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学 下的文章
- 有些从小不幸的人,会渐渐习惯不幸,并为自己设定一个“Upper limit(心理上限)”,平时正常过日子,可一旦幸福度超过上限了,他们就会感到不真实,开始自毁幸福。更要命的是,他们还把不幸的理由推给别人…… Oct 31
- 县城红绿灯附近压死个人,然后封路了,有个穿红衣服没带安全帽骑摩托车的非要去看,四五个执勤的警察劝他右转就不肯,只好依法扣留车辆,这傻吊从后面给警察两拳,人家警察无奈掏出手铐把他带回局里。然后他从局里出来和别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前面有车祸,想去看看,结果警察不让我去,还扣了我的车,把我关了起来 Oct 29
- 如果你经常为猜不透女生的真实想法而苦恼,教你个办法,说话时去掉吧字就可以。将我陪你去吧,我给你买吧,我帮你弄吧,改成我陪你去,我给你买,我帮你弄,这时如果她还是拒绝就是真的拒绝。当然如果她拒绝的时候也带吧字,比如不太好吧,不要了吧,还是算了吧,那她就没有拒绝。 Oct 29
- 原则这东西就是用来耍流氓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原则集合,每一个具体的原则都有其合法性区间,至于特定时段拎出什么原则要素构成一个子集,以及这个子集里的原则要素采用合法性区间的哪一段说事,基本上是受当事人的当下的处境和利益决定的,决定这个的前置原则是:对我有利,符合我的立场,我感觉好 Oct 26
- 很多人对小时候的暗恋对象,会懒得联系,又懒得换喜欢的人,于是会一直放在心里的一个位置,即使连样子也渐渐记不起来,还是觉得他应该是自己很喜欢的类型。 Oct 25
- 当所有人都说你是好人的时候,你有很大几率是个没有原则的人。 Oct 25
- 汉隆剃刀原则:在用最蠢足以解释的情况下,请不要用恶意推测别人。 Oct 25
- 所有的荒诞,都隐藏着理性 Oct 25
- 每当两人相遇时,实际上有六个人存在。那就是各自眼中的自己,各自在对方眼中的自己和各自真实的自我(劳伦斯·彼得) Oct 25
- 护肤其实是一种玄学,你要是不用点超过自己经济能力的产品,就没点效果。 Oct 25
- 有一个社会现象,叫好人不够好和坏人不够坏定律:1.一个人如果他做了好事,却没做更大的好事,那么他是不道德的,是值得批判的;2.一个人如果他做了坏事,却没做更大的坏事,那么他是该被理解的,是值得颂扬的。 Oct 20
- 后唐庄宗李存勖,给人发过一张免死九次的铁券,后来他后悔了,于是给人家安了个「十恶不赦」的罪名。 Oct 20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最大的局限,不在于它的粗线条(这事实上是它的优点),而在于两点:1.层次性;2.对于精神性需求尤其是自我实现的强调。这里面存在一种价值预设和抽象建构的本体化建构。具体说来就是:意义这个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它的意义源于你认为它有意义,它的意义是被意义建构的意义,其主体性非本体论的意义,而是对象论的意义。 Oct 16
- 所有的理所当然都是想当然 Sep 09
- 底气这东西是装不出来的。一个家底厚或者内在强大的人,哪怕她再没素质,再狂妄。都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底气——可能这也是领导力的一部分吧 Aug 18
- 成熟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对不美好的接纳。 Aug 13
- 你承受的苦难并不比他人多太多,痛苦主要来自敏感和脆弱。 Aug 13
- 寓言一则:今天出去执勤,碰见一小乞丐。这孩子拼命捡矿泉水瓶,我们看他可怜,便给他5块钱,他不要就要1块钱的,最后拿了1块钱。正当我们很费解的时候,这孩子转身进了旁边的小超市,买了瓶1块钱的矿泉水,出门就倒掉,然后他又得到了一个空瓶…… Aug 13
- 社会的恶,是那种虽然有迹可循,但牵涉面广,藏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与逻辑之中,让你使不上力的,而时常感觉无能狂怒;而个人的恶,有时候很醒目,有时候则隐藏在语言和心理之中,恶得极其体面和道德,让人恶心却吐不出来——后者更让我厌恶,而前者事实上是由后者构成的 Jul 24
- 毒舌的本质其实是不自信,孤傲的性格其实只是怕生 Jul 15
- 抛开立场,无法讨论所谓的善良——善良的标准包括了主观的观念和权利起点本身 Jul 12
-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Jun 29
- 绝望的小伙儿++ Jun 29
- 开始一定程度上理解欧美白人对有色人种的深层歧视心态了:我对你nice,但不影响我看不起你;或者虽然我歧视你,但不影响我表现得很gentle——心理优越感使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歧视,但广义上应该有交集。(a:vim,d:200613)(#种族歧视.) Jun 13
- 这个世界大多数的高大上和振振有词的道德批评,本质都是三句话:我看不惯,它对我不利,它不符合我的立场……(a:vim,d:200413)(#道德,#价值判断.) Apr 13
- 有些时候,所谓的价值批评只是但纯的看不惯,所谓的大道理都只是为了自圆其说的废话而已。至于为什么看不惯,那是另一个层次的议题,不讨论也不影响前面的判断。(a:vim,d:210218)(#心理.) Apr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