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这次培训新做的一页ppt,本来准备在案例讨论时,用来做沟通/汇报对象的类型分析的,在知识论和人格构成层面做的分析,用人的“复合性”存在做讨论基础。——可惜,最后在培训上没有用上这个,在一个职业软技能层面的培训上,这个模型实在太底层了,可能以后做知识层面的培训时才用得上这个,应用层面的培训上,除非时间特别充足,否则很难越过认知层次讲解的。(a:vim,d:231219)( #社会计算 #vim #闲话 .)++

本来还想讨论一下“社会计算”这个东西,发现对象不匹配,在给政府官员、社会组织、企业公共实务做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培训时,估计更合适。我的专业优势还是在这些领域、宏观/中观层面更有优势。毕竟之前的工作经验研究重点主要在这些地方。

闲话 随着大数据的信息技术发展,以后社会工程的相当部分场景,会变成可计算的。只是某些“应用社会科学”的“文科”专业里,有些现代数学形式知识思维方式需要放进去了。

传统的文科知识体系实在是落后社会需求和场景太远了,普遍存在300年、甚至两千年的知识代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