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vim 下的文章+
-
不小心把工作间的门反锁了,估计是昨晚不小心把反锁扣给按下了,只能一边坐在另一个房间里晒太阳看闲书,一边等开锁的师傅过来。被关在房间里的猫一直在叫,希望它能坚持到师傅开门,再到外面的猫砂盆如贡,不然就头大了……(a:vim,d:210116)
Jan 16
-
第四版的方案的部分内容又要回到第二版方案的思路了,部分公共品变成服务品,为方便立项分解的方案,重新合并成完整的服务型方案,这样确实更合理,只是内部流程上会没前面的方案顺——就是时间压力会变大……(a:vim,d:210115)
Jan 15
-
有效且可持续的组织的极简标准线:1有效的业务,2有效的价值链接入,3必要的中观层面的工作体系及要素,4企业家意识和能力总体到位的负责人——可以做一级指标的草稿。(a:vim,d:210113)
Jan 13
-
做了一个聊斋式的梦: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不知道是出差还是游玩,被一辆车接走,一个清秀温婉的少女和她的助手,我不知道要去哪里。车突然变成了船,在修大坝之前的三峡里顺流而下。时间变然停止,只有我们三个人能动,我很讶异,她们似乎没有任何异样的感觉。我看到有东西在静止的时间的船的下层里走动,近了,我发现那是我自己……++(a:vim,d:210113)
Jan 13
-
[vim]同志想整的[一般社会学|GS](|基础社会学,o:指其具有较大的一般普遍性,或者层次上更为抽象)希望解决的问题是:“社会科学学科”(&一定程度上也包括管理学、心理学)与现实社会的越来越隔着,热衷于在其理论建构的形式空间中次生建构出越来越精致而低效用的次级理论。而[e:GS]想回到人与社会存在的现场,在学科[形式逻辑]和[现实规律]记录间,形成一个一般性的阐述层,将[次生理论]中有用的东西,还原到较低级抽象的一般逻辑空间中。++(a:vim,d:210112)
Jan 12
-
有一种逻辑叫“没有人能批评我,别人对我的批评都是错”,基本逻辑三段论:1.你批评我是因为你不理解我;2.你要先成为我然后才能理解我;3.你成为了我你就不会批评我。这种逻辑往往伴随着这样一些关键词“真正的”、“专业的”、“表面的”、“合理的”、etc...然后,陈述完,没有实质性的论证过程,就Q.E.D了,很PUA。(a:vim,d:210108)
Jan 08
-
我真不擅长搞理论,我现在做的事情更多的就是在解线团,把混淆成一堆线团的那些理论和实务工作的线头找到,然后试着看能不能分别理顺和摆好。——接下来我准备做工具,帮业界和政府的同志们做一些实务工作的支持了,真正的理论研究,还请学界的朋友继续努力。(a:vim,d:170213)
Jan 07
-
为了整自己的笔记标记符号系统,研究各种记笔记、搞研究、写东西的方法,发现了德国人类学家Niklas Luhmann的Slip-box方法。嗯,这不就是我现在用的土办法吗?每天在私人微博里随手记些碎片的东西,然后拣象样的组织一下语言在朋友圈里叨逼叨,然后定期汇编,然后把相关的内容组织到一起再完善一下,一篇还可以看的东西就出来了……++(a:vim,d:210107)
Jan 07
-
在安排近期出差的事,成都和广东应该没啥问题,但是北京到底适不适合过去啊?北京的同学们有啥建议么,今年的好多事要和你们谈啊……
Jan 06
-
推荐几部可以让你的内心变强大的电影大作:《无人知晓》社会学,《酋山节考》人类学,《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社会工作与心理学,《萤火虫之墓》亲情,《一次别离》家庭,《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爱情,《彗星来的那一夜》友情,《魔法少女小圆》《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成长,还有《梦旅人》《白夜行》《狩猎》《素媛》《狗镇》《天浴》等等——那些不能杀死你的,终将会使你更加强大。(a:vim,d:210106)
Jan 06
-
合伙人召集:今年要开展区域性公益生态体系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主要在上海和成都,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中。采取的是一种社会工程式的创新模式,除了和政府、行业枢纽和代表型机构合作外,也需要有一批小伙伴,未来在不同的生态位上共同推动。有兴趣的可以先关注一下,特别想参与的,直接和我消息++(a:vim,d:210104)
Jan 04
-
去年做了一年的的批判,对于广义现代性和其意义下的现代人,今年没那么多时间整这些事了,一方面要把被新冠耽误的行业生态建设和新生代高层人才培养的事做起来,另一方面做一些思想建设性的事情吧,考虑围绕[一般社会学]这个概念和场域,在较为基础的层面上,把社科和观念层面的一些东西整到一个系统里。这不止有思维的乐趣,事实上也很有现实意义。(a:vim,d:210104)
Jan 04
-
推荐几部很美好的日本的影片,都值得反复地拿来看:小森林,四月物语,天然子结构,菊次郎的夏天,岁月的童话,花与爱丽丝,和绀野一起玩吧。还有几部也很推荐:孩子雨与雪,入殓师,情书,第八日的蝉——但是其中涉及到人性和救赎,可能会有一些生活发酵后的味道,也值得一看
Jan 03
-
看多了好莱坞的电影,于是我开始害怕那些以家庭为中心价值观的人,他们似乎可以为了家人可以做出任何事情——不分善恶。更可怕的是:这种价值观被一遍又一遍的从不同角度进行着包装和美化,无比的政治正确,无比的普世……(a:vim,d:170103)
Jan 03
-
让我们朝着2020的背影虚张声势地比出中指,安慰自己2020不算太糟,一切都过去了,新一年应该会好,是吗?也许吧……
Jan 03
-
因为学习和工作需要,要经常记些小笔记、写些小文章、做些小研究的同志们有福了!为了让相关事情做着稍微规范一些、保持知识的持续沉淀和内化,但又不那么费神,vim同志整了个笔记(写作)的标注符号系统,可以帮助你记笔记、写东西、做研究更有效率。15分钟熟悉一下,1天就能上手,适合从碎片化阅读、到深度研究和系统性创作的各种场景
Jan 03
-
GDP数字,价值创造,权利分配,这是三件事情,但经常被人混在一起说——GDP是流动性的计量,价值创造是分配对象的增量表达,而权利分配则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主体在社会存在赋权——扯这么一堆想说的是,我感觉这里面有分析维度的短路,现在还没法准确表达,先记下来,以后再补
Jan 01
-
傅家这事吧,建议站他们家这边的人不要投入情感和立场太深,哪里的背后都是一地虱子,完整的真相大概率会证明一些你们说法的同时,否定更多你们三观基础的东西——这个世界的讲述是停留在现象和感情上的,而故事背后的事实,是生长于复杂和不体面的人类社会心理和社会关系上的
Dec 31
-
如何界定集合?语法标记里增加这一块,参考数学和计算机语言
Dec 30
-
对象,用维度界定合法边界,在合法结构中,多维通常比少维更有解释力,但要考虑工程正当性问题——这是一个给自己的tips,前面这句话里,合法结构需要定义,工程正当性需要解释
Dec 30
-
2020年,我为什么这么锲而不舍的怼原教旨意义上的自由、民主、法制、人权等东西呢?因为我热爱自由啊;为什么又在怼人本思想和现代性呢,因为我尊重人的全部啊。
Dec 26
-
休假前的最后疯狂,已经快两点了,还在继续改方案、写材料,出门前一定要把核心的工作全部弄完,后面主要做一些协调性的事情就好了,还没弄完,继续。(a:vim,d:201226)( #vim #闲话 .)
Dec 26
-
年底了,考虑明年少些批判,多些建设。2020这一年,好像一直在怼原教旨意义上的自由、民主、法制、人权,以及作为其基础的人本思想和现代性思想——感觉,解构这些东西也没那么难啊,无外乎多一些社会科学和哲学的知识基础而已,怎么这么多年就成了中产阶级毋庸置疑的观念基础呢?——我疑心是不是现代人都不怎么思考了……
Dec 25
-
莱纳·奥尔加·伊兹卡
Dec 23
-
专制能被批判,为什么民主不能?
Dec 22
-
如果业余选手要对专业选手形成挑战,如果符合以下这些(必要不充分)的条件++
Dec 22
-
美国干中国最简单的理由:全球化使美国要长治久安,对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的依赖度非常高,不少玩家想挑战这个秩序,使之对自己更有利,尤其是中国这个大号玩家。这就动摇到美国的立国之本了,老大需要动用各种手段维持秩序,又没有绝对的优势,动作没那么优雅了。如此而已
Dec 22
-
讽刺别人是不礼貌的,但是讽刺是一种权力。有信仰,就该有为信仰而被否定的觉悟,这也是一种殉道精神吧……
Dec 22
-
知乎上看到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人问“中国网友普遍不在乎动物权益,并对保护养殖场动物以及劝别人吃素的行为嗤以鼻息?”,并希望大家“可以从理智的角度来回答问题,而不是扣帽子,答非所问”。——问题描述通篇都基于道德预设在进行批评,为啥提出来的要求是“从理智的角度来回答问题”,要求不能“扣帽子”。所以,提问者真正的想听到的是在Ta的道德预设之下,对非素食者和非动保者的义正词严的批判?——这种态度和引战有什么区别?
Dec 22
-
但凡一种所谓的思想,让你听着一点也不费脑子,反而轻松愉悦,极其舒爽的,记住,那就不是在学习,那通常是在思想卖淫
Dec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