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创新创业 下的文章
- 可能是前几年做了太久了政策咨询和理论研究,思维上形成了某种局限:过分宏观和过分强调一般性和公共性,习惯从国家社会和行业生态层面考虑问题,对机构和个人层面的主体性的诉求考虑不足。作研究可能这样还行,但回到实务领域了,这种思维习惯必须调整过来,不然显得不接地气和理想主义了,希望现在意识到这个不算太晚。(a:vim,d:210128) Jan 28
- 任何创作者只要有1000个铁杆粉丝就足够养活自己。(凯文.凯利) Jan 04
- 英国社会企业的支持机构的名称,英文原意是“保护伞”,和孵化器没啥关系,有点意思 Nov 27
- 公益领域这几年很强调要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坦诚的说,如果一个生态系统里的相关主体,不能在这个系统里实现生态循环,也就是养活自己,这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生态系统,最多算是小生态。而小生态必然是依附性和边缘化的,是靠上游的可有可无的开支过活的,这种所谓的生态体系,是一种假性的存在 Nov 23
- 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 Nov 20
- 在任何一个简单系统中,内卷是必然的。如果你觉得一切都刚刚好,各方的关系稳定且恰如其分,所有的步骤和流程都显而易见、理所当然,那么,你所处的系统很可能正在内卷中,或者即将进入内卷的过程。——这很可能是一个定理++ Nov 20
- 从意向高度一致,到具体目标和权责协调,创新进入深水区,这个时候不需要太多小的计较,坚持生态共建的意识,看看哪里的生态位需要完善,以及共识和共同价值怎么在一个更一般性的逻辑上整合,路子多着呢,死抠短线的利益,事情容易纠结和内卷的 Nov 19
- 哪里都是江湖,前面一直把重心放在业务的专业性上,似乎有些理想化了,下一版方案要适当考虑人的因素了,业务倒是可以适当简化——先把可见的效果做出来,后面再谈会容易的多,比起大饼,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似乎更有吸引力 Nov 19
- 际上通用的芯片定价策略是8:20定价法,也就是硬件成本为8的情况下,定价为20。据说Intel一般为8:35,AMD历史上曾达到过8:50。一句话,垄断企业想定多少就定多少。只有打破这个垄断,才能让价格真正符合其真实价值 Nov 11
- 大凡专业人士搞项目,特别推崇一种方法,叫“专业细节创新法”——避开自己的知识盲区,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死抓细节。 Nov 05
- 公益组织的筹款不只是为了获得钱,筹款还可以建立一个你的支持者的群落。(匡冀南) Nov 05
- 所以,作为一个社会创新领域的专家,在对这个社会和行业的理解和认识上,我敢说对绝大部分业内的人来说,我有些降维式的优势。但一旦涉及具体的社会工程操作上,我可能只比大多数人强上少许的概率,而对于部分的优秀管理者,我不觉得我有知识之外的任何实操优势,我们必须选择合作和信任,否则无异于赌博。 Nov 04
- 为项目设计做需求分析,一圈电话下来,差不多等于做了一个轻量级的社区基金会现状调查,太有代表性了,政企社三方合作的主要问题,基本都存在,很中国,很社会,挺好,问题就是需求,基础弱更容易出活儿 Nov 02
- 动物园营销++ Oct 26
- 创业精神:初到某城市,刚下火车拖着行李箱,过来一个大姐,问我买不买地图10块钱一张。我说我有手机导航,她坚持说:万一手机没电了呢?我当时不知道怎么回答,结果大姐说:没事儿小伙子,我这儿还卖充电宝,50块一个,1w毫安的,买一个吧! Oct 25
- 民营基建公司老板和甲方监理的故事++ Oct 23
- 创业最大的难度就是太自由了,自由到你很容易失去方向。 Oct 07
- 计划是与创业型社会、创业型经济不相容的。计划是在给创业帮倒忙(彼得·德魯克)——这句话作一般性抽像解释,指得是:计划与确定性呈正相关,创业机构是一个弱确定性的系统里,计划必须有所节制。 Oct 04
- 秘书长和秘书长是不一样的,正如总书记和总书记是不一样的。有的秘书长是ceo,有的是办公室主任,有的是执行助理。虽然不是每个秘书长都想成为企业家,但想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收入以及个人价值,这个是共同的——主要针对性地赋能,有些时候,还需要赋权,简单说,需要差异化的提升能力和帮着整合资源 Sep 16
- 做教育项目的产品设计,感叹:成本真TM高,工作强度真TM大——如果不做高端客户把单价做高,现金流很难平——当然,前提是我们的业务是半标的,而且服务内容比较多,也是自己给自己挖坑,还是标准化的培训业务比较简单,干嘛老想着搞教育呢……(a:vim,d:200521)(#教育,#创业.) May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