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公知的形成:主要是一些出生于 80 年代以前,生活成长在前现代社会的部分知识人,试图在中国开始进入全球视野后,承担起引导民众观看和思维的任务。但问题是,他们自己本身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价值判断都是前现代社会的。这种报复式地对外观看和讲述中,夹杂了太多他们本身的知识能力无法真正解释的东西,他们对于这些东西的内生逻辑并不真正了解。同时,由于他们成长环境的原因,他们对于中国的历史逻辑,也缺乏立体式的理解,而带有许多报复式的情绪。(暮影@知乎)++

由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这种对外观看是高度定向的,他们对于全球化过程的理解,也是片面的,与西方的最新学术认知也是脱节的,因此常常会表现出一种非常狭隘的“全球视野”。

当然对于那时候的国内民众而已,这种狭隘的视野也足够新鲜有趣。很长一段时期内,这种片面化的认知,是被鼓吹和赞扬的,社会整体上默认已经取得了对过去整个人类历史的准确衡量标准

凡是搞不清自己的知识边界,对于自身的价值体系不能内化的,都容易变成这种类型的喜欢为天下师的“知识分子”。