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认知 下的文章+
-
世面,就是世界的一面,见过世面,就是见过世界更多的面。
Feb 25
-
个体自由和个体权利是两个东西,如果再增加一个个体行权维度,会更接近真实场景 不过可增加维度还有不少: 社会公平可以分为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 民主可以分为个体绝对民主➕社群代表民主 威权可以分为意志威权和行政威权 —最后图会没法看,还是需要符号系统。(a:vim,d:240125)( #认知 #社会分析 .)++
Jan 25
-
理解与知道(a:vim,d:231203)( #认知 #分析 #知识 .)++
Dec 03
-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Nov 17
-
很多事情你不明白是因为你不明白。
Nov 12
-
#小问题 宁死不屈和负隅顽抗,区别是什么;深思熟虑和优柔寡断,区别是什么——以上两组词的比较,其区别又是什么。(a:vim,d:231107)( #小问题 #认知 .)
Nov 07
-
真相和真实是不一样的,真实和事实也是不一样的,事实和事件还是不一样的……(a:vim,d:231229)( #认知 #分析 #形式系统 .)
Oct 29
-
世界是客观的,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主观的,是在知识的约束的基础上被叙事所建构的,这是对观念意义上的我们最根本的反动,它让我们获得某种意义上同时获得了纯粹的自由和奴役。(a:vim,d:231026)( #世界观 #认知 #观念 .)
Oct 26
-
和人文历史爱好者谈人文历史真费劲…… 就跟和一个虔诚的信徒谈宗教史一样费劲……(a:vim,d:231018)( #认知 #心理 #思维方式 .)++
Oct 18
-
即使是讲逻辑,你首先得确认内范畴能有效映射到外范畴上,否则光架空谈内涵逻辑的形式自洽,基本属于智商游戏,对事情有效性完全不相关。(a:vim,d:230926)( #逻辑 #形式系统 #认知 .)++
Sep 26
-
#小知识 不在一个形式系统中的概念和构件是没法简单放在一起分析的,基本上会必然的逻辑短路。(a:vim,d:230916)( #认识 #逻辑 #形式系统 .)
Sep 16
-
一种现代性的观念:“叙事”赋予了我们身份和自我认同。有了连贯的叙事,我们就有了连贯的身份;没有叙事,我们的自我认同就会开始崩溃。
Aug 30
-
有些人关于有些事情是没有讨论的基础的:在某些人看来,所有的东西都是形式化的、可以讨论的;而在另一些人那里,有些东西是前置的、基础的不能讨论的。(a:vim,d:230712)( #沟通 #认知 #意识形态 .)
Jul 12
-
四五岁以下小孩也不是说谎,他们分不清想象的和事实发生的,外加理解能力有限和他人有意无意的引导,向他们了解事实的可信度很低。(半死不活@知乎)
Jul 12
-
“国家”和“政府”是两个概念,分别是治理层面的概念和行政层面的概念,讨论时最好分开说。不同维度的叙事混在一起说,理论上有无限的叙事短路的机会。,混在一起说,很容易绕成毛线团。(a:vim,d:230708)( #社会治理 #概念 #认知 .)
Jul 08
-
逻辑的一个最基本规则,那就是只证明有,不证明无。也就是说,有是可以证明的,没有是无法证明的,也是不需要证明的。说没有,说不存在,是不需要证明的,说有,说存在才需要证明。
Jun 13
-
在有些人看来:在Ta知识体系之外的东西,都是没有意义的;在Ta知识体系之内但和Ta的认知不一样的,都是有问题的;在Ta知识体系之内且和Ta的认知保持一致的,则是谁都知道的没什么了不起的。——凭借这种沟通策略,很能让人所有的沟通意愿都荡然无存,直至烦躁和郁闷。(a:vim,d:230613)( #认知 #沟通 #人际关系 .)
Jun 13
-
关于穷人之所以贫困,有些人喜欢这样归因:没能力,缺乏积极向上的态度;没格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没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非常典型的中上阶层(尤其是作为精神上等人的中产阶级)的傲慢与偏见。穷人确实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可是这些问题主要是贫困带来的结果,不是贫困形成的原因。(a:vim,d:230328)( #贫困 #穷人 #中产阶级 #认知 #信息茧房 .)++
Mar 28
-
知识基础,观念约束,叙事结构,心理好恶。——认知矫正在观念人维度上需要做的一些准备;社会人维度上想到再补。(a:vim,d:230327)( #认知 #分析 #形式科学 .)
Mar 27
-
分析系统性问题的一个前提,是摆脱主体性视角对事实的局限认知和畸形叙事。 具体说比如:讨论一个社会议题时,任何一推当事人和围观者的说法都是主观片面且加油添醋的,它们的说法加到一起一定是罗生门,你必须基于社会系统的运作机制和基本逻辑,矫正叙事形变,重构基本事实,才具有讨论的基础。(a:vim,d:230323)( #认知 #分析 #系统性 #形式系统 .)
Mar 23
-
有一些人,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纠结:它们不是强者,却有很强的权利意识;它们知道很多分子化的知识和观念,但无法(或者不“高兴”)系统化的去理解其背后的东西;它们衡量一切的标准都是主体性的东西:观念、知识、权利、感受、情绪等等。没有客观的参照系、以及自身主体性的无限放大,也就意味着在它们的体验中,这个社会的一切都必然是畸形的。(a:vim,d:230321)( #MMC #存在 #认知 #现代性 .)++
Mar 21
-
贝叶斯主义者认为,概率就是我们对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信念程度。这种信念是主观而非客观的,因为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件事发生有不同的看法。++
Mar 21
-
社会议题的正当性计算,或许并不适合用“权力-义务”这组合概念,很多时候用“+-权利”作为基础更合适。前者是主体性视角,可以被非常“灵活”的运用,而后者基础是系统性/程序性视角,更符合宏观中观层面议题的分析讨论。(a:vim,d:230319)( #认知 #形式科学 #社会科学 .)++
Mar 19
-
#小问题 真理到底是碰撞/辩论出来的、实践出来的,还是独立思考出来的?(a:vim,d:230307)( #闲话 #独立思考 #意识形态 .)
Mar 07
-
“引力是空间的几何化”,同理“社会规则是社会结构的实例化”,讨论系统性问题,永远不应该以个体观念为起点,那就是是制造不必要的复杂和混乱。(a:vim,d:230305)( #认知 #形式思维 #系统思维 .)
Mar 05
-
观念对于人的意义,类似于力对于自然的意义。与其说它是一种驱动,不如说它是一种结构。所以,一个人的言论很莫名其妙时,不用问:你为什么非要这样想,而不那样想。没有为什么,它的观念结构决定了:它只能这么想,没法那样想。(a:vim,d:230129)( #意识形态 #认知 #观念 .)
Jan 29
-
微观实证的造假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要你善于忽略一些东西,或者前置一些东西,或者否定一些东西——事实上,理论的僭越同理,一样非常简单。(a:vim,d:230118)( #理论 #认知 #知识 .)
Jan 18
-
多读点书,要不然你的三观是由你的亲朋好友决定的。
Jan 09
-
历史学是一种科学,但历史观不是。
Jan 05
-
对于大多数搞社科研究或者社会管理的人而言,其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可能需要从面向过程转为面向对象,抽象出一半方法论的同时,洗掉观念预设、矫正主观形变,他们的常规性操作才能保证得较有科学性。当然,还是有少数牛人可以不必如此的,但根据我混迹各种学术会议或者工作研讨的活动经验,这类人的比例真的不高。(a:vim,d:221230)( #社会科学 #思维方式 #会议 #认知 .)
Dec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