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学 下的文章+
- 现象:某儿科护士,原先月收入三千多点,还要冒着不时被骂被打的风险,五天倒个夜班,给小孩打针一针没见血就有n个家长围过来。后来嫌太累,辞职不干了,去学了家政,改行当月嫂去了,专带一岁以下的娃,不负责其他家务,不带夜里,就白天9小时,报价五千。多的是人看中她本来是护士的从业经验抢着请,包括以前住院的时候对她百般挑剔的某些患儿父母。护士不能挑病人,但月嫂可以挑客户啦,不做。 Oct 31
- 其实暴发户也挺可爱的,虽然他们有些认知失调,但总体上人畜无害,而且各种盘活经济,挺好 Oct 31
- 1931年9月㡳,上海复旦、光华等各大学学生5千人至京请愿,敦促政府出兵抗日。蒋中正接见了请愿学生,提出了两个办法由学生们自己选择,一是返回学校安心读书;二是去南京孝陵卫新兵训练处报到,正式入伍当兵,参加抗日。蒋中正训话完毕,众人皆领受而回,无一人去新兵训练处从军。 Oct 31
- 上一辈分手大多是八字不合,现在年轻人分手大多是一言不合 Oct 29
- 这个社会运转存在一个主干网络,主干网络的社会个体可以简单称为精英,精英的特点是对广义资本的实际控制和对这个主干体系规则的理解掌握。广义资本是马克思意义上经济资本、上层建筑等内容的一般性抽象表述。社会事实和经济活动通过这个主干网络形成大循环,并被进一步分流到子体系,也就是所谓的涓流效应。 Oct 29
- 浙江妥妥是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大本营,我不好说相关的官员和学员是否与资方有什么交易,但想建立良好的政商学的共同体的念想是极其明显的。真实而传统,也意味着正确的理解和分析他们的理论和表述可能的结果,都先要做一些模型矫正,否则一定会得出一些畸形的结论和思想 Oct 26
- “焦虑”是一种典型的中产病,“焦虑”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一种左右为难的心态。穷人很痛苦,但不会焦虑,因为选择的自由度很低,多数时候都是被环境和结构限定了路径。中产阶级之所以焦虑,一定程度上因为有了选择,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熊易寒) Oct 25
- 中产阶级是消费主义最主要的拥趸,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主要是通过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建构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上层阶级更多的是基于血统、资产、权力来界定自己的身份,而中产阶级并没有显赫的门第或巨额的财富,因而往往需要通过品味、消费、格调、审美等文化要素来与他人进行区隔。(熊易寒) Oct 25
- 广义的“杀熟”是必然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一定会塑造对自己最有利的处境和趋势,掌握的相关信息越多,越聪明,越能做到,掌握了其它方面的信息越多,越有条件让情况对自己有利,这本质就是就是一种“杀熟” Oct 23
- 搞商协会、做平台,不要简单借鉴欧美的模式以及具体做法,社会基础不一样,学不来的。欧美的商协会是个政治经济主体,是传统行会制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混合体,是有权力的,而且还不是外部赋权,是主体性的权力。能带学徒、搞山头,是这种权力加上社会资本共同发挥作用的,然后加上企业家式的玩法,才有可能的。中国的社会基础呢?++ Oct 21
- 后唐庄宗李存勖,给人发过一张免死九次的铁券,后来他后悔了,于是给人家安了个「十恶不赦」的罪名。 Oct 20
- 虽然我们业务的逻辑是广义资本的赋权、转换和继承,但我还是相信,人类社会组织维度升级,下一波的焦点是对经济资本继承制的改造,恰如当年对社会资本的子集权力资本继承的改造一样 Oct 15
- 社会事实他既不是物质的事物,也不是文化的观念,他是事物和观念根据一定的结构组合起来的当下事实的表达。 Oct 12
- 有时候真实比小说更加荒诞,因为虚构是在一定逻辑下进行的,而现实往往毫无逻辑可言。(马克·吐温) Oct 11
- 现代人的完美生活:自己的欲望,恰好就是公共道德的指向,同时还是別人的需求——自由主义的逻辑指向。当然,如果无法实现,还可以开始批判现实,控诉国家和社会对人的权利和人性的剥削和压抑,仿佛每一个人都是抽象的人,都是完美的受害者 Oct 11
- 虽然我不懂,但不影响我发表观点,以及希望这些观点受到尊重,受尊重的理由不是因为我说得对不对,而是观点源于我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你反对我的观点,就是在质疑我的诚实和独立。我也不信任你的意见,因为你的意见不会比我的更好,因为人人生而平等,因为这是一个民主而自由的国度,所有观点应该平等并受到同样的尊重——人本才是社会的根本,要以人为本,专业主义和科学精神是对自由平等的侵害,是不道德且邪恶的,必须坚决抵制和防范,就是防范社会主义对民主自由的威胁一样,God bless us! Oct 10
-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呢,这就需要梵化,也就是要像婆罗门那样生活:要关注心灵,要饿其体肤,要摆脱世俗的困扰,尤其不能从事劳动这种低贱的事情,但可以运动,用于塑造与灵性相配的优雅体态,要确保不会困顿于生存这类低俗的处境,也就是要确保有优质稳定的衣食供奉——如此这般,即使你生于贱民,也能如婆罗门那般崇高的存在着,尊贵而自由++ Oct 10
- 人本主义的逻辑演绎的终极指向:抽象的人是全知全善全能的。(a:vim,d:201010)( #人本思想 #逻辑 #意识形态 .) Oct 10
- 经济学家Daniel Hamermesh发现:如果你长得好看,会比其他人多挣10-12%的钱。 Oct 07
- 现代性内含的某种必然性:以社会主体(个人及组织)的立场为叙事起点,社会没有其它形象,社会的存在本身就是问题本身;而当社会本身被人格化后,社会同时就具有了善或者恶的属性——这里面存在一个逻辑上存疑的地方:社会是否可以被人格化,如果不是或者不需要,那么这所谓的社会的善恶,本质到底是什么?(a:vim,d:201015)( #现代性 #认知 #道德 .) Oct 05
- “社会阻力”不来自具象化的表达和具像化的代表,社会阻力是一种社会结构和内在的势能——这个可不像宫斗剧或者高级宫斗剧那样好处理 Oct 05
- 跟人聊天,得到对方好感的方法:和男的就说,虽然你这个人看上去胸无大志,混的不咋地,但你心底一直隐藏着一股能量,你只是在等待一个厚积薄发的机会;和女的就说,虽然你看上去一副开朗积极、没心没肺的样子,但是你内心深处也是有一股优伤,渴望被关怀…… Oct 04
- 所谓的现代性,与传统性最大的区别在于:现代性需要回应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传统性回应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客观的说,人与自然的关系实在比人与社会的关系单纯许多,前者无外乎生存,而后者关注的则是生活这种虚头八脑的东西,相当的搞…… Oct 04
- 一个人只有在规则和制度对Ta有利时,Ta才会认为这些规则和制度(以及后面的社会/国家)是好的。同时社会/国家包含大量的个体和组织,总有规则和制度不偏向自己的时候。于是,在当事人看来社会/国家“有问题”,于是,这个社会/国家到处都是问题,利于自己的情况是应该的不需要考虑的,自己永远是“社会问题”的无辜受害者,而理想的世界永远“在别处”。(a:vim,d:200922)( #现代性 #社会学 #GS .)++ Sep 22
- 这是一个男德洗脑盛行的时代,很多网上大家喜闻乐见的两性的段子,尤其是那种男性为女性的或大或小的任性让步的秀恩爱虐狗的小故事,本质上也是一种男德洗脑 Sep 16
- 在婚恋市场的语境里,"上进心”实际上就是要求男方“有志于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财富,地位,权力,名誉,等等)类似意图的还有一个高频词,那就是“潜力股”。而两者的本质,都是“以小博大”、谋取超额收益。++ Sep 14
- 罗翔同学在缺少对社会科学理解的基础上,试图用他有限的法学的知识体系和观念结构去评议时事,结果被驾驭不了的社会所反噬,也算是这个时代学科知识分子的普遍悲剧——知识水平永远低于社会现实,却总想居高临下的指点江山,结果公众不认帐…… Sep 11
- “消费嗜好”和“消费主义”不是一回事:前者如宅男爱手办,他们是因为个人嗜好去高价购买小塑料人,但他是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非主流的个人化的;而后者有两点不同,一是他们并不一定真的喜欢自己的消费内容,二是他们会将这种行为道德化和合理化 Sep 09
- 自由主义对道德的标榜,就跟中国人对朋友说“下次请你吃饭”一回事——既然我都有这个意思了,什么时候去做,或者做不做,都不重要了。反正主动权在我,但到手的权利是不能放的,社会责任的硬约束是应该越少越好的,我都有道德了,你凭什么还限制我的自由?你是不是想搞专制?你对天选之人的自由的限制就是与耶稣基督为敌!你就是撒旦,干你娘!++ Aug 31
- 婚姻不是一种感情关系,婚姻是一种以财务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不接受这个的,可能缺乏法律知识和社会常识 Aug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