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 下的文章+
- 扶贫调研语录++ Feb 09
- 秦汉是一体的,隋唐是一体的,第一个三十年和第二个三十年和第三个三十年也是一体的。(a:vim,d:170605)(#历史,#中国.) Jan 30
- 党管大事,大事包括:路线方针,价值塑造,干部管理,纪律维护 Jan 07
- 要努力把这句话倒背如流:刚才xx书记(市长、局长)的发言,主题鲜明,立意高远,思想深刻,高屋建瓴,有很强的现实性、政策性、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撸起袖子狠抓落实 Jan 07
- 基友岗前培训后分配到特警支队,头一次执行任务是一次民工讨薪聚众闹事。防暴特警出动,第一排盾牌,第二排警棍,第三排拿水枪。基友等新人在第四排负责喊话和摄像。开始喊话,领导让重点大学刚毕业的基友来喊,基友拿起喇叭开喊:“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支队长立马飞起来一脚踹翻了喊话的基友,一把抢过喇叭喊:“你们要相信党,相信政府!” Jan 07
- 咨询公司波士顿集团在2015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综合各方面的成本,中国制造业仅比美国便宜5% Jan 03
- 某公司为求上市捷径迁址贫困县,因其利税较高贫困县当年摘掉贫困帽子。 Jan 03
- 在中国做啥事都最好同时了解一下国家(地区)的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致走向,他们不一定是完美的,甚至可能阶段性走些弯路,但大体上是科学的和规范的,而且决定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国范围整体的资源分配和决策偏好,了解一下,没坏处的 Dec 25
- 如何学习为一个社会工程制订有效的战略规划和执行计划呢?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1.认真学习两办文件,中央层面的或者地方层面的都可以,这真是社会工程的战略典范;2.再适当的了解一下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以及广义政府(包括群团、事业单位、国企、GoNGO)的部门设置及分工;3.再看看相关的政府工作报告,与前面的东西对照着看++ Dec 20
- 以前说你没出过国,不知道国外有多好。现在是你没出过国,你不知道国内有多好 Dec 20
- 特朗普可能会在卸任前在台湾问题上作出极端行动,比如特朗普访问台湾,甚至宣布与台湾“建交”,承认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等。《环球时报》 Dec 08
- 国家建设基于的是国家主义的叙事逻辑,其底层基础是现代化(或现代性)的假设,它不一定为所有人接受,但在可见的视野内,它似乎是足够有效、善意和有建设性的 Dec 06
- 一公务员在微博上哭穷抱怨,一网友回帖说:“你们公务员哭穷,为何不辞职?” 公务员愤笔疾书道:“这就跟你妈常抱怨你爸没钱没权没长相为什么不离婚一样,因为你妈把青春和美色都给了你无能的爹,你妈还有什么资本离婚呢?你妈就不能抱怨抱怨吗? Dec 06
- 为什么说懂社会的精英比只懂经济的精英更牛呢?很简单,你觉得为什么书记才是一把手,省(市)长是二把手呢 Dec 02
- 毛泽东与张春桥关于资本主义复辟的讨论++ Nov 29
- 同样是社会企业,西方文化指向的是应然的“善”,中国文化指向的是实然的“公共性”,两者不矛盾,但逻辑起点和过程演绎完全不一样,所依赖的社会结构和功能价值和观念指向基本上是完全全不同的东西,无所谓对错,只是如果不分清楚,平时讨论着很容易吵起来 Nov 29
- 一个名校毕业进单位搞研发的优秀人才告诉我,他到了单位才发现,原来他们学校里学的东西跟单位里做的东西至少差了一个改革开放。我问,那我们单位的技术跟你知道的世界先进技术差了多少?优秀人才说:简直差了一场工业革命。 Nov 27
- 关于顶层设计: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没有经验,谁也不知道怎么改,我们只有从实践中学习。中央做的事,本质上来说是在政策上给地方松绑,释放出更多的资源,并非出具一份详尽的操作图。宝贵的经验全部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 Nov 27
- 凡是中国和外国都掌握的,都是没什么难度的技术;凡是中国掌握而外国没掌握的,都是没用的技术;凡是外国掌握而中国没掌握的,都是屌炸天的技术。 Nov 22
- 问老外在中国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他说,曾在某地跟某官员吃晚饭,突然包厢里进来几个便装陌生人,一番耳语,官员很镇定地站起来,跟他说:抱歉不能继续和你吃饭了,因为我刚刚被逮捕。十年之内应该再也见不到了。那么干了这杯酒,祝你一切顺利……喝完酒,就这么走了。留下老外坐在那里,目瞪口呆。 Nov 20
- 北京这座金字塔占地面积太大了怎么办?专家说:拆除塔底部分。 Nov 20
- 中国当前观念领域的主要矛盾,是某些知识分子强烈的表达欲和人文关怀,与低下的求知欲和知识储备,之间日益激烈的矛盾 Nov 17
- 中国权贵中相当一部分的成功是来自不确定因素,政策不确定因素、机遇不确定因素和裙带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一个人可能因为中央突然一个政策暴富了,因为偶然间认识一个领导暴富了,突然因为硕士干部突击提拔升职了。这种大量的不确定因素让致富升官都无章可循、无迹可寻,同样衰落也是无从避免。人们无法理性化理解的事物,势必会由迷信来合理化解释。因此从官员到富商才普遍迷信风水,说到底还是人治背景和社会阶层不稳固所致。 Nov 09
- 历史上先锋队的成分与其运动基础有着明显的的“倒置”。早期的中共党组织,包括苏维埃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政军组织当中,出身或成分是地主、富农者投身革命的人相当多。即使到了四十年代,在土改中严格按照成分进行的结果就是斗地主变成了斗党员 Nov 09
- 传统上说,团相当于青年部,本身是管理部门,也只能就青年工作本身发声。但是,群团改革后,团逐渐成为青年社会力量,开始就几乎所有问题发声,并且能发动舆论调动粉丝共同发声指哪打哪,可能会引起问题——评:所以我们会看到团中央有时候公开发声有些莫名奇妙,因为他们也为分寸的拿捏纠结啊 Nov 09
- 1905年,就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那一年,广州有个官员上奏,说我们出了一个奇女子,“九岁问名膺喻氏聘,而心知有婿。···甫经期月,夫即殂丧···· 淑嫦年方十龄,哀毁素服,历三年如一日···············复有求婚者,淑嫦闻之绝不稍露词色,即夕成绝命诗十四首,披发跣足、白衣素裳自缢。 Nov 09
- 我们这个国家,嚷嚷两声“体制问题”其实是最廉价的、也最无需动脑的。反而是能够先看清问题的实情,然后再指出事情的本质,却是格外有难度的。这可能与我们从小接受的写作教育有关吧——动不动就要求学生把一个事件的意义去“拔高”、去“升华”,而不是要求学生先搞清楚、然后写清楚这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Nov 05
- 毛泽东给邓小平留下的三大政治遗产:1、一个初步被组织起来的整体性的国家;2、一个强有力的官僚行政体系;3、一个被证明此路不通的浪漫主义极端路线一邓的改革政策之所以有力,这三个遗产可能比他自身的政治地位和能力更重要 Oct 25
- “焦虑”是一种典型的中产病,“焦虑”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一种左右为难的心态。穷人很痛苦,但不会焦虑,因为选择的自由度很低,多数时候都是被环境和结构限定了路径。中产阶级之所以焦虑,一定程度上因为有了选择,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熊易寒) Oct 25
- 人与人最平等的时候,就是全天下除了是亲戚,都可以互称同志的时候。小同志、老同志、男同志、女同志,四个称谓涵盖所有人群。永远不怕叫错,永远不会显得冒犯。 Oct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