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下的文章
-
从高中毕业这一刻起,要学习主动放过你的父母,大学的学费,都得有点负债的心态,这样,也才能帮助你的父母最后放过你。当你不停抱怨父母干涉你,不放手,往往源于你仍然在依赖他们,你天天伸手,他们怎么可能相信你有独立的力量?
Mar 06
-
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公立小学不收费,私立小学一年就要三五万;公立小学不允许布置作业,私立小学可以;公立小学不允许体罚,私立小学可以;公立小学不允许开除,私立小学可以;公立小学不允许公布排名,私立小学可以。偏偏还有一群家长,丝毫不顾及孩子童年是否美好,把孩子送去了有体罚、有作业、公布成绩的私立小学,还得一年掏出来几万块!这得多大的仇多大怨才会这样……
Jan 18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现代教育对社会分层流动的影响研究”项目中有一篇研究成果《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研究》,有以下几个发现:++
Jan 16
-
每个学生最优的教育方式都是差异化教育。笨的,巩固基础,中等提高,优秀加深。请问,哪一个学生是能够通过课堂满足?课堂就是大杂烩,按照普通学生理解能力来讲。(不觉晓@知乎)
Dec 26
-
很多人压根不明白,在教师角度来讲,他无法在课堂讲解超过中等学生接受强度的课程。也就是说,你觉得你小孩课上没听到知识,老师没用心教。这是你的错觉,你恐怕高估了你的小孩。或者不理解从教师角度怎么教学。(不觉晓@知乎)
Dec 26
-
教育焦虑中,教育只占很小的部分,大部分问题在于,问题也不在于教育资源的稀缺,人口总量的超限、社会流动性的饱和,分配的极化等,这些问题的集合演化出来的焦虑才是
Dec 22
-
相对老师这个称呼,我倾向于把这种人当成导师,老师主要是传授孩子们知识,而导师主要是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爱弥尔》(卢梭)
Dec 16
-
越是强调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的青春我做主,恰恰证明,他的内心里对别人有更多的依赖。反向形成
Dec 10
-
教育焦虑浮世绘++
Dec 06
-
二代们似乎更容易认为:花钱是体现不出一个人的价值的,即使是在代表家族做公益,他们需要通过正向价值的创造来证明自己;这个与认同消费主义价值体系的中产阶级年轻人刚好相反——这个挺有趣
Nov 25
-
你越焦虑,你的孩子以后成废材的概率越高。这种焦虑所折射出的价值观是:人生不允许有一步走错。这种价值观所带来的是极端压抑的成长环境,长期的心理亚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大概率不是什么好事。
Nov 11
-
我家是个民主的家庭,儿子自从入学小班后,每天早上起床,都会哭哭啼啼不肯吃早饭不愿意上学,奶奶总是语重心长的劝说,爷爷一脸无奈的坐着看报,妈妈匆匆的打扫着卫生,我呢则是挤眉弄眼的哄儿子……最近全家开了个会,觉得如此下去不是个办法,最终结果就是:打!
Oct 29
-
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事就是给年轻人讲经验,讲一万句不如你自己摔一跤,眼泪教你做人,后悔帮你成长,疼痛才是最好的老师。人生该走的弯路,其实一米都少不了。
Oct 11
-
猫并不了解什么是处罚,要训练一只猫你只能不断的赞美和奖励
Oct 11
-
二代的培养新思维——干部培养模型:由于精英本身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核心是对广义资本的掌控和社会地位的确认,因此,二代最需要获得的是资本运作的能力和视野格局,其次才是组织管理(企业、家族等)的能力。共产党培养干部的模式,完全可以用于家族传承的教育模块,基层经验、部门轮岗、挂职锻炼、虚实结合,妥妥的。
Sep 10
-
关于应试作文++
Aug 30
-
中国家长对于自己孩子教育的底线要求是“出类拔萃”
Aug 16
-
高情商的一个表现是管理好他人的情绪,关键要有同理心,能换位思考。比如,女儿说玩偶是弟弟,闹着要带它上学。那么父亲可以问“弟弟几岁了”,小女孩说“1岁”,父亲接着说:“1岁能上学吗?是不是该在家里让妈妈看着?”这个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Jul 25
-
接受孩子终将平凡,接受孩子躲不开折腾,是父母必修的一堂成长课。这里的平凡,指的大概就是:孩子混得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更糟……
Jul 03
-
本科期间,建议尽可能在国内的好学校读,原因很简单:1.社会资本;2.结构势能;3.事实系统。先不展开,简单罗列一下。到了研究生阶段,出个国应该不错——如果你本科已经在国外读了,本科期间的暑期多回国实践吧,必要时不要怕多花钱。中学严重不建议出国读,有家长陪也不要去,如果不担心小朋友内在的文化和人格撕裂的话,天知道这种内伤未来要花多少年才能修复。别以为你们家有钱,送孩子出个国就能多一些选择、多一些机会,享受各个国家的好处于一身,别那么幼稚了,先不谈隐性成本和结构性成本,显性的,你以为中国和目标国的政治是傻X啊,政策稍微调整一下,你们家娃和你们家就在国家利益博弈中变成牺牲者和砝码,到时候你一准心理扭曲,要么恨国、要么灯塔倒塌,还会被两边的“朋友”当笑话看(a:vim,d:200607)(#教育,#社会学.)
Jun 07
-
精英网络才是名校的本体,教育不是。民办教育就是一门生意,所有的,包括公益性质的,包括社会组织的项目,没有例外。都是希望获得更多的资源,做投入产出比做好的业务,只不过产出组合的差异而已——华二其实很专业,教育水平肯定是还不错的,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结社事业,硬生生在原始的社会中,弄出了一个vip系统,这才是高端名校的本体啊,教育只是锦上添花的装饰而已。(a:vim,d:200522)(#教育,#生意,#社会学.)
May 22
-
中产阶级对于孩子教育和经济生活的悲鸣++
May 15
-
中产阶级不要送孩子去贵族学校——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
May 15
-
如果老师利用课堂,向学生灌输客观知识以外的意识形态私货,学生不认同也不想听,但不听不按要求答题老师不给分。这种情况下,以老师学生的社会权力关系,学生怎么做,才能维护自己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的权利啊?——也许课堂之上,谁也不该有特权,不管老师还是学生。(a:vim,d:200510)(#教育,#意识形态,#特权.)
May 10
-
人文历史学科的老师经常有种迷思,我称之为前现代社会的上古认知,还觉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这种角色定位是于社会关系依附相关的。现在的老师就是一个教书匠,教好你的专业课,少带私货才是人间正道——当然,这有些难为文历艺这些学科的老师了,他们本身就是历史的活标本。但是,课堂上多教些知识,少在那里口嗨逼学生听自己的意识形态灌输,这不是件难事吧,怎么搞得要你们命似的?(a:vim,d:200430)(#教师,#认知.)++++
Apr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