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自媒体 下的文章
-
感觉专家做自媒体蛮容易碰到天花板。这几年关注了许多知识区的自媒体up主,有一个观察——那些搞实务出来的专家(比如管理咨询的),开始的时候看他们的东西蛮惊艳的,对现实场景分析得那个牛,既有洞见又有方法的,但不用太长时间,就能看得出来的他没东西了。要么整出一些大路货用自己的话重说一遍,要么开始放飞自我,啥都想说几句……感觉实务领域出来的专家,如果缺少理论功底,经验层面的东西真的不经说……(a:vim,d:240117)( #自媒体 #专家 #观察 .)++
Jan 17
-
互联网时代,网民如果想弄清楚一件事情的真相,是会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搞大数据的——也就是俗称的人肉搜索。所以,不要玩弄网民的正义感或者价值观,反噬回来,他们真会让你社会性死亡的——有些人甚至会希望你生理性死亡……(a:vim,d:231107)( #闲话 #社会心理 #自媒体 .)
Nov 07
-
#意见征询 关于公众号栏目名称。(a:vim,d:230430)( #vim #意见征询 #公众号 .)++
Apr 30
-
说一个冷知识: 去美国申请签证要求填写过去5年在20个社交网页上使用过的个人账号。根据签证申请页面,申请者需要提交在豆瓣、脸书、拼趣网、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推特、优酷等社交媒体上的个人账号。 如果说过美国负面或者对美国不利的话被查出来就可能会被拒绝签证
Feb 16
-
暴论:有一些自媒体账号,不管是不是真人,如果名字和讨论的内容里,动不动出现“人性”“文明”“天理”“良知”“正义”“光明”这些词儿,基本上都表现出一种与他们的观念自信颇为不匹配的无知和反智,仿佛从某个前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古方先知”。(a:vim,d:230131)( #自媒体 #文人 .)
Jan 31
-
从7月10日开始,个人的 #公众号:vim笔记 的关注人数都在790-799之间晃悠,波动一直很小。基本上已经不做什么推广了,有没有人关注,谁会关注,基本随缘。很久没写比较重的长文章了,主要就是“小杂烩”和“小思想”两个系列,前者的可替代性比较强,后者则过分费脑子,都没有爆火的潜质。就踏踏实实的当成个人的知识汇编的小平台吧,定期理一下挺好的,多的暂时也不考虑了.(a:vim,d:220926)( #闲话 #自媒体 #vim .)
Sep 26
-
这年头,但凡是个社会新闻,每个一二三四五轮反转 ,都不配上网,反转本身才是新闻本体啊——犯罪的属于法律,社死的属于伦理,我们这些吃瓜的属于炼狱,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a:vim,d:220719)( #社会议题 #传播 #自媒体 .)
Jul 19
-
b站曾经有一个up主发视频,说自己住三甲被各种虐待,半夜还抽他血拿去卖,疼死了在那喊医生护士不管,然后还收天价医疗费没治好,最后被一街边中医医好了。有人上去问哪家医院,支支吾吾,说自己不记得了;然后和他说半夜抽血可能是要化验。他立马开始而翻来覆去说着那几句车轱辘话,说什么大医院害人,西医看不得!关键是就这还一帮人信了……
Apr 24
-
把个人网站私用部分的地址藏了起来,同时关闭了RSS/ATOM的输出。公私用途分开,应该会清晰的。(a:vim,d:220404)( #vim #闲话 #自媒体 .)
Apr 04
-
偶尔看到一段视频访谈,一个基金会专项负责人、志愿者和受益人介绍他们的项目,一般来说,这算是焦点会议的轻度版吧。主持人可能只是在做议程引导,没怎么对沟通内容和环节进行调控。氛围不错,但是好像有些散,各说各的,基本上没说到一起。虽然这不算正式的访谈,如果能加一些结构化访谈的方法和技巧,现场应该更好看一些。(a:vim,d:220219)( #访谈 #自媒体 #方法论 .)
Feb 19
-
12种写标题方法汇总++
Jan 11
-
不用“震惊”体也能写出热门标题++
Jan 11
-
软文经典标题——UC震惊体++
Jan 11
-
为了流量,豁出去了,敬请期待:(a:vim,d:220111)( #自媒体 #恶趣味 #青年发展 .)++
Jan 11
-
我订阅的各类自媒体主要包括三类:知识分享,小姐姐跳舞,IT极客。分析一下第一类,这一类包括几个层次:信息事件的分享,现实现象的评论,事实问题的分析,基础原理的讲解,形式元叙事——前两者是绝对大头,最容易做也最容易接收,越往后越接近本质也越抽象难懂、而且客观上可讲的也越少…… 所以,同样是教授知识,网上和线下完全不是一回事,所谓的双师教育、反转课堂,即使不谈社会学维度,只从教育学角度也是效果非常有效的……(a:vim,d:211212)(#自媒体 #教育.)
Dec 12
-
知乎满地普信男,微博遍是田园女,豆瓣处处反社会,然而身边的男男女女倒似乎普遍挺正常——不知道这该叫“沉默的大多数”,还是“喧嚣的一小撮”,抑或是人人都戴着面具生活……(a:vim,d:211205)(#社会性别 #网络 #自媒体.)
Dec 05
-
刷短视频,小姐姐的视频里,经常会有些莫名其妙的特效,一开始只以为是为了炫,后来发现,有更重要的作为:掩饰因为算法跟不上,来带的突然的身体形变
Nov 30
-
对个人 #公众号:vim 的两个主要栏目“小杂烩”和“小思想”的结构做了一下调整:1.“小杂烩”中的“小文艺”部分,明确为“美和意义的建构和解构”的相关小文字;2.“Philosophy Part”中,增加了“关于存在”部分,讨论“人的文化建构”,原来的“关于认知”,具体到讨论“人的形式建构”内容。(a:vim,d:211102)(#自媒体 #vim.)
Nov 02
-
在互联网上,利用明显的“身份认同”感来引发讨论,是常见的吸引流量的方式。比如性别、阶层、宗教信仰、政治立场等。
Oct 18
-
之前关注了一个法国的自媒体up主,分享的境外生活和观察挺有意思。但后面越来越搞,不好好记录和分享生活和风景,一心似乎只想做观念输出,用着上个世纪中叶之前的欧美叙事框架,标榜着自己的国际中产价值观……谁他妈想听你这n手的优越感,想看的是简简单单的国外生活和人文景色而已,看着烦,取关了。(a:vim,d:211005)(#闲话 #自媒体.)
Oct 05
-
调整一下“小杂烩”的内容结构:1.每个版块的内容包括3-5条;2.每个版块的内容不超过500字;3.如果1、2两条冲突,每个版块的总字数可以超过500字,但条目数不能超过3条;4.每期每个版块的内容优先考虑同一个主题的内容;5.后半部分的小观察、小思考、小独白不受以上限制,当期有多少内容放多少内容。(a:vim,d:210604)(#小杂烩,#编辑.)
Jun 04
-
由于人们更关注负面信息,所以负面信息的传播率也比正面信息高;同时人们喜欢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和独立思路。于是做自媒体时,故意和权威/主流唱反调和说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是一个带流量的好方法。如何你刚好迎合了某种思潮,就更有钱途了。如果你本身也具有某种(广义)反社会的人格倾向,那这节奏带得简直不要太爽。(a:vim,d:210531)(#自媒体,#传播学,#带节奏.)
May 31
-
大象公会的科普方式:(姜元昊@知乎)
May 30
-
理性文是正经按摩,哪里不舒服按哪里;鸡汤文是色情按摩,哪里舒服按哪里
Dec 10
-
别人纪年是按2016年,2017年来算的,而营销人是按年号算的:“自媒体元年”、“直播带货元年”、“短视频元年”……这些年号永远只有元年,没有二年,因为风口变得太快,往往这个风口的钱还没赚完,下个风口又裹挟着资本和流量扑面而来了。
Dec 10
-
差不多把私人blog变成了个人专用的搜集各种小知识、小想法、小材料的digg站,然后和个人公众号的内容创作联动,把栏目分类调整了一下,现在分成了3个大分类(27个小分类),分别是:vim随笔,知识工厂,松鼠仓库。++
Nov 16
-
什么样的自媒体文章有流量:理论分析最没流量,客观全面多维度也很没流量,有立场片面表态中间,有偏见代表特定利益群体流量不错,18k纯情绪化表达最有流量——做了大半年自媒体的体验和观察。(a:vim,d:201017)( #自媒体 #传播 #社会心理 .)++
Oct 17
-
公共事件的舆论突破点和客观与公正没有任何关系,这也是作为媒体人需要抛弃的幼稚幻想。——阿姆斯特丹大学新闻传媒专业公开课如是说(其QS排名世界第一)。
Apr 29
-
公告 | 个人自媒体分级定位说明,从碎片化知识到原创知识库++
Apr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