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 下的文章+
- 一个人处于恐惧、无能与无力的状态下,往往就要找个替罪羊,将情绪发泄在他身上。8岁是哭诉父母的无情,18岁时是谴责世界的黑暗,28岁开始报怨伴侣,38岁就得责怪8岁的孩子不争气。 Feb 18
- 孤独不会让人失去判断别人情绪的能力,但孤独的人在看到别人对自己微笑时,却很难自动露出微笑回报过去。 Feb 18
- 有些时候话太多是缺少自信的表现,或者在相关场合里处于弱势的表现,又或者是个人自我意识过盛的表现,或者其它……但不管是哪种,其实体现的都是当事人的某种相对负性的状态——作为一个话唠,我要认真反思,我过份自信的表象背后,即使只是讲的专业内容,是不是也基于的是某种心理上的需求……(a:vim,d:210205)(#心理,#沟通.) Feb 05
- 当一个年轻人坐下来和你一本正经的讲起了大道理时,你永远不知道这些道理他崩溃了多少次…… Feb 02
- 在爱情中,如果觉得自己委屈了,分手是第一选择。因为不管这种委屈是不是客观,都是不会自己凭空消失的,必然会以某种方式发泄出来,让那位使你感觉到委屈的对方,承担你觉得应有的惩罚。所以,为了你们都好,放过Ta吧,别让Ta莫名其妙的遭罪——最惨的日子不是曾经沧海,而是遗憾一辈子的“我本可以”。(a:江左梅郎@知乎) Jan 30
- 所谓的脾气不好,只是借口而已,脾气再不好,在领导面前,在警察面前,在法庭上,哪敢发脾气?有些人在家脾气暴躁,出门却很乖,这说明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能控制,只不过是吃定那些能够欺负的人,主要就是自己家人。说得严厉一点,这是人品差。 Jan 30
- 人在落难的时候,会变得敏感,会剔除掉很多厉害关系,简单地以好与坏、善与恶来判断遇到的人与事。 Jan 30
- 很多人唯一活明白的时刻就是劝人的时候。 Jan 30
- 人一旦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就会变得异常的强大,因为世界正在重新被打开。 Jan 30
- “幽默,是自尊、自嘲与自鄙之间的混合。”(a:车尔尼雪夫斯基) Jan 16
- 男性和女性在情感安全感上的差异:女性的安全感主要源于对方的态度,男性的安全感主要源于双方的社会处境。所以,有不安全感时,女性通常需要对方不断的通过表态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而男方则通常选择改变自己或者对方的社会处境,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前者简单但不解决问题,后者困难且容易变成控制或者逃避。(a:vim,d:210115) Jan 15
- 有些时候,所谓的想通了,不过是给自己固执的言行找到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合理性”,你并没有想通,你只是不想再想了……(a:vim,d:210108) Jan 08
- 有一种逻辑叫“没有人能批评我,别人对我的批评都是错”,基本逻辑三段论:1.你批评我是因为你不理解我;2.你要先成为我然后才能理解我;3.你成为了我你就不会批评我。这种逻辑往往伴随着这样一些关键词“真正的”、“专业的”、“表面的”、“合理的”、etc...然后,陈述完,没有实质性的论证过程,就Q.E.D了,很PUA。(a:vim,d:210108) Jan 08
- 相亲这事,男生理解这是两个人一起尝试,看看是否合适,是否能走向婚姻。女生理解这是给男生一个机会追求我,让我好好考验,考验过了才能成为我男朋友。 Jan 04
- 承认自己的“不够聪明”,大多时候是在为自己的“不够努力”开脱。 Jan 03
- 当在线讨论不断变长时,参与者把用户或其言行与纳粹主义或希特勒类比的概率会趋于一。(麦克·戈德温) Dec 16
- 我们的很多观念、想法和习惯其实是习得,来自身边的其它人,甚至是遥远的古老的抽象的文化共同体,我们却总想用个人那些微小的经验去论证自己的合理性,其实荒诞,而且往往容易和别人冲突 Dec 16
- 故事从后来往以前看才有意义,从现在往以后看,有的只是无数的可能性和概率 Dec 16
- 谎言是量身定做的,因此接受起来是舒服的,轻易的,不排异的。而真相是不由人愿的记录,它让大部分人难受,恐惧,焦虑,失去安全感和心安理得,从而逃避和拒绝,甚至甘愿成为谎言的帮凶。 Dec 16
- 感觉越是需要别人帮助的人,往往心理上也更加敏感,不但需要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还特别需要别人对他们心理上的保护…… Dec 16
- 1.大多数我出生时已经有的流行文化都是陈旧老土不值一提的;2.大多数在我10-30岁之间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无法复制的经典;3.大多数在我30岁之后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愚蠢肤浅,幼稚可笑的。 Dec 16
- 抱怨男性对美丽、年轻和忠诚的重视,就像是抱怨肉食者偏好动物蛋白一样。要求男性不因为年轻和健康的信号而兴奋,就像是要求他们否认舌头上的糖是甜的一样。 Dec 16
- 有原则但无责任的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尚的人 Dec 06
- 精神祖国和应许之地可能是同一个地方,但不是同一个东西 Nov 27
- 二代们似乎更容易认为:花钱是体现不出一个人的价值的,即使是在代表家族做公益,他们需要通过正向价值的创造来证明自己;这个与认同消费主义价值体系的中产阶级年轻人刚好相反——这个挺有趣 Nov 25
- 反战和反战败看起来挺像,实际完全不一样 Nov 22
- 凡是中国和外国都掌握的,都是没什么难度的技术;凡是中国掌握而外国没掌握的,都是没用的技术;凡是外国掌握而中国没掌握的,都是屌炸天的技术。 Nov 22
- 内向的人每次和陌生人长时间的聊天都会感觉精力的流失,好像身体被掏空。 Nov 20
- 你越焦虑,你的孩子以后成废材的概率越高。这种焦虑所折射出的价值观是:人生不允许有一步走错。这种价值观所带来的是极端压抑的成长环境,长期的心理亚健康,对孩子的成长大概率不是什么好事。 Nov 11
-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在人际交往中都会有意的克制自己的情绪,很少有成年人因为对方的一个表情就大打出手,所以你能感受到的对方的情绪,其实都是被弱化了的。换句话说,你感受到别人对你的不耐烦是1,那真实的水平应该是10。 Nov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