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公告 下的文章+
-
vim公众号调整计划:作为同名个人网站“vim笔记”的传播配套,对相关工作、研学、行动中的碎片化记录、系列性思考的总结和分享用途++
May 28
-
公告:准备将这些年做的关于社会创新与人才工作的相关研究成果整体对外分享(主题见首条回复),其中独立研究默认全文分享,委托研究和委托机构确认后看能分享多少,原始素材未来和助理整理后,不涉密的也会分享。计划第一阶段先和前期合作机构以及参与众筹小伙伴分享,之后陆续在官网上发布。(a:vim,d:220719)( #社会创新 #研究 #分享 .)++
Jul 19
-
线上研讨会《公益与我们的关系——不被边缘化的公益产业与公益参与》。聊一聊如何科学地理解中国公益的形成机制和(产业化)发展,以及做公益对正经人的现实意义和多元价值。(腾讯会议:800 827 391)++
Apr 22
-
预告:2022年度专家志愿服务明天正式开始,计划每个月提供1-2个工作日的免费服务。主要面向两个方向:1.社会创新(重点:区域性公益产业生态建设);2.青年发展/人才培养(重点:社会创新创业、组织公共事务)。计划在今天晚上或者明天正式发布公告,有需要的可以预约。(a:vim,d:220215)( #志愿服务 #社会创新 #青年发展 .)
Feb 15
-
计划做一些基本面上的调整:1.把所有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实践、研学、公益服务项目,全部归到"青马"品牌下;2.同时把所有的候选项目产品化,把之前做过的、正在准备中的项目全部梳理一篇,整合到2个左右的产品中;3.“青马”和“业擎”分离,“青马”强调服务年轻人和他们的家庭,形式以研学、实践为主,“业擎”的社会创新、产业生态建设作为“青马”开展工作的重心和方向。(a:vim,d:210913)(#青马 #业擎 #战略.)
Sep 13
-
vim同志的志愿服务计划,考虑到有些官方和民间的公益机构/部门有一些咨询或者培训需求,但是暂时没有相关预算。vim特别在业擎社创的工作框架下准备提供一些免费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主要面向党政机关和枢纽型社会组织,方向包括:公益产业生态建设,社会资本管理,战略公益等。每月2次,详情请查询:http://www.vim.org.cn/doku.php?id=vim:service。(a:vim,d:210811)(#广告 #志愿服务 #咨询 #培训 #业擎社创.)
Aug 11
-
准备给“小杂烩”系列的版式做个小升级,前半部分定义为“light part”,后半部分定义为“dark part”。比较正能量、轻松、易于理解和学习的内容放在前面;比较批判性、阴暗、复杂且抽象程度高的内容放在后面——方便大家选择性阅读,也避伤害到小朋友。(a:vim,d:210615)(#vim,#小杂烩.)
Jun 15
-
时间调整了好几天,终于确认要去山里一趟。帮小伙伴和武汉的校长们梳理一下思路,看看怎么支持城里的名校精英阶层的孩子怎么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开展素养教育。包括学校的教育管理层面的议题,也包括家校协作方面的问题。——虽然小学生不是我们的关注重点,不过校长和家长的沟通还是相通的。(a:vim,d:210610)(#公告,#教育,#乡村振兴.)++
Jun 10
-
亲爱的们,请帮着监督我一下,我计划在五一期间,把拖了差不多10个月的文章《社会创新、广义资本与人的自我实现》写完,在公众号上发了,可能是这段文章在我自己的心里分量实在太重,拖了这么久都没有完成。五四之后工作会比较多,东西拖着一直是个压力,早点解决的好——在公众号文章发出之前,可以随时微信审问我完成没有,我保证不顶嘴~~~(a:vim,d:210430)(#拖延症,#创作.)
Apr 30
-
亲爱的们,我们对业擎社创的网站做了一下更新,欢迎关注收藏。主要包括:1.业务内容简化和聚焦,专注行业基建和人才工作;2.将所有的公众号文章在“社会创新观察”版块做了汇总链接,方便查询;3.其它一些描述上的微调。——如果你是手机查看:屏幕上方“首页+下三角”处点击,可以查看相关页面。(a:vim,d:210420)(#业擎,#公告.)
Apr 20
-
社区基金会合作研究邀请:做社区基金会、社区发展、社区商业相关研究的老师和同学有福了,今年我们要对以成都和上海两地为主相关地区的社区工作(公益和商业)和社区基金会进行系统研究,协助创新业务、培养人才、完善工作体系和治理模式——除了内部研究团队外,也可以提供平台供相关方向研究的老师和研究生参与,具体信息后续更新。(a:vim,d:210108)
Jan 08
-
在安排近期出差的事,成都和广东应该没啥问题,但是北京到底适不适合过去啊?北京的同学们有啥建议么,今年的好多事要和你们谈啊……
Jan 06
-
合伙人召集:今年要开展区域性公益生态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主要在上海和成都,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中。采取的是一种社会工程式的创新模式,除了和政府、行业枢纽和代表型机构合作外,也需要有一批小伙伴,未来在不同的生态位上共同推动。有兴趣的可以先关注一下,特别想参与的,直接和我消息++(a:vim,d:210104)
Jan 04
-
去年做了一年的的批判,对于广义现代性和其意义下的现代人,今年没那么多时间整这些事了,一方面要把被新冠耽误的行业生态建设和新生代高层人才培养的事做起来,另一方面做一些思想建设性的事情吧,考虑围绕[一般社会学]这个概念和场域,在较为基础的层面上,把社科和观念层面的一些东西整到一个系统里。这不止有思维的乐趣,事实上也很有现实意义。(a:vim,d:210104)
Jan 04
-
因为学习和工作需要,要经常记些小笔记、写些小文章、做些小研究的同志们有福了!为了让相关事情做着稍微规范一些、保持知识的持续沉淀和内化,但又不那么费神,vim同志整了个笔记(写作)的标注符号系统,可以帮助你记笔记、写东西、做研究更有效率。15分钟熟悉一下,1天就能上手,适合从碎片化阅读、到深度研究和系统性创作的各种场景
Jan 03
-
我并不介意我们做区域性公益生态体系建设的方案被人拿出参考借鉴,基本上没几家机构能学得来的,绝大部分业界和政府所谓的行业赋能或基建,仍然停留在项目层面、或者组织层面,而重点在于,要把这项工作做到位,需要的现代产业生态意义上的认识、并采取社会工程的方式来做,才能保证效果,否则只能得到一个人类学意义上的不佳案例++
Dec 20
-
今儿个推广公众号,炸了一堆群,包括了公益行业的、学界的、政府的、青年组织的、私人朋友间等等,80%以上是同志们早已忘了的遗迹群^)^——如果有在被炸出来群里的,里面有些久违的老朋友的,顺便打个招呼聊聊吧,不少好多年没见了,也许能聊出些新东西
Dec 19
-
业擎社创关于区域性公益产业大生态建设的整体策略: 以公益业务及组织创新升级为路径,以新生代青年公益CEO培养为抓手,围绕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开展创新实践,推动区域性公益业务、组织和产业生态的系统性升级,同时补上人才为基础的要素短板,推动政社企三方业务、体系和价值有效衔接和融合
Dec 17
-
元旦之前准备再发一篇公众号文章,特别想谈一些非常基本面的问题,比如:公共性,社会创新,广义资本,三次分配,精英公共事务,党建等,这个主题从七月就说要写,眼见着拖了半年,好有罪恶感……
Dec 16
-
把抽象的人拉下神坛,是vim同志终身的事业
Dec 05
-
我们的目标是:推动政府维度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与民间维度的公益事业,和企业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共事务(含党团建)有效的衔接与融合
Dec 05
-
徐大佬果然大V,上周三演讲推荐我的文章后,当天就给机构公众号带来了16个关注,推荐的文章阅读量从三百多到了五百多,带流量能力相当牛——别嫌弃数字少,这种讨论“公益产业政策”的文章,正常阅读量一两百就算不错了,发了近一年才三百多的阅读量,徐同志不到一周就能带两百的阅读,这就是差距啊……
Dec 01
-
在拖了近三周的时间后,终于抽空把10月的“小思想”汇编出来了,这个月乱七八糟想法比较多,主要是对人本思想和现代性的反思和批评,同时把一些基本的认识论的思维方式简单梳理了一下,总体上抽象度比较高,而且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不保证你会认同,但至少应该确保会有些启发
Nov 22
-
这个月机构公众号的文章还没发,实在没时间写,要不把前段时间接受访谈的关于社会组织党建的内容改改发了吧……或者那篇公益生态体系的灾后重建的访谈也行……看哪个好改……
Nov 19
-
做产业生态比做具体项目复杂太多了,同一个以推动政社企的公益事业/公共事务有效融合、价值共创的方案。企业的朋友关心“这么复杂的事只赚这么点钱,性价比太低了”,社会组织的朋友关心“收这么多钱,又看不到容易评估的产出,为什么不做得简单点成本低点”,政府的朋友关心“相关方有些多,这项目到底谁来主导”……都说得很有道理,很符合各自的逻辑,只能说: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教育的成本。方案继续改进,沟通继续进行
Nov 18
-
差不多把私人blog变成了个人专用的搜集各种小知识、小想法、小材料的digg站,然后和个人公众号的内容创作联动,把栏目分类调整了一下,现在分成了3个大分类(27个小分类),分别是:vim随笔,知识工厂,松鼠仓库。++
Nov 16
-
我对微信公众号很有意见,为了避险删文章可以理解,可是你们倒是删除时标注一下哪些内容是敏感内容啊,或者发布之前给一个提醒啊,现在重发都不知道怎么改,忒麻烦了
Nov 09
-
今天CFF的公众号上会发布对我的一个访谈,讨论关于疫情后基金会(及公益领域)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大家有兴趣到时候可以看看。核心观点包括:1.疫情对公益领域的负面传导效应是中长期的;2.没有战略准备和竞争力基建的机构可能会休克;3.新冠和汶川带给业界的影响完全不一样,不要简单类比;4.基金会负责人需要重新确认自身的定位;5.基金会的主体性取决于其自我赋权;6.政社合作做公益的原则……等等
Oct 26
-
公个告:从明天(8.1)日开始,我将减少在朋友圈等自媒体上关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讨论——没啥情况,要把重心放回工作上而已,多体现专业性,少标榜个人趣味。会多做一些行业焦点问题的简评,以及相关知识点的分享,也接受一些问题的简单回复。大家有需要可以通过公众号“业擎社创”的“留言提问”提问,开放回应
Jul 31
-
公个告,估计还会有2-3篇文章,把公益行业/公共事务领域的一些基本面上的情况理理顺。然后,写作和发言的重心就不再在理论面上了,也不再忙着自嗨了。该开始在实务面上,做一些具体的建设性的事情了,下一篇文章估计就能看到,主题《社会创新、资本与社会企业家》
Jul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