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资 下的文章+
-
精英和资本喜欢分权的原因:可以左右逢源,吃代理人这碗饭,还有机会成为关键少数、甚至幕后话事人。没啥话语权的底层屌丝才需要超然的上位威权治理主体。本质上这是吃分配饭的人和吃生产饭的人的不同社会理性。(a:vim,d:221108)( #精英 #政治 #中产阶级 .)++
Nov 08
-
理工生与社会科学++
Sep 30
-
国家应该鼓励这些啥啥都看不惯、或者有态度的中产移民,他们获得了他们想要的“自由”,国内就业空间宽松一丢丢、负能量减少一丢丢,双赢。至于他们出去干嘛,是否边缘化就没必要幸灾乐祸了,反正与我们无关。他们混的惨是命,混得好卷死欧美中产也不错,如果他们有幸白嫖到了人家的福利,那是帮着消耗人家国力,也算是开辟敌后战场了。(a:vim,d:220917)( #中产阶级 #移民 #国际化 .)
Sep 17
-
我曾经给一个喜欢贾樟柯、莫言、李杨,喜欢看站台、高粱、盲井等各种农村苦难电影的文艺女青年推荐《篱笆女人和狗》,她居然很鄙夷的回复我:你居然喜欢看这样的剧?然后我又给她推荐了反应鲁南苏北地区农村的民间小调电视剧《东西两庄》,还有在苏鲁豫皖地区赫赫有名的《跑四川》,她直接生气了,并反问我:你把我当成什么人了?天天给我推荐这些土了吧唧的剧?(司空离@知乎)
Sep 10
-
推荐几部真正的农村题材影视剧:《喜盈门》、《女人不是月亮》、《那山那人那狗》、《篱笆女人和狗》、《咱们的牛百岁》系列——电影院里现在放的那部,如果你是对导演艰辛的拍片历程和可能赔本的现状表示同情,捐些钱也可以,但真不建议去电影院看。那种上帝视角的“苦难”叙事,太病态、太小资了。(a:vim,d:220910)( #农村 #电影 #小资 .)
Sep 10
-
讲述了一个城市中产想象中关于“苦难”“人性”的“生活”故事,城里的文化人永远基于自己的审美,用想像中的“命运”的凝视获取一种“升华”的情感体验和安全的疼痛感,如同一顿川湘菜的饭局后,淡淡的生活厌倦感,非常的“文艺”,非常的“生活”。(a:vim,d:220907)( #小资 #电影 #文艺 .)
Sep 07
-
曾经,欧洲有许多没落的贵族,钱没多少,仍然要努力维持贵族的生活品质;后来,大清没了,满清的有些遗老遗少,也好个“穷讲究”;现在,中国人民理论上才刚刚全体脱贫,已经有些年轻人开始过上了精致穷的生活——真是一个加速时代,四十年的时间,中国人已经把阶层滑落很当回事了。如果国家再少干涉一下市场和分配,二十年之类阶层固化没啥问题,到时候大家就应该能真佛了吧。(a:vim,d:220816)( #国情 #中产阶级 #社会 .)++
Aug 16
-
关于“二舅”:很多豆瓣高分的农民工电影有个特点,高赞评论不是农民,可能一辈子都没接触过几个农民,他们却红口白牙相信这些电影是真诚的。可是这些电影,农民工往往都不喜欢,更不会传播,这反应了很多电影人的倾向: 只想感动自己,压根不在乎观众,或者说他们不介意脱离群众,只要专业人士认可就行。(dhchen@知乎)
Aug 09
-
《21世纪资本论》的作者皮凯蒂在2019年的新书中,提出了一个“婆罗门左派”的概念,基本对应于西方的“白左”,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应于国内所谓的“自由派”,含义泛化一下,与中国古代的士大代、其它前现代社会的祭师阶层类似,掌握着观念资本和一定的社会动员力。对应的,还可以抽象出一类直接掌握经济资本的“工商右派”。这两者联合起来,形成了现代社会的精英食利阶层的主体。
Jul 13
-
可能是偏见,对那些评论社会新闻时总喜欢拿“文明”说事的人,我似乎下意识的觉得:他们事实上是在自卑,想通过类似表态,把自己塑造成“荣誉文明人”。——于是,我并不太反感他们,只是觉得有些悲伤……(a:vim,d:220710)( #文明 #心理 #中产阶级 .)
Jul 10
-
大多数神神都有一些共同特点:社会处境边缘、反感人情世故,有一片自己的精神小世界。
Jun 28
-
这年头,知识圈和城市中产里,有大量农村旱厕都没上过的人,乐于大谈农村问题。
Jun 28
-
延安时期,大批家境优越的知识分子奔赴延安,但有不少来到延安之后觉得理想“幻灭”,又离开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革命的概念,他们去延安,是奔着给大老粗“启蒙”去的,是奔着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去的,结果去到延安发现,他们自己才是需要被改造的人,这种落差可想而知。(水陌轻寒@知乎)++
Jun 28
-
有些人,明明是打工小市民,偏偏挺有精英阶层和国际中产的范儿,生活方式、话语体系、价值认同等等等等,都和欧美上等人保持一致(细节:上等人,欧美的中产以下他们也是看不上的),还总喜欢批评那些认同中国国家意识形态的人“屁股坐歪了,明明是老百姓,非要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说话”……(a:vim,d:220529)( #闲话 #怼人 #中产阶级 .)
May 29
-
俄罗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提出了一个让欧洲国家认证“好的俄罗斯人”的提案,以便和其他的俄罗斯人区别开来。他表示,俄罗斯人只要签署一份反俄罗斯的声明,欧洲就可以把Ta认证为“好的俄罗斯人”,从而区别对待++(a:vim,d:220523)( #闲话 #中产阶级 #社会 #毒鸡汤 .)++
May 23
-
理中客是需要知识基础的,大部分(可能是绝大部分)自诩为“理中客”的人,只是擅长演绎某种观念叙事而已,压根做不到理性中立客观,还自我标榜得厉害,不一定是他们的价值观有什么问题,而是人本身很恶心罢了。(a:vim,d:220514)( #闲话 #叙事 #观念 .)
May 14
-
真正的国际范精英:国籍自由…… 对于谷爱凌,之前捧得时候没啥感觉,现在批的时候也没啥感觉。自由社会长大的人,不是本来就这样么。(a:vim,d:220510)( #现代性 #解构 #中产阶级 .)
May 10
-
发现一种真正的上等人权利:国籍自由……
May 05
-
有一次在市委党校开会,讨论某公共政策议题。一位党校的老师的观点是:上海人民创造了全国1/6的GDP,推动了经济发展,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现在太多外地人在上海,分享了上海人的福利,影响了上海人的生活品质。我当时有点懵:这么无知且政治不正确的话,是一个党校的老师该说的吗?而且这么正式的场合……(a:vim,d:220425)( #经济 #社会 #上海 .)++
Apr 25
-
中产阶级是现代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内生社会存在,其认知、叙事和权利关系与其所属的社会系统同构,所以么,这次俄乌事件,相关主体远超过了这两个国家,一个人怎么对这个事情进行叙事,基本上是一种自身主体性和权利关系的表达——所以,就目前这国际关系和权利博弈的大环境,啥话都可以说,但说啥话都会被怼,真是一个解构主义的黄金时代。(a:vim,d:220323)( #后现代 #中产阶级 #叙事 .)
Mar 23
-
国际化的一个现象:以前只是资本家没有祖国,现在国际中产也没祖国。(a:vim,d:220323)( #国际化 #中产阶级 .)
Mar 23
-
“越是没出息,越是贫穷,收入越低的男人越喜欢谈论政治。” 知道我们为什么喜欢谈政治吗?因为我们无产阶级在国家灭亡之际,是无法像乌克兰的人民富豪一样跑路的。“喝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恰恰说明底层民众同这个国家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因为他们没得选择。
Mar 22
-
当一个人渴望着超出普通人的社会自由,通常会面临的是相对于其它人更多的不自由。这是一个悲剧,是现代性意义上一个很普遍的悲剧。(a:vim,d:220316)( #自由 #现代性 #中产阶级 .)
Mar 16
-
发展中国家的中产阶级很容易倾向于认同发达国家的历史叙事和价值体系,也算是他们的一种自我实现吧。通过参与国际分工获得物质收益,通过三观转换形成精神转生,然后相对本地人也就成人上人了,差不多可以视为一种后殖民时代的发展中国家普通人的一种国际化的阶层跃迁吧。(a:vim,d:220215)( #中产阶级 #国际化 #文化入侵 .)
Feb 15
-
《乌合之众》是一本写给“乌合之众”的书,它让很多读了这本书的“乌合之众”有了一种自己不是(或者超越了)乌合之众的爽感和错觉
Jan 06
-
估计很快,“高级脸”、“高等人”、“高端思维”就要变成贬义词了……顺口溜也好编:高等思维,高端站位,高级审美,高尚品味,国际接轨,尽显尊贵!
Nov 20
-
“中南屋”事件中体现出来的一个现象:那些年轻的国际中产小伙伴里,厌国很常见的,喜欢“独立思考”,自我身份认同又很“国际精英范”,对公益的理解和从事ngo的处境,加上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需求。国际青年NGO和国际青年项目中,像中南屋的黄同学这类年轻人其实相当多……(a:vim,d:211115)(#青年发展 #中产阶级 #INGO.)++
Nov 15
-
当中产阶级开始用观念打头,论证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时,如果不考虑它背后功能性现实和结构性逻辑,它就是时代海洋里冒出的一个泡泡,马上就会消失,没有任何值得深究的东西,如梦幻泡影,只具有审美价值,其它都是zero。(a:vim,d:211114)(#中产阶级 #现代性 #观念.)
Nov 14
-
没有“世界公民”这个物种,只有自居为“国际社会”一份子或者同路人的国际中产这种人类学标本和现代性意义上的审美对象——最悲剧的是:“世界公民”喜欢通过价值观标榜塑造自身的主体性和优越性,却意识不到这条路径指向的恰恰是无意义和无价值的存在主义乌托邦。(a:vim,d:211029)(#中产阶级 #存在主义 #解构.)
Oct 29
-
中产阶级是其所在社会的分形,其主体存在这个社会系统性存在的条件实现。其属性的函数集合能很大程度上还原其所在的社会。换句话说:当中产阶级指责他所在的社会时,本质上就是在否定自身的存在,有趣的是,很多时候他们这么做,恰恰是为了强调自身的主体性。(a:vim,d:211026)(#中产阶级 #社会 #主体性.)
Oct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