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现象 下的文章+
- 一个经验事实:口口声声鼓吹"自由市场"的,往往是自由市场的最大破坏者;同理,口口声声鼓吹"言论自由"的,往往是对他人自由言论的坚定打压者。 Mar 11
- 关于经济学论经,有一类观点是:如果你是的理论是和政府的施政路线一致的,就算你的理论再能解释现实,你也只是个谄媚奉迎的宣传工具;如果你的理论是和政策对着来的,你的理论再架空,那也是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Feb 26
- #时代词儿 学术刘禅 Jun 15
- 据说,宝马MINI事件之后,德国总部针对中国籍员工组织了一次培训,主题叫“不许歧视中国人”。 May 05
- #时代词儿 山姆自由 Apr 12
- 宏观经济对小说女主角的影响++ Nov 11
- 金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难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Aug 09
- “在这个社会活着很痛苦,死了比较轻松”,在安倍遇刺后,“无敌的人”这一概念的提出者西村博之在网上发文,对日本的自杀和滥杀无辜案进行分析。他认为,除了每年大约2万的自杀者之外,日本还存在一个群体,即通过杀害别人而“自杀”的人。 Jul 27
- 无敌之人,这个群体通过杀害别人而“自杀”:“在这个社会活着很痛苦,死了比较轻松”,在安倍遇刺后,“无敌的人”这一概念的提出者西村博之在网上发文,对日本的自杀和滥杀无辜案进行分析。他认为,除了每年大约2万的自杀者之外,日本还存在一个群体,即通过杀害别人而“自杀”的人。 Jul 27
- 长大有出息的男人,小时候无论干啥事,都是将来有出息的表现。 May 16
- 发现一种真正的上等人权利:国籍自由…… May 05
-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玩一种“矛盾焦点转换”的游戏,用道德批判来包装个人情绪,把个人喜好与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借此打击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 Apr 05
- 3月1日,猫科动物国际联合会(FIFe)在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宣布制裁俄罗斯,呼吁本机构下属的各国分会停止进口饲养于俄罗斯境内的猫,并禁止与俄罗斯有关联的机构参加该组织举办的展会和比赛。——乌克兰的美女这种烂梗不感兴趣,倒是有些想收留俄罗斯的猫咪。(a:vim,d:220302)( #国际关系 #闲话 #荒诞 .) Mar 02
- 网上的辩论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几乎所有的网上辩论都将滑向价值判断,而非事实讨论,并且将最终转变成人身攻击;很多时候,线下也是这样……(a:vim,d:220302)( #沟通 #社会 #观察 .) Mar 02
- 某女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某私募项目的负责人,交往一阵得知该男对外欠了一个多亿……于是,她毅然地决定跟他。毕竟,能欠这么多的,肯定不是普通人。 Feb 09
- 总的来说,非专业人士对于一个学科能够了解到的知识,一般都要落后这个学科的发展几个世纪或者几十年。甚至我们有些大学的中年以上的教师也是这样,就不要对普通人期待太高了…… Feb 09
- 男孩子在意的细节,女生从不知道,可是女生在意的细节,全网都在教男孩子。 Feb 02
- 一个山东男人最大的理想就是考上公务员,然后娶一个女老师。一个山东女人最大的理想就是考上教师编,然后嫁一个公务员。然后生一儿一女,男孩长大了当公务员,娶个女老师。女孩长大了考教师编,嫁个公务员。完美闭环~~~ Feb 02
- 有人做职业医闹。报酬是每人每天 200 元,30 块午餐费和两包黄鹤楼香烟,抱孩子的每人每天加50块。如果被拘留,组织者还要按照拘留时间每人每天出500元的补助。愿意做这种投资,原因自然不必多说,成本最终还是由整个社会来承担的,但做这生意、打这份工的人也确实赚到了。 Jan 27
- 各位朋友。我不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基本上我不会在朋友圈说这种话,但是现在要重申一遍,咨询费每小时三千元。请各位女性朋友不要拎着20万的爱马什包包,寄着七八万的衣服,给我哭穷。你们比我有钱。(张莹律师) Jan 03
- 老师: 应付学生家长比应付学生难多了 Jan 03
- 大多数成名艺术家在做的工作就是出个创意,然后请一帮美院的学生做助手来完成整个作品 Jan 03
- 减肥行业从业者: 我们的大部分客户,都是回头客。倒不是节食没用,而是反弹太容易。 Jan 03
- 我的前任就像: “我带你去一个你肯定没有去过的 地方”,然后他把我带到了我人生 的最低谷。 Jan 03
- 听精神病医生说,男病人,都想干大事。女病人,都想被爱。 Dec 29
-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做过生意,他不会轻易跟人争论。因为对于任何没具体回报率的事儿,他都不碰。但读书人不一样,会据理力争。 Dec 29
- 现在找对象的模式是这样的:一堆男的在找女朋友,一堆女的在找男朋友;两拨人各找各的,互不干涉 Dec 29
- 对于普通人来说,世上最令人难受的两件事是:1.有工作;2.没有工作。 Dec 29
- 一个小技巧,可以否定一切你想否定的事情:只要在介绍某种你不想认可的正面成就时,只要在最后加上一句“but at What Cost?”(然而这么做的代价是什么)。然后,你就可以居高临下、腔调满满的对这件事情进行上帝式的审判了,非常有逼格,尽显精英范儿。(a:vim,d:211229)(#诡辩 #沟通.) Dec 29
- 人才引进时,回来的理由似乎都是放弃国外高薪聘请,毅然回国。 Dec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