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粮票」?(万乃石@知乎)++

粮票的最初的雏形是红军时期的军用粮票,因为根据地分散在全国各地,体系也相对幼稚,所以出现了“借谷证”“公粮票”“兑米票”“领粮证”等等各式各样的初级粮票。用处集中在向红军或者人民政府的粮仓领粮食,或者向群众领粮食,让群众事后凭证到人民政府的粮仓领粮食。

此时的所谓粮票身兼“借据”和“粮票”“货币”三重功能,是供军队灵活使用的。这是一种原始的按需分配,各个部队不是按照谁势力大、谁级别高进行分配,而是按照这支部队有多少、需要多少粮食而进行分配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边区票统一了各种票证的功能,成了当时中国少有的硬通货。因为边区没有贵金属储备,就创造性地用生活必须品的实物作为储备。当时不仅解放区都喜欢使用,连国统区和沦陷区都以边区票为信誉良好的纸币。

但在解放战争后,人民政权开始进入城市,这就出现了以前从未遇到的情况。在农村打倒地主后,农民各个家庭之间的生产力差距不大,只要有有地就能自给自足。在新的土地兼并出现之间,农村几乎不存在一个拥有超级购买力的群体。

城市不一样了,这里有民族资产阶级,有资产无数的寓公,还有高级知识分子。。。

这些都有着比普通强的多的购买力。但刚建国时中国还是小农经济为主体,物资生产非常有限,如果这些拥有巨大购买的群体过多地购买生活必须品,必然导致底层无法获得足够的生活资料。但又不能剥夺他们手中的货币,毕竟都已经换成了人民政府人民币。

为了在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尽量公平分配生活必须品,就想起了当年按需分配的各种粮票。

货币可以按劳分配甚至按资分配,但生活必须品,尤其是粮食必须以平均主义的原则按需分配。这样就保证了有即便大手大脚,也不会浪费劳动人民生存资源

粮票是在起飞阶段保证都不要被丢下车的安全带,这种按分配的制度极大地降低了新中国原始积阶段的社会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