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后中国公益事业及其相关组织、产业体系可能的调整趋势。(a:vim,d:200615)(#公益,#产业生态.)++

中国公益事业和相关组织的发展,在经历2-3年的行业及政策的盘整后,可能会在新冠疫情后面临一些根本性的调整。具体可能体现以下几个维度的复合作用:

  1. 国情疫情失控的背景下,中国工业制造业面临收缩,本土服务业(包括公益产业)是解决流动性和就业问题的可能替代;
  2. 国家财政吃紧导致购买公共服务资金的减少,半市场化的组织生存困难,公益组织的完全市场化和非职业化发展的两极会同步加强;
  3. 疫情使民生问题更加严峻,国家的公共政策社会的自助机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合流;
  4. 中国国际化发展战略,面疫情强化逆全球化趋势的挑战,政府可能会鼓励国际间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公益事业和组织的发展
  5. 经济收缩强化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使其更有动力去竞争由国家调配的各种资本和空间,同时由于以八项规定、从严治党为代表的国家治理形态的调整,以公共事务为载体的内容和机制可能会被重视,而企业公共事务的典型形式就包括: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公益、企业党建

罗列以上这些分析的原则非常简单:1.在哪里;2.需求在哪里;3.复责配置资源会把资源投在哪里;4.怎么理解这些考虑背后的逻辑;5.做公益,把公益职业做或者当兴趣做,分别需要考虑怎么跟

这是一个非常粗糙的预判,而且过于宏观和粗线条,有机会再展开。

也可以考虑通过行动研究和一些相关工作论证——有的话可以考虑立个项专门做做研究,没的话,边做业务的时候捎带着做做行动研究论证一下。

回应:第二条展开解释一下:
前面若干年,业界一直有一个假设,就是社会组织要走专业化职业化的路线,而这种发展的前题是稳健的产业化和行业流动性为依托的。而事实上又主要来自于国家,国家没了,这个假设会严重受影响,会导致中间派活不下去,市场派和道德派各自进一步极化才有存续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