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下的文章+
-
二代普遍不如一代,统计学意义上这就是命,回归分布是必然的。也可以技术性处理。 除了教育和培养,选拔可能更重要,这必须在一定基数的基础上进行。于是,这需要一个家族社区作为家族人才工作的平台。 结合其它一些关联议题,有些公共品未来必将成为公益慈善领域的主线产品。(a:vim,d:240331)( #家族传承 #青少年工作 #教育 .)
Mar 31
-
现在的教育,只筛选,不培养! 小学,筛掉的是家里不管的娃儿;初中,筛掉的是家里管不了的娃儿;高中,筛掉的是家里不敢管的娃儿;大学,筛掉的是自己管不了自己的娃儿
Feb 01
-
学历越高,能超过自己老师的学生就越少。
Jan 31
-
在前现代社会,孩子不是长大的,是经过自然淘汰后被剩下的。现代人带孩子干嘛这么累?某种意义上现代家长干的的逆天的事情,承担额外的代价也是正常的啊。
Dec 19
-
张老师在创办女校之前,就是华平最好的老师之一,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事业上,年年受表彰,年年得先进。200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全国十佳师德标兵,2002年全国十佳女杰,2003年精神文明十佳人物,200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十七大代表……
Nov 26
-
不要问学霸妈经验,她大概率不知道。问学渣妈,十八般武艺练的那个齐活。
Nov 22
-
调整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大部分情况下,提供好的环境比开展对的教育更有现实意义。(a:vim,d:231016)( #教育 #社会心理 #社会环境 .)++
Oct 16
-
一般来说,两只麻雀是生不出一只天鹅的,即使它们孵化了一个天鹅蛋,如果它们坚持按自己的鸟生经验去培养和管控这只天鹅崽子,大概率也只能培养出一只有着天鹅模样的大个头麻雀。
Oct 09
-
关于显然:当你看到显然而自己无法看出为什么显然的时候,这是作者在提醒你,这篇文章超过你的能力了,与其硬啃,不如学点其他的效率高。还有一种情况是,显然会让论证结构更清晰,不会被中间结论的计算或证明打乱思路。(雨中绅士@知乎)
Sep 08
-
大牛的选拔机制++
Sep 06
-
导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第一位博士++
Aug 19
-
#小访谈 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读书?而且越来越小? 1.不想(孩子)卷;2.不想(孩子)被分流;3.证明(家长)自己(a:vim,d:230618)( #留学 #教育 #亲子关系 .)++
Jun 18
-
申请美国的大学,推荐信很重要。这一点类似汉朝的察举制,本质上是由精英阶层把握上层社会的入口。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为啥美国为啥不重视公立教育体系,私立教育体系才是与这种社会动作机制相衔接的。同时由于权利的私有化(自由主义),如果你能打进有决策权的教授的私人关系圈,也是一种门道。(a:vim,d:230613)( #留学 #精英 #教育 .)++
Jun 13
-
可能确实是不处在同一个阶层的人很难相互理解……做了一段时间高阶层群体青少年工作的调查了,仍然不是他们持着地想送孩子进藤校的原因是什么、尤其过去读文科的理由是什么?当然,他们完全出得起这个钱,藤校的学术氛围和社会资本也确实好,但这些和你们这些中国人家里的孩子有什么关系呢?(a:vim,d:230606)( #教育 #青少年工作 #留学 #精英 .)++
Jun 06
-
#小现象 硕士论文,只要准备了提纲,找对了网站,一晚上就能复制粘贴出来,后面的主要工作就是降重了,一般一周左右也是可以搞定的。
May 31
-
分解成四个模块,每个模块2天左右,分别对应四个主题的基础观察:洞察力,创造力,领导力,行动力。完成四个模块,可以选择再做一次一对一的深度沟通,结合书面测评和现场观察,出一个总体的反馈。(a:vim,d:230530)( #青少年工作 #教育 #产品设计 .)
May 30
-
基础测评:洞察力,创造力,领导力,行动力,包容力。(a:vim,d:230530)( #青少年 #综合素质 #教育 .)
May 30
-
教育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最常见的原因是,所谓的这些“教育问题”的本质根本不是教育学问题,而是社会学问题。 乡村教育也是,教育公益或者教育创新只能解决很少的问题,需要乡村经济社会的重构打基础;而中产阶级反现代性的意识形态,则更难解决,这是一个拔着自己头发出泥潭的不可能的事业。(a:vim,d:230527)( #教育 #社会问题 #中产阶级 .)
May 27
-
#小调研 孩子参加什么样的社会实践项目,不同年龄段,家长和孩子的权力关系是不一样的。面向K12的项目,家长说了算,孩子只能在家长提供的项目里面选自己觉得还行的;高中生及以上的项目,孩子说了算,家长只能在孩子感兴趣的项目里选择自己觉得还行的。
May 10
-
对于孩子(尤其是K12)参与什么样的夏令营或者社会实践,家长其实是挺伪善的,不管孩子的想法怎么样,家长的自己的想法都是:我决定的事情你最好兴高采列地自觉地去做,否则让我不开心就是你的问题了。(a:l,d:230510)( #亲子关系 #青少年工作 #教育 .)
May 10
-
985高校2022年新生男女比例: 不考虑最极端的国防科大和中科大的数据,理工科大学的男女比例约为7:3,综合性大学约为55:45,师范类大学到35:65。
May 09
-
美国大学录取制度是典型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简单一句话:在成绩基础上,除了学习好还有什么好?其核心评价实际上就是要招收“未来最有出息的人”。因此,对家庭出身很重视,至今申请时仍然需要详细填写父母的资料,父母是高官往往就是加分项。在同等条件下,父母是该校毕业优先录取。(陈志文@头条)
May 03
-
幼儿园的小朋友,几乎都不会在幼儿园上大号。
Apr 05
-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华博物馆馆长王平提出的。提案的原话是:“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vim闲话:就是想搞现代种姓制呗……这种提法,推她进政协的口子估计也挺有压力的吧……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着实门槛低了点,感觉稍微做点调研都不至于这样吧。(a:vim,d:230315)( #两会 #种姓制 #教育 .)
Mar 15
-
是因为学生在放学的路上没有走斑马线,结果被过来的一个摩托车撞了住了一个星期的院。家长举报的原因是老师应该每天都主动到医院给学生补习功课,没做到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就就是不应该,没有做到位。
Feb 06
-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父母其实根本不想抚养你,他们只想抚养他们内心脑子里的那个孩子。(知名编剧米勒)
Feb 06
-
美国大学大部分人文社科教学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一套概念和语义的组合及叙事,而缺少知识的意义。很适合AI化,那效率还更高些。
Jan 28
-
虎狼之词++
Jan 24
-
那些小镇做题家不会弹钢琴、没有做过社会调查、没去过国际NGO实习,没去外滩捡垃圾、没到非洲支教、乌克兰反战、阿富汗帮难民,家里也没有给优质学校捐过款,上大学也没有知名教授的推荐信,居然只靠死记硬背教科书上的知识就可以占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这让中国人的素质如何提高,这让文明如何传承!!!
Jan 05
-
欧洲大学的起源是神权政治(Theocracy)和贵族政治(Autocracy),师承自中世纪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它主要培养这么几类人:神职人员,管家、会计、法律人员。这些职位常常是欧洲贵族的子女适合的。那些拿不到继承权的贵族子女,常常要学习这些东西,从而成为神职人员、其他贵族的手下或本地政府的职员。
Jan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