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口问题 下的文章
-
要我说某些专家也别鼓吹什么养孩子可以防老,生孩子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这种鬼话了,我爸妈养我这么多年,孩子有没有用,我能不知道吗?
Apr 25
-
今年报考教师的人数1144万,超过了新生人口数。
Nov 23
-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日前发布的一项对25个省(区、市)共计7642人进行的调查显示,与生育之前相比,生育一个孩子使得妻子的就业几率下降约6.6%;继续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妻子,其就业几率再次下降9.3%。生育一个孩子将使家庭劳动力市场总收入下降约5.6%;继续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劳动力市场总收入再次下降约7.1%。++
Jan 02
-
复旦的沈奕菲老师发了个视频,讨论“媛”这个词被污名化的问题,讲得非常好,必须支持。我想延伸一下,讨论一下女性发展和生育的问题:我不确认背后除了文化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还有没有一些系统性的组织化的目标,如果有,我只能说,生育问题不能靠把女性赶回家庭,相反,想要女性更多的生育,需要的是更多的社会赋权,当然,不是田园女权那种傻逼言行,而是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那种。(a:vim,d:211020)(#社会性别 #生育 #女性发展.)
Oct 20
-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2020年59.8%,全球55位;20世纪初是73%,全球第一位。和现在严峻的社会性别议题应该强相关。考虑到人口问题,这个比例还会下降,灵活就业、三次分配的问题迫在眉睫
Sep 20
-
性别冲突这码子事,之所以这么热闹,很大程度上,是男女双方都太把人当人了,觉得权利和正义应该咋咋咋,但现实又不是咋咋咋,于是都情绪化了。事实上,你先把人当成动物、然后把社会运作也客观化的看,婚姻就是一种人作为一种存在的多个维度的需求,所必需的社会结构功能性安排。(a:vim,d:210909)(#社会性别 #婚姻 #两性.)
Sep 09
-
关于大山里的女校,在讨论那些女学生考学、走出大学的人文议题之余,另一个人口流动的基本面的问题可能也需要考虑一下:在传统农业社会,人口是地区经济社会的重要再生产投资和社会保障机制,如果有较大比例的女性单向流出,那么这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没有什么补偿机制。当然,不是要求这些女生就不读书了,而是政策层面是不是需要一些配置措施?(a:vim,d:210712)(#人口问题 #社会性别 #女性发展.)
Jul 12
-
人口问题的解决,需要有多元的价值评价体系,以及相对应的分配体系。这需要跳过经济学、社会学、政治性的层面,在更基础的层面讨论问题。(a:vim,d:210624)(#GS,#人口问题.)
Jun 24
-
古代官员考核中,也有一项重要指标,那就是你的辖区人口是不是增长了。增加了,给你的政绩加分,提拔重用都有可能
Jun 16
-
生育问题的基础,在经济社会问题基础之上,主要表现为儿童政策和女性政策,考虑到儿童的依附关系,其实核心是女性政策。就目前的社会环境,女性生了两个孩子及以上的,基本上意味着被主流社会边缘化,相关的社会权利基本无法保障。都是受过义务教育的现代人,谁乐意啊!不解决她们的社会需求和经济保障,其它政策再好,她们也不愿意生啊(a:vim,d:210531)(#人口问题,#社会性别,#公共政策.)++
May 31
-
说个暴论吧:三次分配的技术性和制度性准备没有到位之前,人口问题是解决不了的。(a:vim,d:210531)(#人口问题,#GS,#三次分配.)
May 31
-
人口问题也不要假设精英阶层有了政策就可以无顾虑的生了,在家族办公室和家族基金会的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没跟上之前,精英阶层也不一定想生那么多,都是麻烦啊。听过一些中国特色的豪门恩怨的八卦,狗血程度一点不比韩剧港剧里的差,果然是成年人的世界里就没有简单的事……(a:vim,d:210531)(#生育,#精英.)
May 31
-
知道为什么湖北的社保亏空和东北一个级别了,湖北省总人口,2000-2010增加227万,2010-2020增加51万,也就是说20年合计净减176万。(同期辽宁+77万,吉林-272万,黑龙江-439万)。这种人口变化,不太会是自然增减,主要应该是人口流动导致,而且主要应该是劳动人口。不亏才怪了……(a:vim,d:210511)(#人口,#社会保障.)
May 11
-
第七次人口普查材料搜集++
May 11
-
人口问题的示例:计划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本质上是国家想通过控制人口,将劳动力的社会化再生产成本,通过人口政策,转化为了经济发展的中短期资本性投入,而对中长期的国家经济平衡考虑得不够。于是时间一长,“人口红利”的“社会负债”性质呈现,又没有足够的新生人口的稳定产出,财政可不就有崩的风险么。(a:vim,d:210503)(#人口问题,#GS.)
May 03
-
人口红利消失意味着什么?绝不止是意味着经济放缓,它更意味着一种社会危机。人口红利的本质是人的全生命周期中成本收益的转移,当社会人(劳动者)将自身的消费降到尽可能的低,然后将孩子的养育、老人的照料这些成本丢给社会,这些其空出来的[权利],也就转移成了企业和资本方的“红利”(a:vim,d:210503)(#人品问题,#GS.)
May 03
-
生育问题的基础是生养不起和社保机制对传统生育型社保的替代,其次是生活主义,国家政策加速了这一进程、放大了里面的内生性问题。前面的要么没具体的批评对象,要么不能把板子打在自己身上,有个什么什么坦来批评一下,还是蛮人文的~~~(a:vim,d:210502)(#人口问题,#现代性.)
May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