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个非常好的经济学分析对象,提一个宏观层面的逻辑:一个社群内的生产和消费可循环才能总体稳定,分配是平衡锤。香港的总产出在分配端,都结构化的流到了资本(及其产业呈现)那里,这种分配无法提供足够多的在地消费的社会结构,资金方会选择将收益再资本化,资本逐步形成一个黑洞,劳动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边缘化。++

又因为香港是金融自由港,异化的资产为了进一步的增值,理性选择不是恢复本地的社会经济生态,而是选择成为国际化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的自我增殖,而把给其在原生社群中挖的社会经济的坑(负外部性)丢在当地,现行的国际治理秩序和规则对此总体无能为力。

这里面有一个逻辑支点:分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平衡锤,而资本和劳动是分配的两种基本的结构性要素,资本可以被广义定性,劳动也可以被广义定性,资本和劳动之间的介质是广义商品——再用结构功能主义转一下义,就可以将经济学逻辑抽象映射回一般社会化逻辑下讨论。中间当然还有许多中观层面的东西,但脉络大体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