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闲话 下的文章+
-
计划在个人公众号里增加一个“思想实验室”的栏目,不定期在个人公众号上分享一篇原创小文章,形式包括:1-2页篇幅的小论文,1-2页ppt(包括备注)——疫情封锁期间可能频繁点,后面争取每2周至少出一篇。目前的囤货能保证至少一个季度,后面顺手了应该可以保证频率。(a:vim,d:220518)( #vim #闲话 #计划 .)
May 18
-
很久没有804的消息了,这事就过了?我一点也不想虚伪的表示对她的同情和理解,明确的说,我厌恶这种人,极其的厌恶,如果可能,我希望她所做的一切都有公平的报应。(a:vim,d:220516)( #vim #闲话 #情绪 .)
May 16
-
MD,鸡蛋刚到手,就被猫霍霍了,一下子损失三个。把蛋外壳的脏东西洗了一下晾在那里,猫大概发现了高处的猫粮(家里猫粮不足,这几天把原本一天两次的喂食改成了一次),这货估计是想窜上去偷猫粮,把几个鸡蛋从沥水篮里踹到了地上……话说,猫吃煎蛋吗……(a:vim,d:220430)( #vim #生活 #闲话 .)
Apr 30
-
楼下大喇叭又在通知做核酸了,各种突发情况、全民动员、物资紧张……还有因为社会的结构张力的紧绷,大量原本确定性的场景都掉出了安全区,人民群众难免的情绪……有点那个战时的感觉了,不知道这能不能也算是给可能的台海战争的可能影响做些练习了(a:vim,d:220424)( #疫情 #社会治理 #闲话 .)
Apr 24
-
把个人网站私用部分的地址藏了起来,同时关闭了RSS/ATOM的输出。公私用途分开,应该会清晰的。(a:vim,d:220404)( #vim #闲话 #自媒体 .)
Apr 04
-
我觉得804可以是个贬义词了,202也可以用于道德困境
Apr 04
-
fxxk++
Apr 03
-
一种难以言状的无意义感……整理这些年写的东西,从2012年起,包括正式的研究报告、以及个人兴趣写的那些小文字。从乱七八糟、到逐步成型、到充满洞见、到自成体系、到不过如此。感觉用了十年的时间,只是把本来如此的事物,能够用某种方式表达出来而已,而那些社会存在,一向如此,也将继续如此……(a:vim,d:220331)( #闲话 #认知 #vim .)++
Mar 31
-
昨儿个忍不住又怼了一下人,不过有进步,怼得很温和,总体上更接近提醒。原因是宝洁那个什么女性体臭的恐吓营销的文章,被某女士延伸到了“性征讨好”的社会性别性题。莫名其妙,宝洁叙事里的锚定座标明明是消费主义塑造的“女性价值”,根本不需要任何后续的延伸和男性角色的介入。(a:vim,d:220325)( #社会性别 #消费主义 #叙事 .)++
Mar 25
-
做个不负责任的预测:不管新冠是不是已经成为大号的流感,今年之内防疫政策都会有序放开,快则二季度末,慢则四季度末。除非东南边出事。没啥具体的理由,看基本面吧。最近几位医学界大佬也开始放风了。行政体系的调整相对容易,2-4周内的事,难调整的是这几年形成的公众心理,怎么着也得三五个月。
Mar 24
-
国际化的一个现象:以前只是资本家没有祖国,现在国际中产也没祖国。(a:vim,d:220323)( #国际化 #中产阶级 .)
Mar 23
-
时隔四年半,经典的blog系统typecho终于要升级了。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做个人网站的开源cms,极致精简,支持markdown语法,配上合适的模板,可以做个人博客、在线手册、知识管理等用途,作简单的企业网站也没问题。我一直用它做在线笔记系统,核心功能都能满足、而且便于分享。推荐。(a:vim,d:220323)( #blog #资源 #闲话.)++
Mar 22
-
整理资料,发现一张老照片,上海市大学生公益训练营的一期生合影,是我见过的合影中,笑得最自然最真诚的一张。还有不少各种会议、培训、项目的合影,大家也都在笑,但一看就是那种很娴熟的笑法,很上镜,但真没法和这种年轻人自然而然的笑相比……(a:vim,d:220321)( #照片 #回忆 #青年工作 .)
Mar 21
-
算来算去还是没算到,第三年了,疫情还是这么严重……本来觉得已经从市场和商业模式上,做好了互为支持的AB方案,业务和工作体系也做好了准备,结果,这波疫情已经断断续续的三个月了,出差时间从12月拖到1月、2月、3月、4月……事情推进卡顿,相当的无奈……(a:vim,d:220321)( #vim #闲话 #疫情 .)
Mar 21
-
按照现在网格化的筛查机制,需要7-14天才能实现清零。筛查出的确诊(无症状)人员,分别送到金山或者就近观察,然后小区封14天,或者2+12健康管理,再加上14天——也就是说上海的疫情,至少要到4月15号前后才能彻底过去。2022年春天最好的时候,希望不要这么耽误了……(a:vim,d:220319)( #疫情 #上海 #春天 .)
Mar 19
-
生物钟确实有些问题,已经转点了,但脑子清醒得不行,写东西写得很在状态上,这段时间一直这样,晚上两三点还很清醒,早上则睡到十点以后才起得来——虽然时间上也算规范,但这种生物钟只适合独立工作,搞研究时还行,以后的工作是要和其他伙伴和机构同步的,不能做夜猫子,得调整,这波疫情结束前得调整过来。(a:vim,d:220318)( #vim #闲话 #生活方式 .)
Mar 18
-
上海这波疫情整的,要去的几个城市算上,几乎每个月都能碰到一波小疫情,真是多事之春夏秋冬……项目必须适当调整,尽量把单一项目的活动范围控制住一个城市范围内,不然啥也不用谈了……(a:vim,d:220310)( #疫情 #vim #闲话 .)
Mar 10
-
接到通知,下一次核酸检测不再在小区做,而是去医院做。这个似乎说明非必要不出行的限制间接解除了,挺好,至少上海内是可以正常出门了,不过出差估计还是得再等等。上海这一波疫情整的……(a:vim,d:220309)( #新冠 #vim #闲话 .)
Mar 09
-
一个积极的、负责任的谈判,应该是说:我想要AAA,如果你们做到,我愿意拿XXX或者做到YYY,表示我的诚意。可为什么有些人的是:我想要AAA,有了它我就能BBB,你也能ZZZ,你说XXX是什么意思,我感觉你没有诚意。(a:vim,d:220228)( #沟通 #谈判 #BD .)
Mar 01
-
兄弟俩有矛盾,经常干架。弱的那个说:我打不赢你,我要加入隔壁帮会,大哥和兄弟们会罩着我,到时候他们会帮我干翻你。强的那个说,你加入了帮会就不是有独立人格的兄弟了,是敌对帮会的小弟。与其等到与对方帮会全面火拼,不如先教训一下你,把属于家族财产拿回来。以后就不是兄弟了,你想干啥随你便。(a:vim,d:220227)( #社会热点 #国际关系 #闲话 .)
Feb 27
-
测试一下,看看数据库处理后能不能正常工作。
Feb 26
-
去医院做了一下进一步的检查,好像除了脂肪肝也确实没啥其它问题,不过指标确实偏高了一点……也是现在挺普遍典型亚健康问题,不是大问题,但也没什么立杆见影的治疗方法,调整生活习惯,逐步调理吧,早睡早起、多运动、调整饮食结构——同志们如果有什么相关的经验方法,希望能分享。(a:vim,d:220225)( #亚健康 #现代病 #生活方式 .)
Feb 25
-
战场上,将军受了重伤,被抬去抢救。医生紧张地做着手术,旁边的护士脸色越来越奇怪,突然,掏出刀,捅向了医生。护士带着泪水说:“对不起,医生,我是卧底,我知道你对我很好,但是我不能让他活下来。”医生捂着伤口颤抖的说:“那你捅他啊!你捅我干嘛?”
Feb 24
-
有些中产阶级和民企老板有些一种不切实际的子女教育的幻想:觉得孩子把什么都当成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恩,需要把他们送到农村、送到底层去过几天苦日子,就懂得要努力和尊重父母的付出。怎么说呢,就像长者说的,Naive。——当然,会有往这个方向改变的,更多的可能会形成一种优越感和对父母的反感(觉得是他们在无来由的惩罚自己)(a:vim,d:220224)( #教育 #亲子 #想当然 .)++
Feb 24
-
闲话 | 理论可以创新,但不要太实验性,有效沟通是基础++(a:vim,d:220220)( #反思 #vim #闲话 .)
Feb 20
-
终于知道自己白天老觉得累、想睡觉的原因了,体检结果出来:脂肪肝加颈椎问题。典型的亚健康,也是现代人的常见情况。生活习惯得认真调整一下了,说简单也简单:多运动,不要一直坐在电脑前,也不要一直低头看手机;多吃果蔬高纤维食物,少吃高糖高脂;早睡早起,提高睡眠质量。今天就开始调整,希望两个月能见成效。(a:vim,d:220216)( #闲话 #亚健康 #vim .)
Feb 16
-
简单说吧,无能狂怒的本质就是loser的悲鸣。无关道德和价值判断,就是简单的逻辑陈述。
Feb 13
-
上了地铁,看到一边椅子上只坐了5个人,一个女士身边还有差不多一个人的空间,她坐在中间。我过去问她:能不能往边上坐一下。然后,她猛的一下站起来,冲到地铁门那边站在那里。一下子有点懵……坐了两站下车了,她还面对着门现在那里,明明边上已经有了其它位子啊……开始的时候真有些过意不去的,现在只觉得这位估计有毛病,或者在哪里闹了情绪,刚好让我碰到了……(a:vim,d:220213)( #闲话 #vim #人类观察 .)
Feb 13
-
和小伙伴约好,要支持他们做一个以青年人物故事为主的自媒体和朋友圈。他们在当地做准备,我们在上海做后端支持。约着要用半年的时间做出些有能见度和品质的成果。然后,忙自己的事,等计划,准备根据计划看能怎么支持。然后,暂时就没有然后了^)^——暗自嘀咕,这事儿挺简单的啊,咋就没动静了呢……(a:vim,d:220211)( #青马计划 #案例 #青年发展 .)++
Feb 11
-
同样是名人传记,碰到当事人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事,你看不懂,外国作者往往将其归因为个人性格和观念信仰,中国人往往将其归因为权力斗争或者人际关系。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他们当时的最优解,就只能那么做?(a:vim,d:220210)( #人物 #历史 #叙事 .)
Feb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