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公益产业 下的文章
-
社会精英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一般原因及可持续性要素(a:vim,d:230714)( #精英 #公共事务 #公益 .)++
Jul 14
-
XX公共事务代表,在中国,PA包括公益慈善、公共关系、党建,参政议政,有些可以有代表,代表往往是家属、亲信、其它制度性安排的专业人士。这个可能是中国公益产业新生态建设中,比较关键的生态位角色。(a:vim,d:230602)( #公共事务 #国情 # 公益产业.)
Jun 02
-
准备新的讲座,面向有公益标签的资方、投资人、企业家,分别代表广义资本的所有人、管理人、创造者。题目暂定为《新时期公益产业的价值基础与行动逻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方位实现》,谈谈中国环境下,公益产业的有效发展和广义精英的有效参与,行业和组织融入主流体系,个人如何实现统战价值。(a:vim,d:220419)( #公益产业 #社会创新 #公共事务 #精英 .)++
Apr 19
-
公益做久了,会形成一个不知道算不算毛病的心理:羞于谈钱。尤其在与潜在资方沟通时,有些时候,对方其实也急:事情挺好,我也有兴趣参与或者支持。但你倒是告诉我希望或者需要我出多少钱啊~~~你不说,就等于一直没个确定性,也是蛮急人的……(a:vim,d:220130)( #公益 #筹资 #心理 .)
Jan 30
-
公益圈不少人和出资方搞不好关系,后续挺尴尬,碍于面子,大家一般也不会当面说,私下八卦自然免不了。不过,如果大家仍然站在“业界立场”以专业“公益人”的方式和思维去做事的话,前面这种情况几乎是会必然发生的,和当事人的行业地位和专业能力基本没有关系……(a:vim,d:220127)( #公益行业 #职场 #职业化 .)
Jan 27
-
公益产业必须包括精英阶层广泛深入的参与,并提供非资本化的广义价值评估体系。逻辑如下:1.精英是广义资本的掌握者;2.资本具有引导权利分配的性质;3.权利对标广义价值,且其中包括大量的公共价值的对标物;4.精英的权利中包括对公共价值的过多占有;5.精英的社会存在需要通过公共价值的输出,才能使社会的循环和自我的价值实现平衡。(a:vim,d:211223)(#精英 #公共事务 #公益产业.)++
Dec 23
-
准备“公益经济学”研讨会的发言提纲,主办方说这次主要讨论基本面上的理论问题,这个我擅长。发言主题暂定为《共同富裕需要什么样的公益产业——社会经济的理论短路和实践创新》,分析案例是具体社会问题,叙事框架则是都在基本面上,准备尝试一下甩开中层理论直接用基础理论讨论现实问题。15-20分钟有些短,内容的剪裁有些挑战,争取做个不错的破题吧。(a:vim,d:211222)(#公益产业 #经济学 #提纲.)
Dec 22
-
下一阶段,在中国做可持续的公益事业,必需同时三个基线原则:1.符合社会需求;2.符合政策导向;3.符合市场规律。在此基础上,再嫁接上组织和个人在工程和操作层面上的方法论,使之正当性获得系统性的完备。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形式的法人主体,如企业法人、民非法人、基金会法人等。——此前行业赖以生存的正当性基础已经变了,某些正当性需要在新的环境上在战略中重构。(a:vim,d:211206)(#公益事业 #战略 #正当性.)
Dec 06
-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1年会结束了,本来想做个总结评论。但是听了邓国胜同志的总结发言和历史回顾,我觉得不需要我评论啥了吧,相当的全面,角度和深度都杠杠的,而且显然是有着长期深入系统的观察研究的,和这种行动研究比起来,我这种闲话式的评论不说也罢。不过顺着邓教授发言的部分内容,倒是可以做一些延伸讨论,我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是:对基金会的基于本质和功能的重新分类,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差异化工作——CFF需要,政府也需要,基金会自身可能也需要。(a:vim,d:211124)(#基金会 #公益 #行业生态.)
Nov 24
-
2021年度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会的开幕主论坛结束了,简单评论几句:一方面,主题和议程设置很专业,嘉宾发言的质量普遍很高,花半天时间全程参与不亏;另一方面,论坛的目标受众和主题的目标受众存在差异,对于行业发展促进的效果可能有限。——以上观点肯定有主观判断,但我尽量客观。(a:vim,d:211122)(#CFF #公益 #产业.)
Nov 22
-
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以“儿童友好、人人友好”为目标,整合统筹社区儿童活动场所和服务资源,在街镇层面建立儿童服务中心,在居村层面普遍设立儿童之家,形成“一中心多站点”儿童服务网络,着力打造有温度、有显示度、有感受度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的儿童友好社区。
Jul 28
-
精英阶层的公共事务参与,在适当的支持和引导下,可以实现其正外部性的社会溢出,对应广义的三次分配,而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需要什么样的载体,能兼顾社会需求、政策导向和精英们的内生动力。(a:vim,d:210210)(#公共事务,#精英,#公益,#三次分配.)
Feb 10
-
行业基础设施还是得由政府或者专门的机构来提供啊,行业主体在不管专业上和资源上怎么样,行业公共品都不是他们的使命职责所在,名不正则言不顺,顺带着事也不会顺。(a:vim,d:210210)(#基建.)
Feb 10
-
vim闲话:ABC已经把自己锁死了,他们最好的出路可能是被某个实力雄厚、业务相关的大机构包养了,然后像redhat和ibm的关系那样。ABC的边缘市场定位、咨询练习生模式、低得令人发指的服务定价,将自身锁在了一种极其憋屈的生存空间里,更难的是他们已经在业界了整体的认知,想走出去近乎不可能,可惜了……(a:vim,d:201226)( #公益产业 #咨询 #商业模式 .)
Dec 26
-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其在国家现代化的宏观叙事框架内的主体性建构,以及其社会功能之外的市场及政治要素的完善。这一进程是一个由国家主导的系统性的社会工程,由于现阶段国家层面对此的认识才刚刚有初步的顶层设计,具体工作的开展高度的碎片化和自相矛盾,预计完成这个建构约要10-20年的时间。(a:vim,d:201216)( #公益 #产业生态 #分析 .)
Dec 16
-
十四五规划中,慈善是经济工作的一部分,十三五、十二五规划中,慈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
Dec 12
-
天真的公益人……怎么能这么单纯的觉得因为汶川地震启动了公益元年,就觉得新冠会带来自一拨的行业发展呢?这两者带来的社会变迁和行业发展基础完全不同啊:汶川地震带来的社会局部伤口,提高了行业的主体性,并将价值体系向业界做了调节,是利好;新冠带来的是整体性的内伤,社会组织不会被动的受益的,相反,基础不扎实、底子弱,在大病下是会死人的……
Oct 11
-
建议社会组织的同志不要老把民政局/社管局当宿敌,他们和你们一样苦逼——一个官方的非核心业务部门,承担着与他们柔弱的身躯不匹配的担子,他们的官僚思维和你们的江湖思维没啥本质上的区别——合作比对抗更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Aug 26
-
本来只是想写篇千把字的小文章,谈一谈在经验层面为什么应该用“公共事务领域”这个概念替代“第三部门”,一不小心已经写了近五千字,除了计划中的议题,还讨论了“公共的现代化”、“国家社会关系”、“多元资本与社会企业家”这些议题,而且都是在是较底层的逻辑基础上讨论……估计又是一篇不会有多少流量的文章,但初步厘清了一些问题,需要的人能看到和看明白就行吧……
Jul 07
-
新冠疫情后中国公益事业及其相关组织、产业体系可能的调整趋势。(a:vim,d:200615)(#公益,#产业生态.)++
Jun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