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际关系 下的文章+
-
很多时候是社会问题的根源来自[c:概念],比如社会性别议题中的“冠姓权”这个提法。这就是个认知陷阱,如果你以此为起点,后面的破题和承题就是入坑,解决方案基本无从谈起。原理:“冠姓”是一种社会结构功能性的安排,“权”是一种个体的价值标榜,一个系统性议题,一个主题性议题,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议题短路,如果同时又是用生活语言讨论,基本上会出现一个议题广场,而无法形成深入讨论的认知和对话基础。(a:vim,d:210705)(#认知,#沟通,#社会性别.)++
Jul 05
-
老一辈是怎么骂人的:(人不三俗枉少年@知乎)++
Jun 23
-
为什么说永远都不要考验人性?(色即是空@知乎)++
Jun 21
-
有个同学找工作,给10个有工作的同学,一人充了100元的话费。说他们那儿要人,就麻烦打个招呼。不要人也没事儿,几年不工作,不愁吃喝。不到一周,便有3个同学打电话,说他们那儿要人。
Jun 20
-
我和我丈夫受教育的背景不同,知识量相差悬殊,他知道的东西比我多太多了。每次我惊叹:“你太厉害了,连这个都知道。”他说:“我只是比你早点知道而已,现在你不也知道了。”我好喜欢他这点。
Jun 20
-
如果我会在你面前情不自禁地哼歌,那在你身边就是101%的舒适。
Jun 20
-
当人面不能说的话,背地里也别说。
Jun 19
-
任何表述都是不完整的、都是信息缺失的。更不要说无歧义和无错误了。
Jun 18
-
一个人请多个人,谈的事比较难成;多个人请一个人,谈的事情比较容易成。
Jun 16
-
请男人吃饭,带个美女,破冰非常的快。
Jun 16
-
重要的事情都是在非正式场合决定的:权衡意见,最后下决心,都是在平常的沟通、交谈、酝酿过程中。最后开会,只是形式上表决与拍板。(甲10号@知乎)
Jun 04
-
先当面沟通,先口头汇报,再书面请示(甲10号@知乎)++
Jun 04
-
绝大部分普通人人对于公民权利认识是很模糊的,于是一旦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公共生活中),碰到某些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时,总想先占个理。于是先给自己编个权利出来,试图压制对方,常见的如:隐私权、知情权、批评权等等,但事实上,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这个“权”到底是什么,先祭出来再说,后面可以再向里面填东西。(a:vim,d:210604)(#人权,#社会生活,#撕逼.)
Jun 04
-
什么叫人情事故,什么叫会来事:(一堆柴@知乎)++
Jun 02
-
客观的说,没有够的人生阅历,较为积极正面的心态,以及最重要的真情实感,马屁是拍不出水平的,所以,你要先优秀,然后才能掌握好这项重要技能~~(a:vim,d:210527)(#沟通,#社交,#情商.)
May 27
-
拍马屁是个技术活儿,越早学会越好
May 25
-
“我从没杀过人,不过倒是欢欣鼓舞地读过不少讣告。”——克莱伦斯·丹诺,美国律师(1857-1938)
May 13
-
我不喜欢说什么“这件事情水很深”这种话,它不坏,但透着一种二的调调。每一次这句话的后面,都仿佛能看到一个小年轻,在那里秀自己对世事的洞见和卓而不群的洋洋自得,自带中二光环。真正的老油条可不会这么说,他们只会低调的旁观,然后做出总体中性的判断,以及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较为务实的决策,无关道德,很社会、很职业的那种。(a:vim,d:210513)(#社会人,#中二.)++
May 13
-
美国人讨厌的是(1)第三世界国家无意中表达出美国“不过如此”的态度(2)被别人否决美国人的“独特性”,如果被说泯然众人他们会炸 (3)被挑衅宗教信仰 (请分清挑衅和骂的区别)
May 09
-
夸人和批评的原则++
May 08
-
当我想要表达自己的感受:emmm……就是那种……那种……那种感觉……不是那种……反正就是那种……你知道吧……就是那种……那种感觉……哎我也说不上来……
May 06
-
“晚安”的意思就是“我今天打烊了”,只是不对外营业了而已,跟睡不睡觉没关系,望周知。
May 05
-
很久很久以前,当我还年轻的时候,偶尔有个机会,一个前辈带我在北京参加了一场私人活动,有幸接触了一些大牌机构的高层。我很热情的和他们交换名片,互加msn(暴露年龄),自觉相谈甚欢。活动结束后,前辈问我,今天有什么收获,我说接触了很多资源,谈得很不错。前辈很平淡的和我说:他们不是你的资源,至少现在还不是,他们只是有礼貌,加上给我面子罢了。除非你到了他们那个层面,有价值可以交换的时候,你才有资格称他们为资源……(a:vim,d:210409)(#社交,#年少.)++
Apr 09
-
如果你要对某人做某事,至少应该注视Ta的双眼,感受Ta当下的心理和态度。倘若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或许这件事不该去做。(a:vim,d:210330)(#人际关系,#同理心.)
Mar 30
-
又想当家做主,又不想操心受累,这样的日子不会太好过的……
Mar 29
-
反驳人的三种方式:1.证明自己是对的,2.证明别人是错的,3.谴责别人是坏人——现在好像网上第3种方式用得越来越多了……
Mar 19
-
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不叫自私,要求別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鲁斯·伦德尔)
Mar 07
-
男性遇到心仪的女性,年轻时吹口哨,年长后吹牛皮。
Mar 07
-
学会道歉,道歉不是你错了,而是认可对方的心理感受,降低对方愤怒的敌意,或是恐惧的逃避,展开有效对话。
Mar 07
-
“正因为是家人才互相理解”、“正因为是家人才无话不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因为是家人才不想让他们知道”、“正因为是家人才无法理解”反而更符合现实。(a:是枝裕和)
Mar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