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 下的文章+
-
人长大后为什么就会失去好奇心、容易变得偏执和拒绝接受新事物呢?可能是因为,人的成长是一个自建构的过程,顺势而为最简单,如果早期偏了,后面要调回来,很艰难,本质上是反人性的。软件工程里,这个叫自举。要用正确的方式迭代很多轮,一个系统才能完成重构。软件工程的另一个原则:不算系统算不算屎山,能跑起来的系统就是好系统,没事别去改它。(a:vim,d:210922)(#成长 #心理.)
Sep 23
-
心理疾病,从根上来说就是一种西方现代病,不信你看看,都是哪些人容易得这种病,是不是城市中产和教育程度较高的人?现代性对于“意义”和“自由”的强调,是现代病的根源本身。近代文明带给人类一种虚妄的自信,觉得对自身的评价,应该是基于“人格”和“价值”的主体属性,而不应该是基于“功能”和“角色”这些社会属性——如果摆脱不了这种对“人”的迷信,也是活着就该郁闷吧。(a:vim,d:210921)(#精神病 #现代性 #人格.)
Sep 22
-
成长某种意义上,就是一个人解开从小到大内心里形成的那些拧巴,通过知识的丰富弄清那些想不通的事情,直到坦然安逸的过程。(a:vim,d:210921)(#成长 #心理.)
Sep 21
-
沟通应该用陈述的方式,直接提出你的观点和逻辑,与对方进行正面的对话,这样确实容易有冲突,但至少是在向前走。反问和讽刺之所以显得有攻击性和不讨人喜欢,除了其直接的攻击性之外,还在于它在逃避沟通,试图把需要讨论的核心内容,以前提的形式砸过来,根本不和你讨论:反问是内容上不容置疑,讽刺是态度上不想沟通。(a:vim,d:210915)(#沟通 #态度 #心理.)
Sep 15
-
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 (安徒生)
Sep 03
-
很多人觉得他们在思考,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威廉·詹姆斯)
Aug 30
-
[现代性]意义上的“人”的根本性内生矛盾:人的社会性越来越强,对社会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这一过程中,人的[社会人]的属性越来越强,社会对于[社会人]的约束和影响也越来越大。于是,[社会人]对于对象化的“社会”及其组织化的呈现“国家”的负面情感越来越强。形式逻辑混乱后,“人”开始挑战风车。不是社会本身有什么问题,是人对于自身社会性的排斥反应。(a:vim,d:210811)(#现代性 #心理 #GS.)
Aug 11
-
感觉,除了好,和不好,还有一种状态叫平常心。小孩子没有养成平常心,或者大人失去了平常心,很可怕,很可怕,小孩子会睡不着觉,大人也会睡不着觉……
Jul 29
-
男女消费心理区别:男(方位,结果,结构),女(色彩,过程,功能)
Jul 29
-
谎言是量身定做的,因此接受起来是舒服的,轻易的,不排异的。而真相是不由人愿的记录,它让大部分人难受,恐惧,焦虑,失去安全感和心安理得,从而逃避和拒绝,甚至甘愿成为谎言的帮凶。
Jul 25
-
我们的很多观念、想法和习惯其实是习得,来自身边的其它人,甚至是遥远的古老的抽象的文化共同体,我们却总想用个人那些微小的经验去论证自己的合理性,其实荒诞,而且往往容易和别人冲突。
Jul 25
-
心理咨询的一个基本原则:谁痛苦,谁改变。期待通过改变别人让自己更好的,要么不现实,要么不道德。
Jun 18
-
有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喜欢把对方视为被意识形态洗了脑的狂热教徒,我理解他的真实意思可能是在指责对方是异教徒……
Jun 02
-
牺牲良心是最难的事情,比牺牲生命要难得多。(刘慈欣)
Jun 01
-
爱一个人的原因可能是生物性的,恨一个人的理由一定是社会性——虽然观念也能让一个人恨一个人,但那不是理由,仅仅只是原因……(a:vim,d:210522)(#情感,#心理.)
May 22
-
人在极度痛苦的状态下是感知不到后悔的,后悔是一种痛定思痛的高级情绪。别说悔恨,人在极度痛苦的状态下甚至感知不到痛苦,整个人处于一种木僵状态,这是你的生物本能对神经系统的应激自我保护。(伏罗希洛夫射手@知乎)
May 12
-
孤独是整个地球都在放烟火,你有两张门票,想了想,选择一个人欣赏。而寂寞是整个地球都在放烟火,你有两张门票,你试了试,发现票送不出去,只能一个人欣赏。
May 06
-
有些反思是想提升自己,有些反思是想提高自己……(a:vim,d:210426)(#反思,#心理.)
Apr 26
-
在复杂系统中充满了不确定,这种情况下,把某人定性为责任人,这等于把所有的不确定性的负面后果,都当成某人的责任。这个对当事人而言,可能比碰到真流氓更让人愤怒。强关系网络中的很多矛盾来源于此。(a:vim,d:210409)( #沟通 #矛盾 #心理 .)
Apr 09
-
没有引以为豪这个成语,只有引以为傲
Apr 02
-
最近意识到自己几乎不和朋友谈个人层面的事情,聊天说的几乎都是工作和理论性的东西,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很亢奋的胡说八道。反思了一下,估计是多多少少有些社交恐惧和情感发展的问题在,这么做约摸也是一种调节方式吧,但显然有点逃避的感觉,走偏了,得努力用更合适的方式来调整。(a:vim,d:210309)(#反思,#心理,#vim,#成长.)
Mar 09
-
有一种非常普遍的哲学观念,认为世界上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应该有人为此负责。(a:卡尔 · 波普尔)
Mar 07
-
你照镜子,总会挑来选去找到一个最美的角度,然后认为这就是别人眼中你的样子。现实中你的其它判断亦如此。
Mar 07
-
学会道歉,道歉不是你错了,而是认可对方的心理感受,降低对方愤怒的敌意,或是恐惧的逃避,展开有效对话。
Mar 07
-
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非暴力沟通》
Mar 06
-
往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荣格)
Mar 06
-
人应该学习并勇于表达情绪,一个过度克制自己的情绪的人,通常很难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即使感知到了,也会容易束手无策,甚至自己也会陷入某种负面情绪中……(a:vim,d:210306)(#心理,#情绪,#人际关系.)
Mar 06
-
当一个人感觉到不开心时,女性更容易将其表现为悲伤,而男性更容易将其表现为愤怒。同时,如果是他人表现出的不开心,女性更容易将其理解为悲伤,而男性更容易将其理解为愤怒……
Mar 06
-
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是会带给人安全感的。因为他不伤人,也不自伤。不制造麻烦,也不麻烦别人。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持戒。(林语堂)
Mar 05
-
刚听到一个很极端的案例:一个从哪方面看都很优秀的二代,从小被父母安排得妥妥的,一路精英化培养,私校接藤校,还没毕业,惦记的是读完大学后自杀……说是把父母的事情都做到了而已,自己却找不到没什么存在意义——该说什么呢?如果不考虑他的背景,也只是一个迷茫的青少年啊……(a:vim,d:210304)(#青年工作.)
Mar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