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vim 下的文章+
-
我不喜欢说什么“这件事情水很深”这种话,它不坏,但透着一种二的调调。每一次这句话的后面,都仿佛能看到一个小年轻,在那里秀自己对世事的洞见和卓而不群的洋洋自得,自带中二光环。真正的老油条可不会这么说,他们只会低调的旁观,然后做出总体中性的判断,以及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较为务实的决策,无关道德,很社会、很职业的那种。(a:vim,d:210513)(#社会人,#中二.)++
May 13
-
蹭热点,写公众号文章《从第九次人口统计看人口红利的负外部性反思与公益性调节——现代性意义上的公共品供给与多元化分配》。但是一坐到办公桌看着电脑就头晕,只能闭着眼睛先用语音笔记打初稿,然后再做编写了。但是口述和书面写的感觉真不一样,虽然脑子里有结构有脉络,但口述出来的东西仍然只是一段段的碎片化的文字,后面改起来也不一定比直接写能省多少精力……(a:vim,d:210512)(#写作,#习惯,#新技术.)
May 12
-
rm -rf /
May 09
-
申个明,讨论事情时就好好说事情,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利弊,拍桌子骂娘都可以。但如果你开始强调自己与众不同,是在独立思考,那么,在我看来,这就是正式宣告你自己是个自以为是的傻逼了,后面说的所有的话,我都会默认是做在放屁。(a:vim,d:210507)(#傻逼,#沟通.)
May 07
-
给一个企业发起的产业公益基金做了一下底层分析,评估了一下可行性和产业层面逻辑顺不顺的问题,结论是如果暂时先不考虑社会性效用溢出的影响,纯从产业战略层面来讲可行、很顺。如果再把公共性和外部性因素考虑进去,虽然会变得复杂了一些,但软实力部分中长期会很有价值。所以,公益对于企业,绝不仅仅是成本中心,成为战略性要素和价值中心是有可能的,甚至可能更有意义。(a:vim,d:210507)(#战略公益,#CSR,#ESG,#咨询.)++
May 07
-
买了一块二手硬盘,据说是从服务器下线的企业级硬盘。下单时请卖家拿一个通电时间比较少(也就是开机使用时间少)的硬盘。到货了,查了一下SMART数据,通电时间居然为0,一系列项目指标也都是0……要么卖家好心给了我一块全新的盘,要么他们用专清空了SMART数据……重新全盘扫描中……
May 05
-
分析社会问题,起点仍然是[人],而非学科理论。分析本身可以通过形式逻辑和数学进行建模,同时,还需要将[人]有效的[对象化]——即:可做质性描述和量化测量,并在此基础上做形式逻辑的运算。如人口问题,将自然人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开支做成一张表,这张表是一个可计算的集合,集合中的数值有其合法区间,如果数值不在合法空间内,则会在个体、家庭、社会等不同层面则体现为各种问题。(a:vim,d:210503)(#GS,#社会计算.)++
May 03
-
今天的公众号一次补发了两篇去年的小思想,分别是202005、202006,差不多是去年宅家期间最后两个月,总体上比较愤,虽然底子还可以……已经做好掉粉的准备了,不过也是客观情况,没必要修饰什么,真实挺好。以后慢慢补档,回顾自己的思想脉络,挺有意思(a:vim,d:210503)(#vim,#闲话.)
May 03
-
亲爱的们,请帮着监督我一下,我计划在五一期间,把拖了差不多10个月的文章《社会创新、广义资本与人的自我实现》写完,在公众号上发了,可能是这段文章在我自己的心里分量实在太重,拖了这么久都没有完成。五四之后工作会比较多,东西拖着一直是个压力,早点解决的好——在公众号文章发出之前,可以随时微信审问我完成没有,我保证不顶嘴~~~(a:vim,d:210430)(#拖延症,#创作.)
Apr 30
-
进一步聚焦机构的定位和业务,之前的双重点,调整为主导+配套的模式。具体工作开展时可以根据现实情况灵活安排,但是心里必需清楚,哪一个重点,是真正有助于机构的使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a:vim,d:210430)(#战略,#计划.)
Apr 30
-
心情不错,基本上确认另一只靴子差不多要落地了。研究和实践还是要基于行动啊。围观整个过程,学到许多,把自己也对象化后,看问题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两天好好准备着,五一节后开始实质性行动。(a:vim,d:210429)(#vim,#闲话.)
Apr 29
-
先知的坍塌:当观察者放弃了“他者”的定位,选择了入局,Ta就不再具有先知般的确定性,而成为不确定性的一部分。确定性只存在于符号逻辑的世界,事实世界存在的只有动态建构的概率集合以及条件实例。但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因为虽然不确定性是必然,但路径可以优化、概率可以叠加。(a:vim,d:210428)(#确定性,#实践.)
Apr 28
-
我们需要考虑在人的社会性存在的分析中导入集合式的分析方法,比如一种社会关系中,[权利]和[职责]同时计算,如A和B的特定社会关系中,两者的基本I(|权利)O(|职责)描述:A{I(x),O(y)},B{I(x),O(y)}。y的值可以是0甚至负数,但不能把y描述为x的形式存在,否则逻辑会发生短路,现实中的很多公婆有理的争议,问题就缘于此。(a:vim,d:210415)(#形式逻辑,#认识论,#方法论.)++
Apr 15
-
每次发公众号文章,如果没有特别推广,通常都会掉1-2个粉,然后增加2-5个粉,情况非常稳定。挺好奇掉的粉取关的理由是什么,公众号的定位和内容,都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稳定的,可能早期关注的朋友,有一些同志并不很适应公众号的调性吧。(a:vim,d:210413)(#公众号.)
Apr 13
-
行动本身即意味着进入不确定性的世界,只有世界之外旁观者才是全知全能的,如果接受这个形式逻辑的设定,那么,人生迷茫也就仅仅是一种客观了。问题只在于,是否能接受这种由不确定性的集合构成的复确定性,然后寻找建立确定性的路径——当然,接不接受也由不得你,所以,早点觉悟是好事。(a:vim,d:210411)(#确定性,#人生.)
Apr 11
-
还是搞研究比较省心,绝大部分研究的对象都是客观可分析的,主观的对象也是可以用形式工具将其客观化,然后再进行分析。又因为通常研究讨论的是较为基本面的东西,确定性比较容易把握。但当你从“他者”变成局内人的时候,立马陷入微观层面的事务中、所有的东西都是动态建构的,不确定性立马指数级的上升……(a:vim,d:210411)(#确定性,#创新创业.)
Apr 11
-
很久很久以前,当我还年轻的时候,偶尔有个机会,一个前辈带我在北京参加了一场私人活动,有幸接触了一些大牌机构的高层。我很热情的和他们交换名片,互加msn(暴露年龄),自觉相谈甚欢。活动结束后,前辈问我,今天有什么收获,我说接触了很多资源,谈得很不错。前辈很平淡的和我说:他们不是你的资源,至少现在还不是,他们只是有礼貌,加上给我面子罢了。除非你到了他们那个层面,有价值可以交换的时候,你才有资格称他们为资源……(a:vim,d:210409)(#社交,#年少.)++
Apr 09
-
协调事情的能力和精力要求,并不比做事要简单或者轻松,很多时候更难,毕竟做人比做事难多了。要不为什么管理者比一线员工要求更好呢……(a:vim,d:210409)(#管理,#创业.)
Apr 09
-
认知和沟通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的场景:逻辑的叠加态带来的叙事空间的现象化,与人的观念性建构的内生性诉求相映射,导致从主观和客观,都无法有效的建立通信,所谓的沟通,往往也就成了表演赛。(a:vim,d:210406)(#认识论,#形式逻辑.)
Apr 06
-
建议公众不要对公益圈子有过高的道德期待,也建议公益圈子不要用道德给自己赋权,这是高危策略。人都是普通人,行业游戏规则很不健全,踩线越界的情况大量存在。如果深究,这个圈子里经不起推敲的事,就和你想对35岁以上的人的前半生做道德审查一样,社会性死亡如果是一枚烟花,这场烟火盛典估计开始了就不会结束……(a:vim,d:210331)(#道德,#社会,#公益.)
Mar 31
-
有些烦“冒犯的艺术”这个说法了,如果一个人长期承受(或者感受承受)某类心理压力(或者心理异化),需要一种社会性表达进行心理调节,你当然可以通过无差别的吐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爽,但这和艺术有什么关系?我不爽的时候也会骂娘、也会冷嘲热讽,我也愿意接受这种社会性行为的后果,仅此而已……(a:vim,d:210327)(#吐槽,#社会心理.)++
Mar 27
-
移动宽带价格、网速、稳定性都还好,但最大的问题是不给公网IP,好多事情干不了。经过潜心研究,总于搞定了家中网络的内网穿透、frp反向代理、nginx端口转发、nas的debian虚拟机和docker的问题,然后加上软路由的某些功能配套,完美解决移动网络下内外网互通的问题,还整了一套可以随便折腾的webserver做玩具,妥(a:vim,d:210320)(#vim,#IT,#爱好,#玩物丧志.)
Mar 20
-
女生所谓的优秀往往体现为“消费”,男生所谓的优秀则往往强调为“资产”——这本质上就是在推动男外女内的男性中心社会的内卷化能力机制啊。想一想这样标榜的女性往往还以女权自居,这个逻辑也不是太能理解……(a:vim,d:210316)(#家庭,#社会性别.)
Mar 16
-
业余做了一下网管,弄了个新路由器,刷了老毛子的固件,把家里的网络升级成了千兆,现在连NAS、上传下载资源速度杠杠的。接下来不忙的时候再玩玩插件,把内网穿透和科学上网的事情解决一下。白天做行业咨询和社科研究,晚上可以做点不一样的事,比如干干工程师啥的……(a:vim,d:210311)(#vim,#IT,#生活方式.)
Mar 11
-
最近意识到自己几乎不和朋友谈个人层面的事情,聊天说的几乎都是工作和理论性的东西,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很亢奋的胡说八道。反思了一下,估计是多多少少有些社交恐惧和情感发展的问题在,这么做约摸也是一种调节方式吧,但显然有点逃避的感觉,走偏了,得努力用更合适的方式来调整。(a:vim,d:210309)(#反思,#心理,#vim,#成长.)
Mar 09
-
我的行业研究历程,大概分这几个阶段:1.2010-2013主要从行业主体/项目的微观层面,研究公益主体(社会组织、CSR部门等)的经营管理;2.2014-2018主要从行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的中宏观层面,研究党政部门和枢纽组织的社会组织工作;3.2018-2020在继续前面研究的同时,更多的关注相关社会科学和形式科学的东西,似乎有些脱实向虚,但很多问题讨论到后面,就是这些底层的问题了……(a:vim,d:210309)(#研究,#vim,#社会创新.)++
Mar 09
-
过年期间反思了一下,需要调整一下工作思路,以后把两个业务版块(行业赋能/生态建设,青年社创实践)解耦。能放在一起做固然好,更有效率,生态性和可持续性也更强,但是复杂度和不确定性也会指数级的上升。更合适的方式是:开始的时候不同业务线独立开展,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再考虑有序整合。(a:vim,d:210309)(#创新创业,#社创.)
Mar 09
-
本来决定了少做研究,多做实务的,结果又做了一个报告……也没法子,要做好一件事,做事之前的基线调查和需要分析,本来就是要做的,之前好像是忽略了这个,算是补上这一环吧。补完地基,做好论证,继续施工。(a:vim,d:210308)(#研究,#创新创业.)
Mar 08
-
写了个简版的调研报告,为了精简字数以及保持客观性,很多材料和分析做了大幅度简化,同时避免过于口语化的表达,逻辑性可能还可以,但可读性真是差了很多……以后要学习一下三千字左右的文章怎么写才能即有料又有趣。(a:vim,d:210304)(#报告,#写作.)
Mar 04
-
少年的自我实现,比起转生异世界、穿越做王爷的舒爽,撒尿掀翻千层浪、放屁吹起万丈风的豪气可能更有可能性一些吧……(a:vim,d:210303)(#自我实现,#中二,#少年.)
Mar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