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组织工作 下的文章
- 关于“慈善法”和“中办国办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意见”的关系:前者(及其配套文件)是法律与行政法规的混合体,后者是政治文件。都强调内部逻辑的一致性和可执行性,基于中国的现实,后者要比前者更为上位(一定意义上,政治空间大于法律空间)。 Nov 27
- 为什么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治理——你不给人家吃饭,人家就另起炉灶(毛泽东) Nov 26
- 社会组织统战工作典型情况(也适用于群团的社会组织工作):给社会组织开会,还用体制内那套话语体系,第一次还给你面子,第二三次就各种理由请假 Nov 26
- 国家级社会组织工作段子:足协工作差,还总在捅娄子,麻烦得很,要不搞他个年检不合格吧 Nov 26
- 一般常见的政社合作不会是平等的,不是政府怎么欺负社会组织,而是甲方欺负乙方,这是市场逻辑在主导,不是行政逻辑主导。怎么才能平等呢?你得提供政府购买服务之外的价值,是他们找其它社会组织或者企业提供不了的,提供不了这个,你嚷嚷的声音再大也没意义 Nov 23
- 大城市、高层次、大型的公益组织,一定会走向精英结社,而且一定会内卷,一定会俱乐部化,这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积极因素,没必要意识形态化的反对,没有必要,也做不到……我们要做的是:坚持要在这个系统里保持公共性的要素和机制在,它可以是道德化的,但更先进也更有保障而且有额外价值的是[广义党建]的纳入。(a:vim,d:201123)(#精英结社,#内卷,#外部性.) Nov 23
- 公益领域这几年很强调要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坦诚的说,如果一个生态系统里的相关主体,不能在这个系统里实现生态循环,也就是养活自己,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生态系统,最多算是小生态。而小生态必然是依附性和边缘化的,是靠上游的可有可无的开支过活的,这种所谓的生态体系,是一种假性的存在 Nov 23
- 公益组织形成的几种结社基础:精英结社(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的公益组织,主打社交和身份),中产结社(大部分二三四线城市的各种协会义工联啥的,主打生活方式),平民结社(不分地区中下层的自组织,主打中下层生活互助)(a:vim,d:201123)(#结社,#公益生态,#地区.) Nov 23
- 国家的社会组织工作方法,根据主体和目标,初步可以分为三种:行政性(含法律纬度),社会性(含经济纬度),政治性。民政的法定职能属于行政性,发展职能属于社会性,总体适配,说得清楚;错配的典范是社会组织的党建,党群和民政都没找到感觉,这是典型的政治性工作,需要政治性的方法,可惜民政和组织部都采取了行政性的方法,群团和统战则更多的采用社会性和行政性的结合——如果不转变思路,别说里子,估计面子都难办,所谓的治理现代化更无从谈起++ Nov 09
- 社会组织的主要合法性来源:法人登记,社会绩效,权威背书——三者是三个不同的维度,相互不必替代,但是反常识的是:最规范的法人登记,可能是投入产出比最低的合法性来源 Nov 05
- 民政系统社会组织工作包括两部分: 1、核心事务:登记,常规管理,年检,执法,撤消注销; 2、发展事务:政策制定,咨询,评估,培育孵化,能力建设、公共服务购买、党建 Nov 05
- 对民政而言,社会组织党建就是个坑啊:民政的同志基本对此没概念,党建本来就不是他们份内的事,不理解哪可能做好,这不是搞好两学一做、熟读总书记讲话精神就能被加持的——何况党委体系可能自身都没把社会组织党建的逻辑弄明白,组织部那套东西,真的不适用…… Nov 05
- 慈善组织是可以进行关联交易的,但要遵守三个原则:1.利益不受损原则;2.决策回避原则;3.社会公开原则 Nov 05
- 有效理事会的四种角色:治理者,赞助者,大使,顾问。(赵华) Nov 05
- 一定程度上,社会企业这件事已经是客观事实,因为,中国最牛逼的那些社会组织的领导层,已经被企业家们占领了…… Nov 05
- 有些社会组织习惯于当干儿子,不习惯于当乙方 Nov 05
- 社会组织内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5个方面++ Nov 05
- 群团社会组织工作的政治逻辑的口语化表达:社会组织即使没有一个党员,也应该通过群团的形式开展党的工作 Nov 05
- 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5条实现路径++ Nov 05
- 政府和社会组织现阶段的相互赋权还做不到,缺少一些要素和制度性的基础,能在一定程度上相互支持相互信息就不错了 Oct 29
- 政府向社会组织咨询时,反而更愿意找独立的社会组织,而非GoNGO Oct 29
- 2016年4月社会组织管理重点:1加强管理(打假,党建,综合监管)2积极松绑(会费,脱钩,分支机构,界别,购买,转移职能,下放审批等) Oct 25
- 秘书长和秘书长是不一样的,正如总书记和总书记是不一样的。有的秘书长是ceo,有的是办公室主任,有的是执行助理。虽然不是每个秘书长都想成为企业家,但想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收入以及个人价值,这个是共同的——主要针对性地赋能,有些时候,还需要赋权,简单说,需要差异化的提升能力和帮着整合资源 Sep 16
- 公益这码子事,关键点就是3点:1.主体的公共意识和正外部性;2.系统的有效性和合法性;3.观念层面的正当性共识。强调一下:公益是社会层面的东西,和个体层面的爱和利他不在一个逻辑体系,不然你觉得为了孩子出国读书受贿算公益吗。面向非特定人群的利他也不是公益:比如为了本村的水源和邻村械斗算公益吗——如果你觉得对本村算公益,这就对了,恭喜你有了边界意识和条件意识。 Aug 24
- 项目概念和目标人群是否与企业一致,产品是否聚焦,故事是否有趣——企业市场口赞助公益项目/组织的兴奋点 Aug 13
- 社会组织一般都是做着一手的事,花着二手的钱,这里面微妙的不和谐,当事人体会不到,利益相关方看得很清楚 Aug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