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vim 下的文章+
-
某地的有些人总喜欢强调,自己为中国贡献了六分之一的GDP,觉得在当地生活的外地人都是在占他们的便宜,开放户籍和提供平等公共服务是对当地人福利的偷窃或者抢劫。这种说法有几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没搞清楚:1.GDP不是你们创造的,而是流经了你们;2.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是偷窃你们的福利,而是不再让你们能继续掠夺外来人口及其家庭而已。++
Dec 20
-
我并不介意我们做区域性公益生态体系建设的方案被人拿出参考借鉴,基本上没几家机构能学得来的,绝大部分业界和政府所谓的行业赋能或基建,仍然停留在项目层面、或者组织层面,而重点在于,要把这项工作做到位,需要的现代产业生态意义上的认识、并采取社会工程的方式来做,才能保证效果,否则只能得到一个人类学意义上的不佳案例++
Dec 20
-
今儿个推广公众号,炸了一堆群,包括了公益行业的、学界的、政府的、青年组织的、私人朋友间等等,80%以上是同志们早已忘了的遗迹群^)^——如果有在被炸出来群里的,里面有些久违的老朋友的,顺便打个招呼聊聊吧,不少好多年没见了,也许能聊出些新东西
Dec 19
-
人本思想的一个内生问题:它将人类的某种属性定义为[道德],然后将其无限上纲上线和意识形态化,从而鼓励傲慢和愚蠢——比如:人的创造性和天性表达是人类最可贵的价值,所以,每一个人的想法都应该被平等的重视,不能差异化对待,否则就是傲慢和缺少人性——至于说话的人是不是傻逼或者自我中心不重要++
Dec 18
-
赋能和赋权的区别:赋能的对象提社会主体(个人或组织),目标是主体本身的专业性和能动性,提供的是一种主体性的专业资本;而赋权是塑造一种社会结构,使社会主体(个人或组织)置于这种结构的关键节点上,提供的是一种结构性的社会资本(包括权力、影响力等子集)——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建议别再混用
Dec 17
-
努力,感谢,微笑,坚持上行
Dec 17
-
业擎社创关于区域性公益产业大生态建设的整体策略: 以公益业务及组织创新升级为路径,以新生代青年公益CEO培养为抓手,围绕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开展创新实践,推动区域性公益业务、组织和产业生态的系统性升级,同时补上人才为基础的要素短板,推动政社企三方业务、体系和价值有效衔接和融合
Dec 17
-
请想像一个有趣的场景:工人置疑工程师,你啥也不干,就会指指点点;工程师置疑科学家,你啥也不干,就会写写划划;然后他们一起置疑管理者,你们啥也不干,就会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瞎指挥——这是组织管理领域,社会工程领域情况类似:你啥也不干,就会到处忽悠……
Dec 17
-
给民政填社会组织理事备案表,又是过度管理的调调,什么都要填,好像国家公职人员信息登记似的。我觉得信息采集应该尽可能简化,只需要达到两个目标就可以了:1、有需要时电话找得到;2、有问题时公安局找得到——除此之外,都没有必要填
Dec 16
-
用爱推进科技进步,用生气解决社会问题——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的时代和人群之中,我很荣幸
Dec 16
-
元旦之前准备再发一篇公众号文章,特别想谈一些非常基本面的问题,比如:公共性,社会创新,广义资本,三次分配,精英公共事务,党建等,这个主题从七月就说要写,眼见着拖了半年,好有罪恶感……
Dec 16
-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总要怼中产阶级,得先说清楚,我怼的是观念意义上“中产阶级”矫情意识形态,而对逻辑意义上的“中产阶级”,我是很客观的在分析他们逻辑上的问题,而对现实意义上的“中产阶级”人,我是持有非常朴素的人文关怀的——如果不理解我在说什么,可以多看几遍
Dec 13
-
如果你不清楚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如何定义和处理,起个“XX综合症”的名字先凑合着用起来吧
Dec 11
-
精英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Dec 11
-
社会议题的讨论,几个基本维度需要随时考虑,它们共同定义了这个议题的基本结构:1.社会维度的基本社会势能;2.经济维度的动力机制和生产分配性质;3.政法维度的制度框架;4.心理维度的微观认知结构和微观观念模范;5.文化维度的宏观认知结构和宏观观念模范——要精准把握很难,但有这种系统性认识是合法讨论一个社会议题的基础++
Dec 11
-
文科学者多古董,还偏偏那么容易价值观自信,老毛有一点做法比较天真,就是指望劳动能让知识份子改造好,没用的,他们的人格结构是无法通过内生机制调整过来的,钢铁做成了机枪,它就只会射击,指着它发挥耕地的犁的作用是不现实的??
Dec 11
-
最爱软件:ri, pctools5, tw, wbx, py, vc, arj, lha, hdcopy, edit, diskgen, pqmagic, ghost, amouse, list, sea...放在基于6.22的系统盘里,完美
Dec 10
-
没想到啊没想到,没因为在上海生活碰到什么麻烦,倒是因为去了趟成都没法开会了……一线城市和准一线城市,待遇还是差别挺大的……
Dec 10
-
vim幸福小定理:上位下处,中位侧处,怡然而不争,洞观而不愠,这样的人往往幸福的——遗憾的是现代社会中, 人们往往反其道而行之,可能这也是现代性及其意识形态的一种逻辑必然或者宿命吧……
Dec 07
-
人文不是思想,人文只是审美,请务必分清楚这两些的差别,不要混在一起说——顺便说一下,科学是一种思维方式,也不是一种价值体系,没贬低人文的意思。但当人文主义把啥都用价值观为基础评价的时候,解构它的价值论基础就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了
Dec 06
-
确实每个人都可以恨其它所有人,但这不是个体或者群体间的问题,这是个现代性意义上的基础社会学问题和哲学问题的个体认知表象,恨着一点鸟用都没用,除了制造些“人文关怀”和对“应许之地”的乌托邦反动的审美价值外,无尽空虚,存在主义都拯救不了的那种,除了绝圣弃智的投入宗教怀抱外,根本无法自救,挺可悲的。(a:vim,d:201206)( #现代性 #存在主义 #闲话 .)
Dec 06
-
统一推进的工作,但每一个机构的运营模式都不一样,这也是个问题,明年可以一起推一个标准的基本机制出来吧……
Dec 05
-
嗯,反鸡汤加正能量,才是更立体的兄弟我啊
Dec 05
-
把抽象的人拉下神坛,是vim同志终身的事业
Dec 05
-
我们的目标是:推动政府维度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与民间维度的公益事业,和企业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共事务(含党团建)有效的衔接与融合
Dec 05
-
如果不确定性是一种必然,那么接受可预期范围内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确定性
Dec 05
-
为什么说懂社会的精英比只懂经济的精英更牛呢?很简单,你觉得为什么书记才是一把手,省(市)长是二把手呢
Dec 02
-
现代性中的,自由是个伪概念。人不可能在现代社会中获得自由,就像你无法用你是碳基生物来论证永生需要在字母表里去C一样。现代性的基础包括强社会性和观念主义的本体化,这两者都在型塑现代性意义上的人,这就是说:去自由是现代人的本质和基本属性,逻辑上现代性中的人必然不自由
Dec 01
-
徐大佬果然大V,上周三演讲推荐我的文章后,当天就给机构公众号带来了16个关注,推荐的文章阅读量从三百多到了五百多,带流量能力相当牛——别嫌弃数字少,这种讨论“公益产业政策”的文章,正常阅读量一两百就算不错了,发了近一年才三百多的阅读量,徐同志不到一周就能带两百的阅读,这就是差距啊……
Dec 01
-
同样是社会企业,西方文化指向的是应然的“善”,中国文化指向的是实然的“公共性”,两者不矛盾,但逻辑起点和过程演绎完全不一样,所依赖的社会结构和功能价值和观念指向基本上是完全全不同的东西,无所谓对错,只是如果不分清楚,平时讨论着很容易吵起来
Nov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