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科学 下的文章+
- 资本决定分配,过度的资本导致生产分配无法均衡,必须一定程度上抑制资本化的过程,将部分资本转化为消费,同时将资本广义化——这就是提供经济资本之外的多元分配基础,否则这个社会不会变得更好 Nov 14
- 造一个概念[合法域],指专业人士在自身专业范畴内获得的对于相关社会性/心理性议题的阐释权和议事权,这是一种被建构的权利,它不代表正义,它主要代表专业主义的自我赋权。——别迷信专家,尤其不要迷信专家的道德权威,在观念意义上,专家的道德水平和普通人的主要差别,仅仅在于他们更擅长把自己的言行解读为道德的。(a:vim,d:201111)( #认知 #形式科学 #知识 .) Nov 11
- 大型开源软件的一个重要特性是按照官方提供安装文档进行安装,都不会成功——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的实用面临的情况类似,所以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实践要有效衔接,实施咨询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Oct 29
- 跑数据的人都知道,只要时间足够,总能跑出你想要的结论 Oct 29
- 这个社会运转存在一个主干网络,主干网络的社会个体可以简单称为精英,精英的特点是对广义资本的实际控制和对这个主干体系规则的理解掌握。广义资本是马克思意义上经济资本、上层建筑等内容的一般性抽象表述。社会事实和经济活动通过这个主干网络形成大循环,并被进一步分流到子体系,也就是所谓的涓流效应。 Oct 29
- 矫枉必须过正,斩草必须除根。今年上半年批评的重点是自由主义,今年下半年的重点转向刨自由主义的观念基础[人本思想]。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容讨论的,我想明确地说:人人生而平等、私有权利神圣不可侵犯、人只能是目的不能是手段——这些话都是值得被质疑和反思的,它们不但已经被滥用和原教旨化了,而且它们的立论基础也是需要重新讨论的 Oct 26
- 所有试图绕过中国的集体主义文化(传统的那种,不是共产党弄的那种)和党国同构的社会现实,简单套用西方的社会科学理论和价值体系来描述和分析中国国家社会现实的尝试,都是读书读不透、思考不入流的,如果是大学社科方向的老师,可以先停职,直接要求重新读个博士学位再上岗——和意识形态无关,真的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基础性bug,不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误人子弟 Oct 22
- 社会事实他既不是物质的事物,也不是文化的观念,他是事物和观念根据一定的结构组合起来的当下事实的表达。 Oct 12
- “主义”这个概念,核心特点指的不是它所表示的客观事实,而是主观上它所内含的观念和视角、指向,所以,“主义”天生是不客观的,但凡称得上“主义”的东西,它一定是以道德属性1和政治属性为核心的。 Oct 09
- 社会科学三大门派在中国的现况:社会学最理想主义,经济学最自我感觉良好,政治学最务实 Oct 06
- 经济学奖获得者们的获奖理由,是他们试图量化不同国家的贫富差距与人们接吻的平均数量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贫富差距越大的地区,人们接吻的频率越高。 Oct 06
- 关于富人思维的进一步抽象:所谓的富人思维,是一般性精英思维在经济维度实践的具象,大体上指的是相较于短期可见的主体性利益获得,更加关注社会系统性经济角色和分配关系中,如何获得一种结构性、持续性的优势地位和价值分配——它更关注系统运转及其相关规律如何与自身条件的结合和自我社会角色的营造++ Oct 05
- 经济学的套路很简单,无非是在约束条件下求极值。问题在于,我们知道政府的约束条件吗?某一项政策建议,听起来很不错,但实施起来,有预算吗?合法合规吗?谁去干?有足够的人力吗?会和另外的政策目标冲突吗?你看到的可能只有经济学的套路很简单,无非是在约束条件下求极值。问题在于,我们知道政府的约束条件吗?某一项政策建议,听起来很不错,但实施起来,有预算吗?合法合规吗?谁去干?有足够的人力吗?会和另外的政策目标冲突吗?你看到的可能只有经济学的套路很简单,无非是在约束条件下求极值。问题在于,我们知道政府的约束条件吗?某一项政策建议,听起来很不错,但实施起来,有预算吗?合法合规吗?谁去干?有足够的人力吗?会和另外的政策目标冲突吗?你看到的可能只有一个约束条件,现实世界中或许有十个。 Oct 04
- 关于科学研究和学科叙事++ Sep 26
- 权利是一个社会概念,谈权利的基础是先确认社会的存在。未经社会化的自然人是没有权利的基础的,所以,天赋人权就是扯淡,人的权利不来自于上位存在,而是社会建构的,抛开社会基础谈权利,恰如抛开语言谈思想,就是伪命题。(a:vim,d:200916)( #认知 #GS #社会学 .) Sep 16
- 罗翔同学的问题——尴尬的法学教授++ Sep 13
- 成长就是异化,社会化就是人对于自然属性的反动。基于人的自然属性的各种思想,本质上就是反社会的。而自由这个东西,从头到尾就是一种精神科药物,提供的是一种想像的价值和意义。 Aug 30
- 补充说明:权利和权力都是社会性概念,不是自然性概念——不行你去非洲大草原上晃晃,碰到饥饿的狮子的时候你和它念叨念叨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之类的大道理,看看它鸟不鸟你 Aug 21
- 经济学左和右的争论,无外是各自的叙事对象层次不同、重心有偏差、立场目标有不同:左关心社会结构,重心在分配,原则是公平;右关心社会主体,重心的生产,原则是效率——在各自的叙事场域里都能自恰,但是都讲述着部分现实,事实上这两者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系统性对象来讨论的,面向对象编程 Aug 19
- 社会思想如果脱离了社会,只是基于前置思想和源思想进行形式逻辑上的演绎,这种次生建构的理论是很容易脱离合法性场域边界的,而变成纯粹的思想游戏和权利工具 Aug 15
- 去政治化本身就是一种政治。 Aug 11
- 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现在也意识形态化了,略有攻击性,以后用观念结构这个中性表述来替代它吧——人都是被意识形态建构和思考的,没问题,但意识形态的道德化呈现,极其让人恶心 Aug 10
- 天真boy,读书读傻了,什么时候世界是按人们理想的架空逻辑运转了?宪政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化的简化模型,忽略的变量不计其数,你指着这就半部宪法治天下了?知识份子的无知和傲慢……建议学法律的没过基础社会学课的,不要给本科以上学位和律师资格证 Aug 10
- 生产和分配如果在一个系统里,这个系统在在宏观意义上就是均衡的;如果不在一个系统里,就会形成外部性,正外部性体现为贡献,负外部性意味着掠夺。一些常见的让向往的东西,本质上就是掠夺,包括微观的财富自由、宏观的人口红利、中观的产业链分配,系统没崩,只意味着更大的结构上没有突破结构张力的边界,还没触到极值,但不意味着这就是道德的。 Aug 07
- 把重大因素外包给外生性变量,是社会科学理论无效的最大的问题,以经济学为甚 Aug 02
- 经济学(及社会科学)的局限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Jul 23
- 理论的“正当性”基于逻辑结构的自洽性,如果你能搞出个不可能或者足够简化的逻辑结构,那么无论多么扯淡的结论或者“应然”你都可以得出的。这就是经济学只在理论中有效,而人文学科啥正经事不干、光顾着扯淡的科学原理——你都这么自闭了,还能多要求什么呢…… Jul 16
- 经济学的迷失和错觉++ Jul 13
- “世界上的大坏事主要都是好人干的,坏人只能干小的坏事”,哈耶克这句话很文艺,但是错的,因为他对于好坏和大小是选择性定义的,这也是他那本《走向奴役之路》最根本的问题,那不是一本经济学作品,那是一本意识形态作品 Jul 12
- 美国〈独立宣言〉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原意是指:美洲十三州的盎格鲁人与英国的盎格鲁人要平等。美洲不能单向向英国交税——表述上可能一般性了,但内在的边界和逻辑不同,内在的逻辑在事实上作用于客观的社会 Jul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