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纪录片《盗火者》,中产阶层精英的情怀与局限性++

很让纠结的一部纪录片,总体观点:这是一部中产阶级立场、人文价值取向、自由主义偏好的有情怀的纪录片。对教育人文思考是深刻的,但社会经济维度的思考是缺失的,适合教育领域的看,公开向大众放送可能有负面影响。

感动于教育家们的思想和探索。但是感觉主创和受访的专家们考虑问题的角度都有些单一,只谈人文,不谈社会

教育目标是什么?我理解至少有二:1、的建构;2、社会的建构——在第一级里,主要批评的是的建构没做好,而对社会的建构,这些专家似乎普遍没有谈及,这是硬伤……

里面谈到教育的部分都是深刻和有洞见的,谈到价值观的部分各种要素混为一谈,很有误导性。比如社会自由,没有足够的财务资本社会资本的支持,基本是难以实现。

只有当家庭本身有足够的资本支持孩子在脱离主流社会后得到保障,甚至有更优的选择的时候,这种人文的、自由的、素质导向的教育实践,才是可行的——而于众多的下层中产来说,不经思考的认同甚至去践行纪录片里提出的价值观社会生活方式,结果可能是悲剧性的。

考虑到主创和主要受访专家们的中产(及高级中产)的社会身份和专业方向,以及凤凰卫视本身的精英主义属性,片子拍成这样是可以理解的。

专家们说的话,确实都是言之有物、思考深刻的。但教育涉及的问题绝不只是人文的维度,社会维度的东西你们有意无意的忽略,这样是不负责任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系统性,这样的纪录片应该更多的在教育系统内部分享,积极意义会很多;但如果这么广泛的在大众媒体上放送,却又没把问题背后的东西说得足够清楚,对某些群体(比如偏下的中产阶层),结果可能是负面的。

教育,不能只听教育家的观点,也需要听一些更基础的领域的专家的声音,比如社会学经济学价值观,不能只标榜情怀和立场,也需要把背后依托的东西说得清楚,再让去权衡去选择——抛开系统性只谈单一维度,抛开条件约束只谈价值观,和抛开剂量谈毒性,有时候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