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认知 下的文章+
- 不考虑语境的名人名言≈屁话++ Oct 29
- 黑夜才是宇宙的正常状态,而我们有白天的最大原因是我们恰好跟一个恒星很近。 Oct 25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大的局限,不在于它的粗线条(这事实上是它的优点),而在于两点:1.层次性;2.对于精神性需求尤其是自我实现的强调。这里面存在一种价值预设和抽象建构的本体化建构。具体说来就是:意义这个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源于你认为它有意义,它的意义是被意义建构的意义,其主体性非本体论的意义,而是对象论的意义。 Oct 16
- 社会事实他既不是物质的事物,也不是文化的观念,他是事物和观念根据一定的结构组合起来的当下事实的表达。 Oct 12
- 经常睡眠不足会降低数理及逻辑能力 Oct 11
- 过度思考同一个问题会降低脑力并可能带来忧郁 Oct 11
- 辩证法的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体系同时包含命题p和非p,那么该体系可以推出任何已知或未知的结论。从而实质上没有意义。(卡尔·波普尔) Oct 11
- 无论我告诉你什么道理,当你的心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或接近的水平时或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你是不会理解这个道理的。或者你以为你知道这个道理,其实你不知道 Oct 11
- “主义”这个概念,核心特点指的不是它所表示的客观事实,而是主观上它所内含的观念和视角、指向,所以,“主义”天生是不客观的,但凡称得上“主义”的东西,它一定是以道德属性1和政治属性为核心的。 Oct 09
- 抽象思维最基础的作用和原理就是[解耦]和[建模],它以人的认知基础为起点,将混沌的现象里的要素、维度和逻辑进行结构化分解,然后进行模型化重构,以模型为基础来进行理解和决策,这事实上是一种人的升级,类似于传统手工业和现代工业的升级一样。(a:vim,d:201009)( #形式科学 #认知 #哲学 .) Oct 09
- 抽象思维和模型思维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能力和素质,当你能够一定程度上游刃有余地的运用这类思维方式的时候,你不但能比较敏锐的从复杂的现实的线团中找到问题的线头,而且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其它聪明人提供的对问题的分析及其模式,进而有条件将这些观察和经验进行进一步的抽象梳理,从而得到一个你现有信息、知识和理论基础上,尽可能接近合理的认识和策略 Oct 09
- 这个世界没有真理,只有解释 Oct 06
- 经济学奖获得者们的获奖理由,是他们试图量化不同国家的贫富差距与人们接吻的平均数量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贫富差距越大的地区,人们接吻的频率越高。 Oct 06
- 经验就是局限 Oct 05
- 经济学的套路很简单,无非是在约束条件下求极值。问题在于,我们知道政府的约束条件吗?某一项政策建议,听起来很不错,但实施起来,有预算吗?合法合规吗?谁去干?有足够的人力吗?会和另外的政策目标冲突吗?你看到的可能只有经济学的套路很简单,无非是在约束条件下求极值。问题在于,我们知道政府的约束条件吗?某一项政策建议,听起来很不错,但实施起来,有预算吗?合法合规吗?谁去干?有足够的人力吗?会和另外的政策目标冲突吗?你看到的可能只有经济学的套路很简单,无非是在约束条件下求极值。问题在于,我们知道政府的约束条件吗?某一项政策建议,听起来很不错,但实施起来,有预算吗?合法合规吗?谁去干?有足够的人力吗?会和另外的政策目标冲突吗?你看到的可能只有一个约束条件,现实世界中或许有十个。 Oct 04
- 降维打击与其说是绝对的强者对弱者的碾压,不如说是:我不是针对你,我根本就没看见你。(a:vim,d:200928)( #认知 #社会 #人际关系 .) Sep 28
- 大部分教师教学生的痛苦:聪明的学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所以可以问对问题;笨一点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他们问不对问题;比较没救的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于是压根不问问题;还有更要命的,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但以为自己知道,他们会问出一系列有结论和观点预设、无比自信的混乱问题 Sep 19
- “智慧”或者“顿悟”的感觉的部分必要条件,源于认知的展开、以及这一过程中展开的不同知识层次的要素和逻辑,在一个更有效、更完善、也更复杂的认识结构里的运转。这种运转,对于认识结构已经展开的人,体现为结构性思维;对于认识结构相对混沌的人,呈现为一种寓言式的知识体验——这种体验如何未经认识升级的支持,会以某种形式的“认知混乱”长期存在,有些时候会发生积极作用,有些时候会发生消极作用++ Sep 19
- 如果你看到硬币的一面是反面,那么,你可以试着相信,它的另外一面很可能也是反面 Sep 19
- 权利是一个社会概念,谈权利的基础是先确认社会的存在。未经社会化的自然人是没有权利的基础的,所以,天赋人权就是扯淡,人的权利不来自于上位存在,而是社会建构的,抛开社会基础谈权利,恰如抛开语言谈思想,就是伪命题。(a:vim,d:200916)( #认知 #GS #社会学 .) Sep 16
- 任何对于整体的理解都建立在对部分的理解的基础上,但对部分的深刻理解则要求对整体的全面把握 Sep 16
- 概念是基于知识基础的,知识是基于社会基础和观念基础的,不同基础的概念,是没法简单翻译过来就直接套用的,你没那个基础,套出来的东西会很奇怪和似是而非,“封建”的例子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自由”和“理性”也是,没有基督教社会和神学的底子,这两个概念根本无法被理解,偏偏我们的很多思想就是建立在这种没基础的东西上的。(a:vim,d:200902)( #认知 #知识 #形式科学 .) Sep 02
- 深入浅入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儿,你不但要对自己的系统全面把握,还得理解沟通对象的认知结构和社会基础,然后将对方能够理解的那一部分内容,系统性、精准化地投射到对方的认知结构中,而且,还必须勇于接纳相关信息在传递事件中的变形,即,对方接受的信息基本上不会是你所表达的信息,而必然被对方的人格所重构。沟通就是如此的艰难,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Aug 29
- Eliza 能够让人产生被机器聆听、理解的错觉。在与 Eliza 进行短暂互动期间,许多测试者竟开始对该程序产生情感上的依恋。他们会向机器敞开心,坦承他们在生活和人际关系中面临的问题++ Aug 17
- 去政治化本身就是一种政治。 Aug 11
- 提供一个认识论上的基础知识:社会议题的合法性是由一组客观原则的逻辑集合的条件边界约束出来的,其中的任何一个原则的逻辑演绎,在没有被其它集合内的逻辑约束规范前,是所有结论都不具有“真”的性质,或者说:逻辑集合形成的合法性场域里的子逻辑演绎,在这个逻辑系统中才能被定义为真 Aug 10
- 生产和分配如果在一个系统里,这个系统在在宏观意义上就是均衡的;如果不在一个系统里,就会形成外部性,正外部性体现为贡献,负外部性意味着掠夺。一些常见的让向往的东西,本质上就是掠夺,包括微观的财富自由、宏观的人口红利、中观的产业链分配,系统没崩,只意味着更大的结构上没有突破结构张力的边界,还没触到极值,但不意味着这就是道德的。 Aug 07
- 聪明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想和你“讲道理”,尤其是知识分子。以社科学者为例,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习惯于无原则的拓展基本原理的适用范围,缺少对原理所依托的合法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制造出大量似是而非的原则性正确的系统性错误 Aug 02
- 哟哟哟哟哟,昨天晚上发的这篇《vim社会分析单元——有效沟通与合作的认识论基础》,完全没推广,居然有四十多个阅读,而且只有5个人是好友……我还以为这种认识论层面的底层文章不做定向推荐是没人会读的呢——不过确实值得读一下,对于认识自己和与人打交道会有帮助++ Jul 30
- 用 “打比方 ” 解释给别人听的,是聪明人;用 “ 打比方” 来理解自己所学的,是傻瓜++ Jul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