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际关系 下的文章+
- 什么是态度问题?态度问题就是你的想法和我不一样的情况下,你居然还坚持自己的想法! Aug 08
- 有一些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和自信心,是不会沟通的。问题是,你有安全感了,对方呢? Aug 08
- “男女平等”说的是基本人权,“女士优先”说的是社交礼节。 Aug 01
- 写东西,在质量、篇幅、受众通道接近的基础上,越往原理性方向落一层,读者数量降1-2个数量级——不同层次的教育需要针对性的沟通方式,不能只考虑自己精神上嗨…… Jul 31
- 没有人在乎你付出了多少,或者费了多少周折,人们只会关心他们有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Jul 30
- 要迎合读者的心理。办法不外这两条:(一)说人家所要说的,(二)说人家所要听——张爱玲 Jul 29
- 好的道歉,如果能够包含这些内容,会显得很有诚意:第一,点出你对这件事的评价,和你对对方感情的响应。第二,解释这件事你本来想要什么结果,因为自己的错误结果变成了什么,给对方带来了什么影响。第三,分析这个错误是因为自己的态度还是能力,打算怎么改进。 Jul 25
- 高情商的一个表现是管理好他人的情绪,关键要有同理心,能换位思考。比如,女儿说玩偶是弟弟,闹着要带它上学。那么父亲可以问“弟弟几岁了”,小女孩说“1岁”,父亲接着说:“1岁能上学吗?是不是该在家里让妈妈看着?”这个问题一下就解决了。 Jul 25
- 管理者的权力,只有10%来自于授权。还有90%,要靠自己的管理能力,获得部属认可。大家都不服你,你的管理能力被否定,自然就出局了。 Jul 25
- 一个人的实质,不在于他向你显露的那一面,而在于他所不能向你显露的那一面。因此,如果你想了解他,不要去听他说出的话,而要去听他没有说出的话——纪伯伦 Jul 25
- 社会的恶,是那种虽然有迹可循,但牵涉面广,藏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与逻辑之中,让你使不上力的,而时常感觉无能狂怒;而个人的恶,有时候很醒目,有时候则隐藏在语言和心理之中,恶得极其体面和道德,让人恶心却吐不出来——后者更让我厌恶,而前者事实上是由后者构成的 Jul 24
- 回答一个问题前有个思索的过程。不是装B,而是大致组织一下语言。 Jul 19
- 想夸人的话落实到小细节上,更能拉近距离。 Jul 19
- 不跟关系不大的人争论、不试图说服任何人。 Jul 19
- 不要用反问句++ Jul 19
- 当一群人大笑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看自己最喜欢的人++ Jul 18
- 「改天吧」、「下次一定」都是「算了吧」的意思。 Jul 18
- 打断别人说话很不礼貌,但如果你说话经常被打断,可以反思下自己废话是不是太多了。 Jul 18
- 注意收集不同的意见。意见一致了就不会发生不团结现象,不团结就是因为有不同的意见而又得不到解决——《毛泽东文集》第5卷第28至29页 Jul 18
- 颜值与付出成反比,也就是说,谁的付出更多,谁就更有资格成为审美主体而非审美客体——很男权的理论,不过背后的原理也是有道理的 Jul 16
- 加尔散:你们只有两个人?我还以为你们人很多呢?(笑)那么,地狱原来就是这个样。我从来都没有想到……提起地狱,你们便会想到硫磺、火刑、烤架……啊,真是莫大的玩笑!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 艾丝黛尔 我心爱的——《禁闭》萨特 Jul 16
- 完整的道歉步骤:1.诚恳地道歉;2.诚恳解释犯错的原因;3.给出解决方案和补偿方案;4.接受对方的情绪和可能的攻击;5.理解并接受社会关系中的非理性因素。大部分人道歉,都只留在前二步。但真正重要的,其实是后面的内容。 Jul 12
- 解决一个和人有关的问题,答案通常和表面的问题无关,唤醒对方的尊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通用解。 Jul 12
- 不强迫别人行善,是最基础的善之一 Jul 12
- 很多 “ 为你好” 的建议,并不是真正的好观点;只是那个为你好的人,以他的人生阅历和高度,想不到再多…… Jul 11
- 咬下嘴唇通常能提升魅力和诱惑力,咬上嘴唇却正相反 Jul 09
- 如果某人把一件事跟你讲了两次,也许不是因为他记忆力不好,而是因为你给的反馈太弱 了以至于「跟你讲过这件事」没有给他留下印象。 Jul 09
- 如果有人在你正准备做一件事时告诉你应该做这件事,你就会变得有点不想做这件事了。 Jul 09
- 坚持不移地改变自己是神,坚持不移地改变别人是神经病 Jul 09
- 每一个说话的人,嘴是冲着当场,眼睛那可是瞄着外面。舆论场上的矛盾不论多激烈,底层逻辑都是表演。所以,第一,你不必纠结,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的剧本,当然只会选择有助于他自己剧本的事实。第二,不必纠缠。所有的围观者都不是真的在乎场内的是非,他们迟早是要去找新的表达自己的题材,所有的表演都会散场的嘛,还纠缠个啥呢。 Jul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