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哲学 下的文章+
- 教育是阶级的再生产场域。(皮埃尔·布迪厄) Dec 10
- 意识形态是对现实社会关系的扭曲认知。(路易·阿尔都塞) Dec 10
-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Dec 10
- 叙述谬误:我们在编造理由或者强大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对事实的解释会和事实混合在一起,使事实变得容易记忆,符合道理。叙述谬误导致我们认为过去的事件更具预测性,更易被预期,比实际上更不具有随机性。某件事情1000天的历史信息不会告诉你底1001天的任何信息 Dec 10
- 常数意味着不可知 Dec 10
- 女性为什么会显得更为自我,给个分析框架:人的三种基本属性:自然人,社会人,观念人。传统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男性的社会性和自然性、观念性相对比较均衡,而女性因为相对的弱社会性,其自然性和观念性会较为显著,这两者都有更强的主体属性,自然也就体现为较为自我——这无所谓道德和成熟,客观世界的主观呈现而已++ Dec 09
- 现代性就是个社会存在的常规要素的全集合,不能说是伪概念,但基本上不是个概念 Dec 07
- 如果不确定性是一种必然,那么接受可预期范围内的不确定性也是一种确定性 Dec 05
- 自由本身唯一的价值就是人对于自身存在的反思,其它没有任何意义。将自由本身道德化,是某种性质上的偶像崇拜,是对存在(神)的亵渎,是灵的堕落的表象——某种意义上说,自由主义者就是一群以基督教自居的反基督者,宗教革命并没有结束,事实上它还在进行中——也搞不懂非基督徒跟着瞎凑什么热闹,和你们没关系啊 Dec 01
- 所有的归纳都是不完全归纳 Nov 29
- 有效的理解这个社会,在里面更好的生活,或者更好地治理这个社会,都需要我们能有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以及摆脱对这个社会的传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即学科化、技术化、现象化的特点,以及对于主体观念的客体化理解++ Nov 22
- 系统思维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1.客观世界的系统性;2.主观认识的系统性。前者相对容易,多点知识一般人还是愿意学的;后者比较难,涉及一定程度的人格重构,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件很愉快的事,而某些人格特质的人来说会有很强的排斥反应 Nov 22
- 关于虚伪的定义++ Nov 18
- 消费主义是现代性的衍生物,基于现代性的几个基本特质:社会化大分工、资本主义的社会规范、基于建构意义的现代结社、由观念建构的主体性、基于流动性的经济体系、意义消费等。这些特质为消费主义提供了必要的建构素材和社会性规范,并通过符号、仪式和程序进行实践,现代人从中获得了主体性的功利、意义和身份,从而通过消费,获得了“自由” Nov 16
- 意识形态这个东西,最无聊的地方在于:它把客观性质进行了主观道德化。怎么理解呢?比如:一月是冬七月是夏,这是北半球生人对于太阳地球距离带来热辐射现象的客观观察,你非要表述为寒始夏中为德,你要南半球的人何以为处++ Nov 11
- 社会创新研究透视分析框架(vim透视)++ Nov 09
- 并非科普。人类很难想象四维体,我们可以通过降维有助于理解:当一个三维球体通过二维平面时,二维平面显示的是从一点逐渐变大为一个圆,再由圆逐渐变为一个点直至消失。那么四维超球在三维空间中的表现是:从一个点逐渐变大成一个球体,再逐渐变为一个点直至消失(这个四维球去了哪里?另一个宇宙,平行宇宙论)。这个假设就可以解释目前科学无法解答的奇点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是多维宇宙通过三维空间的投影,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三维空间中只是一种幻觉,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存在。 Nov 09
- 合法性这个东西,不要把它理解为一条由无界原则定义的线,而应该理解为又多个有条件原则构成的有界的空间中的形状。原则无法有效定义合法性,原则集合才具有合法性的社会工程学基础++ Nov 09
- 人类的很多价值观其实不过是集体观念,即使那些看似非常个人的价值观,基本上也只是社会观念集合的个体实例,自由这个东西,原本就是人格内在的悖论,语言纠结而已。 Nov 06
- 对人最大的尊重,就是将人从神坛下拉下来,扔到市井里还他以人气,否则这不但是渎神,而且在将活生生的人做成观念意义上的木乃伊,是对人性的生祭。当这种情况经过社会化的发酵之后,得到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现代性的酱缸,毫无意义的混乱,只因为,人不再把自己当作人,而视为神,而现代性的指向,其实是一种偶像的黄昏 Nov 01
- 道德是价值观的一部分,而价值观是观念人的一部分,于是,道德客观上是主观的。人的价值观必然与其立场和广义利益相一致,或者至少不相悖,否则,它会不断的调整自己以保持内在的同构性。于是,认识一个人,必须把它作为一个对象,而非一个弱化的“神”;进而,对于涉及人的事情,人必然成为一种“手段”和“路径”或者“函数”,而非纯粹的“目的”——否则,人无法被理解,而这些涉及人的事情也无法解决 Nov 01
- 如果一块被扔出去的石头会思想的话,它也肯定会认为是在按照自己的意识在飞行。 Oct 31
- 有些事真的理解了,其实就是另一件事的另一种表象。比如有时候对别人批评的愤怒是你认同对方观点的一种呈现,比如低维世界的所谓基本力可能是高维世界的所谓属性,比如政治学所说的中国的行为联邦制和经济学讨论的地方政府的市场主体化和社会学讨论的社会重现某种意义上是同一议题 Oct 31
-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叔本华) Oct 31
- 不能观察,无从验证 Oct 31
- 模糊不清的思想是永远无法被证明是错的 Oct 31
- 事实不能解释事实,事实需要抽象的理论来解释 Oct 31
- 数据的流动性越强,结构性就越清晰 Oct 29
- 不考虑语境的名人名言≈屁话++ Oct 29
- 不是每一个社会问题都是客观问题,相当部分的问题是逻辑问题和观念问题,就是说:1.当某些情况下,当事人把一件事情表述出来时,它的逻辑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的胚,它接下来的逻辑展开只会把这种事情变成一个问题;2.另外一些情况下,客观世界并没有问题,但是被人的观念定义为了问题 Oct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