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饶毅最新发文:除了精神病人,没有人践行“平均主义”++

(a:李修宇@知乎)

总体来看,饶教授这个小文,虽然很短,但是浓缩了近几十年来既得利益者们为不平等辩护的四个经典论据:

  1. 滑坡论证。将所有对平等的追求斥为“追求绝对平均主义”,比如这句:
有些,对于公平的理解有很大的误解,而成为绝对平均主义。

所以在饶教授眼里,不让教授用自己的学术资源送儿女上耶鲁,不让教授用自己的实验室给儿女刷科研发顶刊攒资历简直就是共他的产,是不可容忍的“绝对平均主义”。

2. 严于律。“只要你不是最穷的,你就不配谈不平等”“你要是想要平等,你就应该过最苦的生活”,比如这句话:

如果要求条件更好的放弃合规合法的家庭条件、先天差别,与自己一样,那么主张者应该放弃计算机、放弃手机,屈就全世界还有条件更差的

这个逻辑很多喜欢用,国内某些也有那种“电子厂工都不喊你程序员有什么理由抱怨996”的论调。根据这个逻辑,世界上只有最穷最苦最惨的有抱怨的资格——由于绝大多数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这个逻辑实际上就是三个字“你闭嘴”。

3. 诛心。“你就是嫉妒”“你就是见不得好”,比如这句话:

而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特点,是要求拉低条件更好的

这就是把任何对不平等的指控都污名化了,将所有抱怨不平等全都在道德上刻画为小肚鸡肠的柠檬精。

但是这么说话的,从来不敢说明白别“嫉妒”的到底是什么,饶毅教授所谓的“条件更好”的,是哪方面条件更好我们也不清楚。饶毅教授在文章里,将“家庭条件”和“先天差别”放到一起说了,但是这两者需要分开来看。们会嫉妒纯粹的“先天差别”造成的差异吗?或许有,但是很少。像梅西这种天赋异禀的体育巨星,因为老天爷赏饭吃每年几亿几亿地赚钱,有几个会对此感到“嫉妒”呢?们只会羡慕、崇拜。如果饶教授真的能够找到方式证明他的女儿就是个女版谢尔顿,在同龄漫画书的时候她在读《Nature》,那我想也不会有多少人“嫉妒”她,只会感叹一句饶教授家的基因/家庭教育真是好。人们很少指责一个天才享受特殊的待遇,因为人们知道天才们可以用他们的能力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多东西。最能激起愤怒的,只有那些依靠特权,垄断,对稀缺资源的占有,社会结构性不平等来获益的群体——人们指责它不是出于“我见不得你好”的“嫉妒”,而是因为这个群体的人每进一步,剩下的人就得退一步,我们不一定“见不得它们好”,但是它们却往往让我们的生活更坏。

4. 强调“合理合法”,用程序正义来掩盖结构的不正义

整篇文章饶教授都在给自己子女的优势前面加了“合理合法”四个字。

且不谈饶教授夫妇给自己的宝贝高中生女儿捧成六篇顶刊作者的操作是否符合硬性的学术伦理和程序正义,这件事情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糊涂账,但是饶教授心里应该有数,我们心里应该也有数。

然而,即便饶教授的女儿的确天赋异禀,凭借着天赋与努力发了这么多文章,只是碰巧是在爹娘的实验室里做出的成果,100%符合程序正义,饶教授说的话也都是100%的实话,难道整个过程就没有问题吗?按照饶教授所言,女儿的六篇文章和她女儿进耶鲁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女儿完全是因为参与了高中的运动队进了耶鲁——你看,某些人在国际赛事上为国争光,受了莫名的委屈之后才换到一个北体大的入学名额;而另一些人参加了一个高中运动队就能进耶鲁,这难道不是巨大的不平等?的确,你大可以说什么合理合法把自己的锅给甩出去。但是合理合法范围内的不公正难道不明显吗?如果“合理合法”的东西就不容置疑的话,那么现在的中国恐怕还是大清朝。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像饶教授一样,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依旧可以利用特权,垄断资源,我们才要追求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符合人们心中的公理的法律体系。

总之,饶教授这番话,展现了近几十年来新崛起的知识精英矛盾价值观:一方面,他们与old money不同,的确曾经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勤奋创造了一些成功,而不是靠着祖上余荫不劳而获。因此,他们往往会在原则上支持机会平等,抨击老贵族们的无能与腐败。但是他们往往会忽略他们成功所依赖的社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特殊时代政策红利(比如饶教授正好赶上了学术圈跑马圈地的时代)/小富之家的经济条件(比如饶教授出身书香门第)等等。他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认为一切不如自己的人都是因为无能/懒/胸无大志。当他们成功之后,他们也会像old money一样为自己的子女谋划,试图将自己用能力换来的资源,永远传承下去。随着现代社会流动性减弱,向上流动的阶梯越来越窄,新兴的知识精英们会逐渐成长为old money,而错过了时代的末班车的人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圈占仅存的资源。因此,像饶教授这样的曾经被当成“打破束缚”“挑战权威”“个人奋斗换取成功”的英雄被人膜拜的人,也必然渐渐地变得面目可憎。毕竟,人们终究会意识到,饶教授是“他们”那边的,而不是“我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