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K-P笔记法: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过载与收藏非阅读

每次的收藏,都让我们以为,自己获得了云端的知识库。在手机一搜就能找到答案,自己就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但却被现实一次又一次地迎头棒击。

推荐L先生的INK-P笔记法:Inbox、Note、Knowledge、Project。实践案例如下:

每日生活

每一天我们会接触很多事情,获得一些感受,一些想法,一些新知识等等。我们就把这些统称为『信息』吧。

我把每天的事情分为三类:

还有一个是『焦虑中转站』,不能马上解决但又会占据我大脑的问题,比如儿子的社交能力。我也会把它们放在微软的 To Do 。

不过,对于焦虑问题,我要求自己不写“我担心儿子交不到朋友”的主观想法,而是会尽量客观地描述具体事实:[交际]儿子眼睛盯着一年级的哥哥,想和他玩卡片,但没有开口说话。

这样写得目的是为了区分我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事,降低对自己的怀疑,减少对别的控制。

知识管理

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用途,我把 Inbox、 Note、Knowledge 和 Project 放在不同应用里。

Inbox(初始信息收集箱)

梳理好生活中的全部信息来源后,就需要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地方把信息集中起来。

这个地方就叫做 Inbox。

遇到好的文章,有了新的想法,不需要中断正在做的事,先把它们丢进 Inbox。

要收藏吗?这段话放在哪里呢?也不用考虑太多,先丢进去 Inbox。

Inbox 是一个帮助我们大脑保持全心投入的状态,也是帮助我们保全我们一天接收到的所有信息。

我的 Inbox 有三个。

不过绝大多数的信息我都会转发到微信文件传输助手。因为所有应用都支持转发到微信,我每天打开最多的应用也是微信

而文章摘抄,或对已有项目的补充,我会发到 Flomo。

读书学习笔记和日记,则先用纸质笔记本记录。

我还有一本打卡本,它帮助我检查每天要查看的信息来源。

总之,Inbox 就是信息收集箱,收集一天遇到的事,产生的想法等等。

Note(加工的信息,即知识点)

建立好 Inbox 后,我们可以每天或每周固定时间清理,处理信息。

处理加工后的信息就是Note。

在生财有术社群里,我看到有通过分享整合信息的表格来获得流量,觉得这方法不错。

我把这个帖子转发到微信文件传输助手(Inbox),注明“表格引流”。

晚上,我打开文件传输助手,看到这个帖子。我会在 Obsidian 把它整理成『方法卡片』。

第二天,在得到APP我看到『知识诅咒』这个概念,我把文稿转发到文件传输助手,注明“知识诅咒”。

晚上,我在 Obsidian 把它整理成『概念卡片』。

这两个卡片就是 Note。

Obsidian 里存放着我的思考卡片,方法卡片,概念卡片。

如果原文的其他部分也不错,我会先放在 OneNote 的『资源库』里。

这样看上去可能比较复杂,我现在也还没有更好的方法。因为 OneNote 和 Obsidian 各有优劣。

如上面的图片所示,我有7个库。好像有点多,不过不要紧,因为更重要的是下一步。

Knowledge(链接的知识点,即知识组合)

Note 要产生价值的话,得由我们把它们链接起来。

链接起来的多个知识点就叫做 Knowledge。L先生称为『主题』,你可以理解为知识组合。

上面做好的两个 Note,我们可以做链接了。

这两个都可以放进我的『话术』主题里,比如我可以做一套“破除知识诅咒的整合话术”。

我还可以把『引流方法卡片』加到『课程设计』主题里,为我的课程新增引流方法

而『知识诅咒概念卡片』可以放到『培训方法』主题里,优化我的培训方法

总之,Knowledge 就像七龙珠,只有一个龙珠(Note)是没有用的,要集齐七龙珠才可以召唤神龙。

我的 Knowledge 放在 Obsidian 里,因为它有双向链接,在链接前加个 ! 还可以显示笔记内容,如下动图。对我以后实践 Knowledge 非常方便。
(Obsidian 还是我的主打写作软件,帮助我减少写作中的重复性工作,很方便!)

Project(产品化的知识组合,即项目)

Project,相当于一个项目工作台。在这个工作台,我们把 Inbox,Note,Knowledge 转化成自己的产品。

这些项目可以是输出文章,或在工作实践学到的方法等。

就像我的知识管理系统,我把在L先生学到的『INK-P』做成 Note(概念方法卡片)。

放在『知识管理』Knowledge 里。

这个 Knowledge 下还包括任务管理 Note,OneNote 方法 Note,Onsidian 方法 Note 等。

等 Knowledge 里有足够的 Note 后,我就可以开始搭建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 —— 这就是 Project。

今天的这篇文章也是一个 Project。

除了上面的 INKP,L先生其实还有一个 P(我自己取的名字),我要单独写出来,提醒自己,也提醒大家。

L先生在这篇文章有提到:<2019年,我的极简高效生活管理法>。

Post-mortem(项目的事后分析,即复盘)。

在完成 Project 后,肯定会有一些心得,数据,反馈,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工。

我们可以拆分为可行动的步骤,然后把进展丢进 Inbox,Note,Knowledge,Project,让它们再次流动起来。

这样,才可以说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管理闭环。

数据

我的数据库和L先生的有点不一样。

最后来个全文大总结

知识管理不是看谁收集的优质信息最多,是要看谁能把信息产出最大的价值

知识管理也不是选择哪款最好用的工具。知识管理本身就是工具,帮助我们提高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效率。

『INK-P』的知识管理方法是,

把所有信息都放在 Inbox 里,定期加工为 Note。

再将新的 Note 和已有的 Note 链接,建立成 Knowledge。

Knowledge 有足够的 Notes 后,就可以开始做 Project,输出文章或实践应用。

过后总结复盘,把要改进的事情再丢进 Inbox,形成完整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