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认知 下的文章+
-
理中客不可能三角:“客观”是真理判断标准,“中立”是一个价值判断结论,“理性”是真理+价值判断的过程,三者不是一个范畴里的东西。当一个人有了“客观”这种参照系,其“理性”的演绎过程必然不“中立”;如果他在“中立”的前提下做到了“理性”,那么,他必然同时放弃“客观”这种“主观”,其它同理……因此,如果一旦有人坚持自己能做到“理中客”,那么,他要么在撒谎,要么是无知
Mar 19
-
传统的形而上学预设了某些先验的思想范畴,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简明的逻辑基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整套理性公式,在抽象范畴下将内容首尾一致的演绎出来,并可以通过理智努力自觉地复归到预定的范畴之中。它就这么一厢情愿的表演着独幕剧,恍若无人之境。(柏格森)++
Mar 18
-
中产阶级的三观,主要建立在这几个基础之上:1.主流经济社会;2.现代人本思想;3.个体社会角色;4.个体知识结构;etc.这些东西都是现代社会建构的,只具有有限的合法性基础。超出这些东西建构的观念体系和生存体系基础,中产的三观往往是无效或者失范的。就好像:没有linux内核和Dalvik虚拟机,以及java语言,你安卓手机上的apk应用是跑不起来的……(a:vim,d:210304)(#中产阶级,#认知,#合法性,#现代性.)
Mar 04
-
社会权利的定义和行权,基于的是常态社会和常态人格的假设,并不完全适用于边界外结社和个体。而热点社会议题,往往属于社会边缘性个体/群体的边缘性事件,其生长成的叙事场域中,一般人的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往往是失范的,有效性的丧失和叙事的人格反向建构诉求,使得这种热点社会议题的讨论,往往不具备可沟通性,而仅仅是一堆人的观念独白。没有啥建设性,可能只对于媒体和学术才有正面价值吧。(a:vim,d:210302)(#社会性,#认知,#GS.)
Mar 02
-
现代社会存在大量的所谓[e:现实]问题,其作为[e:社会议题]而言并不[e:真实],其本质往往是有限[e:事实]基础上,某种[e:意识形态]的[e:叙事内卷],以及相对应的[e:形式逻辑]的[e:分析短路]。——用人话说就是:大量所谓的社会问题,其矛盾并不在基本事实上,而在于对其的理解、分析、叙事等混乱上。(a:vim,d:210221)(#社会问题,#形式逻辑,#哲学.)
Feb 21
-
“我不是要**,我只是要个态度”,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我不但要**,我还要对方表现出对我立场、观念、情绪和说法等内容的无条件认同和附议,这种认同和附议里,必要的情况下,应该包括对方对自身立场、观念、情绪等内容的自我消弭(即去人格化),并采取让我最爽的说法来向我陈述这件事。(a:vim,d:210216)(#人性,#规训.)
Feb 16
-
所谓的“广义”可以理解为特定形式逻辑中的议题,在该形式逻辑的[超集]中进行分析讨论,它可以提供某种该形式逻辑内生困境的外置解。大部分的所谓创新,需要类似的认知能力和实践策略。(a:vim,d:210208)(#认知.)
Feb 08
-
有一种思维方式是:世界是[应该A][应该B][应该B][应该C][应该D]etc的集合,对于事实的认知,必须装进这些[应该x]才能被其理解和表达,这种思维方式里没有超纲的东西,貌似很严谨,但这种思维方式是被架空的。(a:vim,d:210202)(#认知,#形式逻辑.)
Feb 02
-
观念中心强调的是“世界应该是怎么样”,事实中心是“世界是怎么样”,逻辑中心是“世界如何被表述为这样”。(a:vim,d:210202)(#哲学,#认识论.)
Feb 02
-
特定形式逻辑系统内生的矛盾,是无法在这个逻辑系统中得到解决的。这种矛盾的解决,可能有几种路径:1.在更基础和抽象的形式逻辑体系中给出一般解;2.在逻辑交集的关联逻辑系统中给出外置解;3.将投影逻辑升维展开后的逻辑超集中寻求映射解。(a:vim,d:210202)(#形式逻辑,#分析哲学,#认知)
Feb 02
-
知识的诅咒:我们一旦知道了某事,就无法想象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样子。当我们把自己知道的知识解释给别人的时候,因为信息的不对称,我们很难把自己知道的完完全全给对方解释清楚。
Jan 30
-
二维世界里,两点确认一线,两线明确一点,这可能是同一个现象的不同描述方式而已;更高的维世界里,可能情况类似。(a:vim,d:170613)(#认识,#猜想.)
Jan 30
-
理解一种莫名其妙的观点并不那么难,你只要弄清楚他有哪些不容置疑的先验的观念基础,然后再知道他的知识基础和逻辑基础是什么,如果再了解一下他的社会身份和处境以及社会关系,基本上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就只是一个客观的过程——所谓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的独特价值,统计学意义上只是误差。(#人,#分析)(a:vim,d:210128)
Jan 28
-
客观世界是没有[真象]的,[真象]是我们创造出来的观念对象。创造[真象]的工具是[认知]和[价值],[认知]源于知识储备和逻辑系统,而[价值]源于人的观念结构和社会权利关系。于是,真象必须是以“本质”作为参照物的,不幸的是[本质]也是一个观念对象,这个先不展开。总而言之,人是很擅长把自己绕进去的,而“真象”表达出来的“真实”,“真”和“实”必须是“非真”和“不实”的。(a:vim,d:210127)(#认知.)
Jan 27
-
心智自律M-Autonomy-Thomas Metzinger 2015这篇论文中,Metzinger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主张每个人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没有心智自律(mental autonomy/M-Autonomy)(指的是我们能够自由地终止当前的心智内容的能力)。标准的、范式性的有意识的思想并不具备上述特征:意识内容自行展开,我们通常没有办法阻止或终止它们。只在少数时间中,我们是真正的心智自主体,大部分时间我们更像是梦游者,即使我们醒着。(Weirdness@知乎)
Jan 18
-
[vim]同志想整的[一般社会学|GS](|基础社会学,o:指其具有较大的一般普遍性,或者层次上更为抽象)希望解决的问题是:“社会科学学科”(&一定程度上也包括管理学、心理学)与现实社会的越来越隔着,热衷于在其理论建构的形式空间中次生建构出越来越精致而低效用的次级理论。而[e:GS]想回到人与社会存在的现场,在学科[形式逻辑]和[现实规律]记录间,形成一个一般性的阐述层,将[次生理论]中有用的东西,还原到较低级抽象的一般逻辑空间中。++(a:vim,d:210112)
Jan 12
-
傅家这事吧,建议站他们家这边的人不要投入情感和立场太深,哪里的背后都是一地虱子,完整的真相大概率会证明一些你们说法的同时,否定更多你们三观基础的东西——这个世界的讲述是停留在现象和感情上的,而故事背后的事实,是生长于复杂和不体面的人类社会心理和社会关系上的
Dec 31
-
对象,用维度界定合法边界,在合法结构中,多维通常比少维更有解释力,但要考虑工程正当性问题——这是一个给自己的tips,前面这句话里,合法结构需要定义,工程正当性需要解释
Dec 30
-
社会议题的讨论,几个基本维度需要随时考虑,它们共同定义了这个议题的基本结构:1.社会维度的基本社会势能;2.经济维度的动力机制和生产分配性质;3.政法维度的制度框架;4.心理维度的微观认知结构和微观观念模范;5.文化维度的宏观认知结构和宏观观念模范——要精准把握很难,但有这种系统性认识是合法讨论一个社会议题的基础++
Dec 11
-
叙述谬误:我们在编造理由或者强大一种逻辑关系的情况下观察一系列事实,对事实的解释会和事实混合在一起,使事实变得容易记忆,符合道理。叙述谬误导致我们认为过去的事件更具预测性,更易被预期,比实际上更不具有随机性。某件事情1000天的历史信息不会告诉你底1001天的任何信息
Dec 10
-
女性为什么会显得更为自我,给个分析框架:人的三种基本属性:自然人,社会人,观念人。传统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男性的社会性和自然性、观念性相对比较均衡,而女性因为相对的弱社会性,其自然性和观念性会较为显著,这两者都有更强的主体属性,自然也就体现为较为自我——这无所谓道德和成熟,客观世界的主观呈现而已++
Dec 09
-
所有的归纳都是不完全归纳
Nov 29
-
有效的理解这个社会,在里面更好的生活,或者更好地治理这个社会,都需要我们能有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以及摆脱对这个社会的传统“科学”的思维方式——即学科化、技术化、现象化的特点,以及对于主体观念的客体化理解++
Nov 22
-
系统思维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1.客观世界的系统性;2.主观认识的系统性。前者相对容易,多点知识一般人还是愿意学的;后者比较难,涉及一定程度的人格重构,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件很愉快的事,而某些人格特质的人来说会有很强的排斥反应
Nov 22
-
造一个概念[合法域],指专业人士在自身专业范畴内获得的对于相关社会性/心理性议题的阐释权和议事权,这是一种被建构的权利,它不代表正义,它主要代表专业主义的自我赋权。——别迷信专家,尤其不要迷信专家的道德权威,在观念意义上,专家的道德水平和普通人的主要差别,仅仅在于他们更擅长把自己的言行解读为道德的。(a:vim,d:201111)( #认知 #形式科学 #知识 .)
Nov 11
-
并非科普。人类很难想象四维体,我们可以通过降维有助于理解:当一个三维球体通过二维平面时,二维平面显示的是从一点逐渐变大为一个圆,再由圆逐渐变为一个点直至消失。那么四维超球在三维空间中的表现是:从一个点逐渐变大成一个球体,再逐渐变为一个点直至消失(这个四维球去了哪里?另一个宇宙,平行宇宙论)。这个假设就可以解释目前科学无法解答的奇点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是多维宇宙通过三维空间的投影,过去、现在和未来在三维空间中只是一种幻觉,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存在。
Nov 09
-
人类的很多价值观其实不过是集体观念,即使那些看似非常个人的价值观,基本上也只是社会观念集合的个体实例,自由这个东西,原本就是人格内在的悖论,语言纠结而已。
Nov 06
-
有些事真的理解了,其实就是另一件事的另一种表象。比如有时候对别人批评的愤怒是你认同对方观点的一种呈现,比如低维世界的所谓基本力可能是高维世界的所谓属性,比如政治学所说的中国的行为联邦制和经济学讨论的地方政府的市场主体化和社会学讨论的社会重现某种意义上是同一议题
Oct 31
-
事实不能解释事实,事实需要抽象的理论来解释
Oct 31
-
数据的流动性越强,结构性就越清晰
Oct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