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行业枢纽给公益慈善组织培训赋能,往往和需求是错位的。这些天一直在和政府、高校的朋友论企业家背景的公益基金会到底需要什么支持,我的观点很简单:回到场景,问题导向。工作人员为个位数的占到基金会的约大多数,大环境影响绝大部分基金会也是没多少钱的,管理费被法律条例限制得死死的,同时大部分秘书长是没多少话语权的。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讨论问题。++

同时,你需要考虑你主要支持的是这些企业家基金会的哪类。实控(出资)、实控(召集)、秘书长(实控代表)、秘书长(职业公益)、秘书长(帮闲VIP)……他们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没提中层、一级的专业从业者,是因为现阶段他们的需求可以先放放,机构进入状态,他们的问题才成为问题

简单罗列一下当前企业家基金会的核心需求
1.在更少的手、更低的投入的情况下,怎么让机构业务在状态上
2.怎么让基金会从实控单发动机模式,变VIP集体驱动的多发动机模式
3.为基金会找到或者培养出CEO型的秘书长,让Ta有能力解决前面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