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会心理 下的文章+
- 群众批评政府,没啥好解释的,反思就对了。 Feb 06
- 跟通常原告想软磨硬泡拿更多赔偿的习惯思维恰恰相反,往往第一次调解时被告开出的和解条件才是最优越的。经过两三次调解后,被告开始不耐烦,跟原告吵起来打起来的都有。到了三次以上,被告都懒得来了,一般都全权委托律师出庭,最初开出的优越条件也一概收回,为了怄气而跟原告杠到底。 Jan 19
- 有一些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人,却总指望着别人能理解自己。 Jan 13
- 这年头网上有几个人真的关心历史和文学?提起这二者,最大的概率只不过是在暗喻现实罢了。 Jan 02
- 什么叫做态度问题?就是看你是否心甘情愿的接受我的规训,培养出应有的奴隶道德和品行。 Dec 17
- 有些人的脑子是想不了目的这么高深的课题的,有些人的脑子则所有的靠谱不靠谱的言行都是围绕目来的。 Dec 15
- 我很少会谈到政府的恶,因为大部分时候,我都会把官僚主义带来的麻烦、问题、困境理解为,接受现代公共服务附带的公共成本,或者行政官僚因为自身的风险厌恶、避险免责考虑而采取的合规的不负责任,很讨厌,但是很难说有错。我也会利用自己对国情的了解和相关条件,去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案。(a:vim,d:221212)( #公共管理 #社会心理 #国情 .)++ Dec 12
- 养老院鄙视链:儿女双全看不起独生子女,丁克最底层,钱势最没用 Dec 09
- 向商界的朋友咨询产品设计,请他们帮着看看目前我们已有的面向精英阶层青少年的公益实践产品如何,毕竟他们要么是做这些人生意的、要么本身就是目标群体的一员。一个比较普遍的建议是:“标题里去掉‘公益’两个字吧,不然客户会觉得是免费的。”“对,有钱人也这么想,有时候他们甚至比普遍人更抠。”“有钱人虽然有钱,但是他们花钱比普遍人更加计较,一定是要有回报的。”(a:vim,d:221209)( #公益 #社会心理 #创业 .)++ Dec 09
- 自家不吃亏的时候,人总是比较容易“讲道理”的。(a:vim,d:221112)( #社会心理 #博弈 .) Nov 12
- 宏观经济对小说女主角的影响++ Nov 11
- 作为决策者需要和对方展开合作的时候,在众多合作方当中,决策者通常会选择那些在外表上面更具有吸引力的人来合作。 但是要是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竞争关系的时候,那么,决策者却会把那些颜值高的人视为对自己具有更大威胁的竞争者。 Oct 22
- 凡尔赛为什么讨人嫌++ Oct 10
- 强奸罪为何不判死刑++ Oct 03
- Q:为什么很多年轻人成年后还把失败归结为社会? A:为什么很多不年轻的人把成功归结为个人努力?@境由辛生 Sep 25
- 人的本质必然的无限双标,这不是问题,有这个自觉、能适当节制、对自身言行带来的负面后果能坦然接受、有能力的话对受害者适当补偿,也就可以了,多的要求多少有些反人性了…… 不过吧,有些人如果缺少相关自觉,为了维护自身的心理安全和利益,选择用更糟糕的做法来摆脱压力和后果的话,这就讨厌了,不管他们乐不乐意,通常后面的发展都会向他们的预期反面飞奔而去……(a:vim,d:220924)( #闲话 #社会心理 # 人际关系.) Sep 24
- 这个社会的集体心理已经实质性的完成过度了,最拧巴的那票中国人多是75后到90后那几代人,他们生长在社会大转型的年代,他们的对社会和自身的认知、生活和职业处境、以及伴生的意识形态,都是相当混乱的,相当多的人可能一生都没有完成自身人格建构,充满了躁郁、不安、心智幼态且无限双标,接触久了,人是真的会受影响和刺激的…… 不过也都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一阵风,大家都是满天飞舞的灰尘而已,尘归尘土归土了,新生的幼苗在这基础上生产出来了,愿他们是健康的。(a:vim,d:220924)( #社会心理 #中国 #历史 #闲话 .) Sep 24
- 权利意志,价值自信,看不惯很多事,有标配生活的预期,这样的人可能很难适应任何一种现实的生活的……(a:vim,d:220915)( #社会心理 #心理 #生活 .) Sep 15
- 说了不听的,必定事后找事 Aug 26
- 美国有个相亲网站,在男性注册的时候要进行评估(需要上传验证资料,比如收入那一栏,你得提交纳税记录),然后只让你看跟你条件差不多的女性资料,超过这个水平的根本不让你看,反向也有类似操作,非常和谐。一举解决国内相亲网站上,男女都盯着对方靠前的10%,靠后的90%互相看不上的严峻问题。 Aug 15
- 广东人做生意的底线是,只算自己挣的钱,你用我的产品去挣多少与我无关;上海人做生意的底线是,我知道我自己挣了多少钱,也要知道你会用我的产品去挣多少钱;武汉人做生意的底线是,我知道我自己会挣多少钱,更知道你会用我的产品去挣多少钱,但关键是你不能比我挣的多 Aug 13
- 怀疑一旦产生,罪名已经成立。 Aug 11
- 有些时候,如果男人感到快乐,但没有女人的参与,女人可能会因此不开心。 Aug 11
- 台湾人对于现在的状态,整体非常佛系,主要体现为:1.和平统一在台湾几乎没有任何民意;2.台湾人认为最近这些年不大可能武统;3.如果发生武统,台湾人也不会反抗 Aug 11
- 阿德勒心理学说:“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在一起时有种无拘无束的感觉时,这种感觉就是爱。因为在这个人面前,你不会自卑,也不用强行展示优越感,能够保持一个平和稳定的自然状态。这就是真正的爱。”——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你和谁相处的时候最自然放松,谁就最爱你。 Aug 11
- 两性交往中,没有自尊的男人,后来往往没有底线。——人的自我存在是需要一定的价值感的,长期处于低自尊、低价值感的状态下,为了需求心理平衡,是比较容易突破底线的。 Aug 09
- 开始的时候,“独立思考”内涵一种偏离主流叙事的正当性建构;后来,“独立思考”又增加了一种道德和智力的心理优越感加持;直至,“独立思考”成为了一种自我认知和价值判断的叙事基础。总而言之,有些时候,“独立思考”可能是很多东西,唯独与“独立思考”本身无关。(a:vim,d:220807)( #独立思考 #社会心理 #解构 .) Aug 07
- 不管在什么文化下,穷人通常比富人更“爱国”。正式一点说:在一个国家内部,国民的爱国意识,与收入水平、教育水平、收益的国际化水平均呈负相关。或者说:当个体与社群的权利关系绑定越强(且正相关)时,更容易爱国,反之则相对的“理性”“中立”“客观”——一种看似超然,实际上仍然受立场和知识支配。(a:vim,d:220807)( #爱国主义 #精英 #身份 .) Aug 07
- 为什么层次越高的人看起来越是疏离呢?其实这里所说的疏离并不是指与他人的关系冷淡,而是说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徐不急,若即若离,有礼貌,懂进退,不喧哗躁动,也不过分的热情。 Jul 28
- 无敌之人,这个群体通过杀害别人而“自杀”:“在这个社会活着很痛苦,死了比较轻松”,在安倍遇刺后,“无敌的人”这一概念的提出者西村博之在网上发文,对日本的自杀和滥杀无辜案进行分析。他认为,除了每年大约2万的自杀者之外,日本还存在一个群体,即通过杀害别人而“自杀”的人。 Jul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