可以直接确认,他的水平上限是A-,大概率情况下水平在B级——不信的话你自己试试观察一下。(a:vim,d:200612)(#专家.)
Jun 12
-
简单系统可以通过“选项”和“原则”组织代码,而复杂系统,需要通过“逻辑”和“流程”来组织代码——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都是复杂系统。(a:vim,d:200610)(#复杂系统,#处世.)
Jun 10
-
简单的语言导致极端的思想,极端的思想带来简单的语言。人们更热衷于表达情绪而不是认知,更在乎立场而不是真相。
Jun 03
-
说句得罪人的,很多搞社科的专家学者,已经陷在学科乐高里出不来了,一方面对事实世界缺少必要的了解,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认知局限缺少足够的自觉,同时还莫名其妙的观念自信——你又不了解对象,也不了解自己,还对自己极为局限的认知体系和观念体系迷之自信,这样真的好吗?(a:vim,d:200602)(#GS,#社会科学.)
Jun 02
-
社会议题分析,经典社科理论的认知局限是如此的醒目,使得其简洁而性感的逻辑,在用来分析现实社会时,其有效性,多多少少和用传统阴阳五行学问讨论分子物理和材料化学的场景类似。(a:vim,d:200601)(#社会科学,#认知,#GS.)++
Jun 01
-
会背诵爱因斯坦原著,成不了物理学家; 因为真正的学问不在字句上,而在于思想——王小波
Jun 01
-
社科理论普遍属于中层理论,也可以理解为抽象度较高的编程语言,对编译器和运行环境的依赖度比较高。要么编译成exe,要么提供rumtime,如果这些环境没有配置好,这些理论没法被实现为program,只能被视为txt。(a:vim,d:200527)(#认知,#社会科学.)
May 27
-
社会科学理论有效性是基于其依存的国家社会环境的,环境失效了,它们就连带着一起失效了——就像是:操作系统无法工作,语法解释器就无法工作,脚本语言更没法正常工作。(a:vim,d:200527)(#社会科学,#认知.)
May 27
-
一个常见的错误认识:财富是靠努力赚来的。这种理解是错的,收入是赚来的,对应的是劳动,而财富是分配来的,对应是的资本。不同系统里的概念和逻辑不要弄混,它会严重影响你的认知和决策。(a:vim,d:200523)(#经济学,#分配.)
May 23
-
认识问题的抽象基础:(a:vim,d:200521)(#认识论,#形式科学.)++
May 21
-
社会和社会科学的讨论基础都是“结社”,而非“人本”。“人本”是“结社”的构成要素,是后者的维度实现。要素和维度的讨论并不意味着结构不存在,而是在叙事时将其从逻辑上和价值上被预设了,这是有问题的,这意味着分析上的内卷和短路。欧美的人本主义的合法性源于对封建主义社会固化的结构,以及社会创新的可能性供给,而非其价值原则本身——原则有知识意义上的意义,在现实意义上它不与有效要素和结构结合的话是没有意义,甚至可能把问题进一步搞乱的。(a:vim,d:200519)(#自由主义,#人本思想,#合法性.)
May 19
-
谎言有三种:谎言,局部事实,统计数据
May 03
-
什么叫唯心呢?唯心绝不等同于不客观,它只是一种中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而已,也就是说,它只是一种纯粹的认知工具。而且,好的唯心方法论甚至更为客观,因为它能将认识主体本身也客观化,成为分析对象的一部分;而不像经典的某些思想方式一样,把某些东西都假设和先验掉了。(a:vim,d:200428)(#哲学,#认知,#唯心主义.)
Apr 28
-
我的知识库调整++
Apr 24
-
以叙事为基础的认知方式也是一种前现代的认识论,同样的非常过时但充满魅力。以叙事为基础的认知就是坨屎,但似乎很多人就好这口,也是件挺没办法的事……如果说医学事实上分前科学时代(中医、藏医、欧医、非医)和现代医学,那么以叙事为基础的认知方式也是一种前现代的认识论,同样的非常过时但充满魅力——我知道只说后面一段会显得更有水平和显身份,但经不住前面一段更有表现力和抓眼球啊,所以,你们就凑合着看吧。(a:vim,d:200421)(#认知,#现代化.)
Apr 21
-
只要你敢引入错误,你就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结论
Apr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