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群团 下的文章
- 党群口的社会组织工作,似乎通常都比政府口的社会组织工作更有创新意识一些——一般性观察印像。初步估计是因为民政等政府部门,被赋予的法定行政职能对其的约束和影响更大吧 Dec 10
- 一个只具有理论上的有效性,但现实中完全不具有可能性的思路:群团改革的机关组织调整:1:重点在团中央和地市团委两个层面,形成两个工作中心;省级共青团基本不用动;撤掉县级共青团——其编制和经费转给上级地市共青团,成为地市共青团的派出机构——这就是比学院派靠谱的地方,理论上的有效性,和社会工程上的正当性是需要同时满足的++ Oct 29
- 地方共青团青年工作能力的提升必然涉及组织的再造,行动导向的"真实"委员会制是一个破局的优先方案。即采取书记领导下的委员负责制。它包括两部分内容: 1、合井副书记、常委、部长的角色和职能,形成:书记、执行委员、部门三个层级; 2。强化以专项非常设工作为导向的项目办的机制--一切面向基层,行动导向;而非传统的对上负责,行政导向 Oct 07
- 共青团的工作评估充满了无效指标。核心KPI往往简化到:领导出席规格、活动参与人次、台账的打钩情况。这些都只代表做了什么,而不是做成了什么,从管理学上属于无效指标一可惜真要调整的话又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足够的动力或者压力的话很难真的动起来 Oct 07
- 共青团被边缘化,群众工作(社会工作)能力高度缺失,核心原因有三: 1、过度的行政惯性和垂直化的工作机制形成的约因素; 2、团干部的非专业化和高流动性; 3、缺少独立且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Oct 07
- 共青团创新转型这件事真是没法只说局部,什么事都是一环鹅一环的,分析了如何将业务重心下沉到基层后,就涉及到了业务的清理和重组,按着就自然到了机关部门调整的配套,再往后又得讨论书记班子、常委和部长们的关系 Oct 07
- 团派是个假概念一不是共青团造就了某人物,而是领导和组织通过共青团实现了对该人物的培养,这一人物主要认同的是领导和组织,不是共青团。共青团只是一个渠道而已。 Oct 07
- 共青团的工作需要大幅度清理一下了,分析一下地方共青团工作的隐性倒金字塔困境:团中央5x个处室(1x个部门) ,几百号人;省级共青团1x个部门,几十号人;地市级共青团x个部门,十几号人一团中央的每一个处室都有 个活要下涨,省里再加一些内容,市里拿到的台帐上就很丰满了,通常同时还有x个重点-摊到地方上,平均每个人手上10+个活和1+个重点一部忙机关的活儿去了,说好的群众路线呢。(a:vim,d:201007)( #共青团 #国家治理 #行政管理 .) Oct 07
- 地方共青团的创新转型做不做得好,团中央是不是敢先拿自己开刀起了决定性影响。具体情况和基层社会改革的纠结情况类假,中央一方面用强大的行政惯性把地方牢牢的绑定在即有轨上,一方面又不断的抽鞭子让地方输创新-空间不给,时间和资源都拿来完成你的任务了一这种情况下创哪门子的新?有效的方法是:这条不归路,领导,您先做个表率! Oct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